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1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654篇
安全科学   204篇
废物处理   68篇
环保管理   146篇
综合类   1261篇
基础理论   299篇
污染及防治   348篇
评价与监测   160篇
社会与环境   168篇
灾害及防治   10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982.
Abstract

Although the prevalence and concentrations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RGs) in aquaculture is receiving increasing scientific interest, there is littl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rect sources and dissemination pathways of ARGs in marine aquaculture-reared organism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dynamics of ARGs and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throughout the rearing period in a typical marine aquaculture farm in South China.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sul1 and qnrD were predominant in the sediment, and qnrD and qnrA were predominant in the intestinal tracts of shrimps. Network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hemical oxygen demand, total organic carbon,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suspended solids, and total phosphoru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redominant ARGs. The results of the network and source tracking analyses indicate that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may drive the dissemination of ARGs dissemination in the environment and in shrimp reared by marine aquaculture, and sediment is the most direct and important medium in this dissemination. These results aid in improv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sources, level, and dissemination of ARGs in marine aquaculture.  相似文献   
983.
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冷原子荧光法测定包装饮用水中烷基汞(甲基汞和乙基汞)。通过优化试剂和仪器条件,使方法在0.100 ng/L~10.0 ng/L范围内线性良好。当取样体积为25 mL时,甲基汞和乙基汞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05 5 ng/L和0.004 2 ng/L,市售某品牌包装饮用天然泉水3个质量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90.5%~106%,6次测定结果的RSD为0.4%~1.9%。将该方法用于各品牌包装饮用水样品的测定,甲基汞和乙基汞均为未检出。  相似文献   
984.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As the most sensitive and typical oasis city in the arid region of China, Jiayuguan, the role of land use change and urbanization in this region is...  相似文献   
985.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分别在300、500和700℃的条件下热解制备生物炭(CS300、CS500、CS700),对其理化性质(pH、比表面积、灰分含量、元素组成)和电化学性质(电子供给能力(EDC)、电子接受能力(EAC)、导电率(EC))进行了表征,并将3种生物炭和导电型石墨分别加入消化反应器进行污泥中温厌氧消化批次实验。结果表明:CS300具有最高的EDC(0.598 mmol·g~(-1)),CS700具有最高的EAC(0.740 mmol·g~(-1)),石墨的导电性最强(2.0×10~4 S·m~(-1));4种碳材料对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均有促进作用,CS300、石墨、CS500和CS700实验组的甲烷累积总产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42.4%、38.9%、28.9%和11.2%。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甲烷生成的主要代谢途径是CO_2还原代谢途径;3种生物炭材料均提高了Methanosarcina等氢营养型产甲烷古菌的相对丰度,CS300的富集能力最强,石墨的影响作用则不显著。冗余分析结果表明:4种碳材料的电化学性质对厌氧细菌群落组成变化的贡献度为52.7%,对厌氧古菌群落组成变化的贡献度为64.4%;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生物炭通过反复供给、接受电子大幅增加体系中微生物可用电子数量来提高互养微生物种间电子传递效率;而导电性能优秀的石墨则主要通过促进微生物的直接电子传递来提高甲烷产率。研究为解析具有电化学活性的碳材料对厌氧微生物菌群代谢特征和电子传递的影响规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对提高污泥厌氧消化效率、实现能源高效回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86.
为研究污泥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牛粪和园林废弃物对蚯蚓堆肥的影响,在实验室进行了为期60 d的堆肥实验,测定了堆肥物料的理化性质以及蚯蚓的存活率、平均体重、产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00%污泥不适合蚯蚓的生长繁殖,添加牛粪/园林废弃物后可以显著改善蚯蚓的生长繁殖,进而提高蚯蚓的存活率和产茧量;污泥比例较低时,添加牛粪处理组的累计产茧量要高于添加园林废弃物的处理组,但当污泥比例大于25%时,添加园林废弃物的污泥更适合蚯蚓繁殖。冗余分析结果表明,pH、TN对蚯蚓的生长和繁殖起着重要的作用。蚯蚓堆肥可以改善物料的理化状况,提高堆肥产物中氮、磷、钾的养分含量,加速污泥的稳定化,提高其肥料价值。  相似文献   
987.
为提高在役成品油悬索跨越管道结构及性能的可靠性,保障长输油气管道生产运营的安全,建立某在役成品油悬索跨越管道的有限元力学仿真模型,研究风载荷对悬索跨越管道的影响作用,探讨主索、吊索等主要构件性能退化时对悬索管道安全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通过有限元模拟可以得到管道失效风速为60 m/s,远大于极限风速,且涡激振动振幅很小;主索腐蚀、吊索断裂以及是否存在抗风索这3种情况均能影响结构的安全性。相关企业应当对结构的重要构件进行定期检修,以保障生产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988.
为满足基于大数据的特种设备事故推演和预防技术及平台的研发与应用,本文研究了特种设备事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出特种设备安全共性风险,设计和完善了事故响应、控制、预防等应急处置方案与应急救援体系,并进行了实例验证.同时,本文还对在应急处置平台系统上的部署和应用提出了期望.  相似文献   
989.
NKA—Ⅱ大孔吸附树脂吸附高浓度苯胺溶液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占新民  王建龙 《环境化学》1999,18(4):359-365
本文利用NKA-Ⅱ大孔吸附树脂对高浓度苯胺溶液进行了静态吸附试验,希望利用大孔吸附树脂从化工废水中回收苯胺。  相似文献   
990.
环境基础设施运营现状及市场化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建立环境基础设施社会化投入机制和运营机制提出五条对策建议:即加强规划管理、建立社会化投入机制、推行环保设施运营市场化,发展股份制污染防治企业,加强法制建设并制定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