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7篇
  免费   573篇
  国内免费   2195篇
安全科学   537篇
废物处理   315篇
环保管理   584篇
综合类   3765篇
基础理论   1137篇
污染及防治   1888篇
评价与监测   392篇
社会与环境   290篇
灾害及防治   24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315篇
  2021年   305篇
  2020年   308篇
  2019年   238篇
  2018年   271篇
  2017年   314篇
  2016年   276篇
  2015年   332篇
  2014年   451篇
  2013年   651篇
  2012年   555篇
  2011年   584篇
  2010年   501篇
  2009年   482篇
  2008年   482篇
  2007年   415篇
  2006年   387篇
  2005年   281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40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以分形理论和分形理论与域扩展因子为基础,设计了四种导轨动态接触刚度的理论计算模型,并将结果分别应用于仿真分析中,获得了四种不同方案下的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设计搭建了一种仅含导轨结合面的实验平台,并进行了模态试验;通过各方案仿真分析结果与实验的比较,获得了导轨结合面刚度建模方法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992.
Abstract

Multi-spectroscopic and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riclosan (TCS) and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luorescence quenching of BSA by TCS was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TCS–BSA complex through static quenching. This result was also demonstrated by 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experiment. The binding constants and number of binding sites between TCS and BSA were 1.30?×?105 M?1 and 1.17 at 298?K, respectively. 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were studied in detail which suggested that hydrophobic forces and hydrogen bond played major roles in the TCS–BSA interaction. Moreover, the site marker competitive experiments and docking studies revealed that TCS could bind BSA into site I in subdomain IIA. All the results of UV–vis spectrophotometry, circular dichroism spectroscopy and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showed that interaction between TCS and BSA induced conformation changes of BSA.  相似文献   
993.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Elucidating the bacterioplankton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its determinants is a central topic in ecological research. However, research on...  相似文献   
994.
林杰 《环境与发展》2020,(1):190-191
伴随经济发展的迅速,人们对环境越来越重视,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环境执法与保护措施,保障环境质量。在环境执法的过程中,必须严格依照环境监测的数据,从而保障信息的准确性,使环境执法策略的开展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符合目前发展的现状。因此,环境执法中环境监测数据占据重要的位置。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环境执法中环境监测数据的应用,笔者根据自身经验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5.
为推动油气开发领域安全风险分级防控有效落地,提高风险预控能力,本文基于风险防控现状评估结果,探索性地研究安全风险分级防控思路,构建了油气开发领域安全风险分级防控体系推进模型,提出了逆向与正向危害因素识别方法,明确了风险评价关键隐性过程原则,构建了风险-后果-能资分级防控决断模型。选取典型试点单位进行实践,结果证明,油气开发领域安全风险分级防控体系推进模型是科学合理的,其他领域也可借鉴该模型开展安全风险分级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996.
风险感知、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稻农生物农药技术采纳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利用鄂、赣两省704户稻农的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风险感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对稻农生物农药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对生物农药技术的采用率较低,仍有55.54%的稻农未采用生物农药;(2)风险感知对稻农生物农药技术采纳行为存在显著影响,技术风险感知和市场风险感知越强的稻农,采用生物农药技术的可能性越小;(3)农业社会化服务对稻农生物农药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能有效缓解风险感知对稻农生物农药技术采纳行为的抑制作用;(4)相较于规模户,农业社会化服务更能有效缓解市场风险感知对小农户采用生物农药技术的抑制作用,但对其技术风险感知的缓解作用则不明显.因此,在加大技术宣传和田间地头指导,完善农资市场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增加生物农药补贴力度以降低农户技术与市场风险感知的同时,有必要通过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优化小农户的农产品市场环境,以此促进生物农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97.
苯酚和酚类化合物是工业废水中的主要环境污染物,如焦化厂、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等,去除工业废水中的酚类化合物对环境保护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富集驯化,从石化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高效苯酚降解菌。并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鉴定及降解性能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BPH-3菌为假单胞杆菌;菌株最佳的降解条件pH=7.0,温度为30℃,转速为150 r/min,最高耐盐度为3%,在接种量为5%,苯酚初始质量浓度为600 mg/L,菌株12 h内的降解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998.
采用H_2O_2/Fe(Ⅲ)/柠檬酸类Fenton体系和CaO_2/Fe(Ⅲ)/柠檬酸类Fenton体系修复土壤石油污染,考察了氧化剂种类、氧化剂投加量、 Fe(Ⅲ)浓度和柠檬酸浓度对柴油降解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比较了CaO_2/Fe(Ⅲ)/柠檬酸和H_2O_2/Fe(Ⅲ)/柠檬酸2种修复方式对土壤原著微生物群落变化及豌豆植株生长所带来的生态毒性效应。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CaO_2类Fenton降解柴油效果优于H_2O_2类Fenton降解效果;柴油降解率随着氧化剂投加量、Fe(Ⅲ)和柠檬酸浓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当CaO_2浓度为166.67 mmol·L~(-1)、Fe(Ⅲ)浓度为27.78 mmol·L~(-1)、柠檬酸浓度为27.78 mmol·L~(-1)时,反应24 h后,土壤中柴油降解率达到44.14%。生态毒性实验表明:CaO_2类Fenton处理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有所提高,H_2O_2类Fenton处理后均有所降低,2种处理方式均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优势菌门构成;CaO_2及H_2O_2类Fenton处理均抑制了豌豆植株的生长,发芽率、植株干重、株高、叶绿素含量等测试指标均下降,其中H_2O_2类Fenton处理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可知,CaO_2类Fenton处理技术比H_2O_2类Fenton处理技术更适用于石油污染土壤修复。  相似文献   
999.
Abstract

The roles of PM2.5-induced mitochondrial damage and oxidative stress on mast cell degranulation were examined in vitro. Mast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suspensions of PM2.5 in 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 at concentrations from 25 to 200?mg/L in the absence or presence of 10?mmol/L N-acetyl-L-cysteine. Biological effects and mitochondrial function were assessed by determining cell viability, β-hexosaminidase release, interleukin-4 secretion,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generation, adenosine triphosphate production, potential alteration of mitochondrial membrane, and activities of mitochondrial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complexes I and III. Exposure of mast cells to PM2.5 induced reduction of adenosine triphosphate production, collapse of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and inhibition of the activity of complex III. Co-treatment of mast cells exposed to PM2.5 with N-acetyl-L-cysteine attenuated cytotoxicity and the p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decreased the release of β-hexosaminidase and interleukin-4. Evidently, PM2.5-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mitochondrial toxicity and mast cell activation.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