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0篇
  免费   440篇
  国内免费   755篇
安全科学   421篇
废物处理   49篇
环保管理   268篇
综合类   1987篇
基础理论   444篇
污染及防治   61篇
评价与监测   164篇
社会与环境   169篇
灾害及防治   102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采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共振光散射光谱,研究了农药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以及重金属类内分泌干扰物Cd2 和Pb2 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双酚A和重金属离子均能与DNA发生相互作用,双酚A与DNA的作用模式为嵌入模式,金属离子与DNA作用后形成复杂的超分子配合物.  相似文献   
942.
MAP法和SBR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氨氮浓度为2570.45mg·l-1的垃圾渗滤液经磷酸铵镁沉淀法处理后的处理出水中TN约为79.35mg·l-1,TP约为10.35mg·l-1,电导率约为78000μS·cm-1.研究用SBR法进一步处理处理出水的可行性.用常规的活性污泥,探讨了污水的含盐量和系统运行周期对TN,TP和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垃圾渗滤液处理出水和生活污水以1: 4混合后,TN约为48.0mg·l-1,TP约为6.0mg·l-1,COD约为1150.0mg·l-1,电导率略为15000μS·cm-1.运行的适宜周期为12h(其中厌氧2.0h,好氧5.0h,缺氧3.5h,后耗氧0.5h,沉淀排水和闲置1.0h).在此条件下,出水TN小于15 mg·l-1,TP小于1.0mg·l-1,COD约为110mg·l-1.TN,TP和COD去除率分别约为77%,87%和90%.  相似文献   
943.
基于遗传算法的苏云金芽孢杆菌培养基配方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取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us thuringiensis)培养基的最优配方,即玉米淀粉、黄豆饼粉、酵母粉、蛋白胨和鱼粉等的最佳配比,运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安排试验.基于试验数据、背景知识和遗传算法的原理,进一步设计了搜索Bt培养基最优配方的算法,通过该算法搜索出该菌发酵培养基配方的最优解区间.验证性的试验结果和分析表明,基于陔遗传算法的Bt培养基配方优化的方法是有效且优于传统配方优化方法的.  相似文献   
944.
氧化型染发剂对沙蚕的毒性效应及对部分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氧化型染发剂对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usis Grube)的急性毒性效应及不同暴露浓度(0、40、80、160、320mg·L-1)和暴露时间(0、4、6、8、10d)下对其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暴露3d后氧化型染发剂对沙蚕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1849.6mg·L-1;2)沙蚕体内AChE和SOD活性受到氧化型染发剂暴露浓度的显著影响:暴露3d后,随暴露浓度的升高(0~320mg·L-1),AChE和SOD活性均呈先被诱导后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3)沙蚕体内AChE和SOD活性也受到暴露时间的显著影响:40mg·L-1浓度下,随暴露时间的延长(0~10d),SOD活性呈先下降又缓慢上升的趋势,而AChE活性变化没有显著规律;4)通过比较发现,相对于AChE,SOD的活性变化更能反映氧化型染发剂对沙蚕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45.
电子废物的不当拆解、回收活动对当地及周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但相关的调查研究目前仍比较少.以长期进行电子废物回收产业活动的典型区域--广东清远龙塘镇和石角镇为研究对象,较系统地调查、分析了电子废物不当处置对区域和流域环境介质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和迁移的影响,并对其环境风险进行了评价.此论文是该项研究的一部分,重点调查了龙塘镇电子废物焚烧迹地中Pb、Zn、Cu、Cd、Cr、Ni等6种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和迁移及其对植物根、茎、叶组织中Pb、Zn、Cu、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焚烧迹地土壤中Pb、Zn、Cu、CA、Cr、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714.5、1016.7、4850.6、10.3、63.3、100.3mg·kg-1,局部区域样点检出的Cu、Pb、Cd含量分别是对照土壤的1268、179和101倍,显示电子废物焚烧迹地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土壤重金属库,必然长期贡献于区域乃至流域土壤和水体的重金属污染.2)电子废物焚烧活动造成的重金属污染能够随空气动力及重力沉降而形成垂直以及水平迁移,其中Pb和Cd的迁移能力远大于其它重金属.3)电子废物焚烧迹地内生长的植物也受到了重金属的污染,其中Cu、Cd的污染程度较严重;桉树对Cu、铁芒箕对Pb、类芦对Cd、Zn、Cu有相对较强的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946.
广东电子废物处理处置地区环境介质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广东省汕头市贵屿镇和清远市龙塘镇和石角镇是我国电子废物处理处置(EWT)典型地区,国内外学者对这些地区EWT活动造成的环境介质污染给予了相当的关注,尤其是近两、三年来开展了比较多的调查和研究.论文对相关调查研究的主要发现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内容包括广东EWT活动的主要特征、EWT活动可能释放的主要污染物、EWT活动产生的有机污染(多溴联苯醚、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和二噁英)、重金属污染(Cu、Pb、Zn、Ni、Cd、Cr)以及复合污染特征等,并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47.
两种典型氯酚对鲫鱼脑组织应激蛋白HSP70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鲫鱼(Cracian carp)分别暴露于五氯酚(PCP)、2,4,6-三氯酚(2,4,6-TCP)10d后,运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鱼脑组织内应激蛋白HSP70的诱导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整个实验浓度范围内(PCP为0.001,0.005,0.01,0.025mg/L,2,4,6-TCP为0.005,0.01,0.05,0.1mg/L),随着PCP和2,4,6-TCP浓度的增加,HSP70的相对灰度值都呈现先诱导后抑制的大体趋势;HSP70对PCP暴露更为敏感,在0.001mg/L时对鱼脑HSP70有较显著诱导作用(P<0.005).  相似文献   
948.
人工湿地基质磷吸附特性与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9种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进行了对磷的等温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在溶液磷浓度为100~500mg/L条件下,9种基质中以草炭的吸附量为最高,达到2439.56mg/kg;砾石的吸附量最低,仅为188.67mg/kg;其余基质表现出高炉渣土>高炉渣>煤灰渣土>耕层土>煤灰渣>中粗砂土>中粗砂的规律.供试基质的容重和密度与磷吸附量呈极显著性负相关关系;基质的颗粒直径D80和不均匀系数K80与磷吸附量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基质的CEC、有机质、有效Fe和交换性Al的含量与磷吸附量呈极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H值与磷吸附量呈极显著性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49.
应用电晕放电自由基簇射技术,对放电电压、初始浓度和催化剂对萘降解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萘的降解产物和降解途径.结果表明,放电电压的增加有助于萘的降解率的提高.萘初始浓度的增加降低了萘的降解率,但提高了萘的脱除量.对于初始浓度17mg/m3的萘,14kV放电电压下能达到70%的降解率.MnO2和Fe2O3催化涂层均能促进萘的降解,且MnO2的催化活性要高于Fe2O3.在湿电极气下,催化涂层对萘降解的促进作用比干电极气更加显著.萘的降解产物主要是CO2,但是由于氧化反应的不完全性,也有少量的CO以及小分子有机物生成.  相似文献   
950.
利用GCECD检测了珠江三角洲主要河流、珠江河口及南海近海岸带共计50个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主要检测出DDTs、HCHs和七氯等农药.有机氯农药含量范围为0.176~12.85ng·g-1,分布特征为珠江、东江>西江>珠江口>南海近海;南海样品的含量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而下降.与1997年的样品相比较,珠江三角洲河流中有机氯农药含量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有机物的降解作用.但DDTs农药仍然对该区生物造成潜在的负面影响.DDTs农药的组成特征表明,除西江有新近使用的DDT外,其余区域以农药残留为主.DDTs主要以还原产物为主,但随传输距离的增加,氧化产物逐渐成为主要组分.有机质含量与有机氯农药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质在控制有机氯农药在沉积物中的分布上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