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1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19篇
基础理论   43篇
污染及防治   47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41.
多聚磷酸盐的离子色谱法分析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美国DIONEX公司Omni Pac PAX-100为分离柱,氢氧化钠为淋洗液,甲醇为有机改进剂,梯度淋洗分离多聚磷酸盐(正磷酸盐PO^3-4,焦磷酸盐P2O^4-7,三聚磷酸盐P3O^5-10)。研究了分离机理和流动相的选择、色谱条件的最佳化、降低基线噪音的方法和多聚磷酸盐的稳定性。建立了同时测定ppb级(μg/l)多聚磷酸盐的离子色谱新方法。对样品的测定结果回收率均在97.49%—106  相似文献   
142.
离子色谱新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介绍了离子色谱近年来的最新进展,包括新型分离柱、无机阴、阳离子、有机酸、碳水化合物等的分析方法。以及目前国际上离子色谱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3.
浙江省污水处理厂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浙江省37家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大型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厂20个月的监督监测结果,评述了该省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大型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厂的现状,分析了经处理后排放的尾水超标原因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4.
粉煤灰在水厂污泥处理和处置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水厂污泥水中加入电厂粉煤灰,不需再添加其他材料,即可以很好地改善水厂污泥的脱水性能。细粉煤灰最佳投加量为20%,粗粉煤灰最佳投加量为30%,不但可以节约能耗,粉煤灰有了新的出路,干化污泥对环境友好,而且还能制成低热值燃料作焚烧处置,回收部分热能。  相似文献   
145.
西藏甲马铜多金属矿床的成因前人已提出了很多种观点。根据野外地质特征的观察 ,并结合矿区和区域岩矿石的微量元素、常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分析与对比 ,作者认为该矿床的成因属于岩浆热液交代矽卡岩型矿床 ,推测其成矿时代为喜山早期。  相似文献   
146.
叙述水热氧化法的基本原理和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在高浓度乳化废水、含酚废水、含油污水和废碱液的处理中,最新试验研究以及它的优缺点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7.
对太阳辐射强度和空气污染浓度的观测分析表明:晴日太阳辐射的减弱与空气污染浓度密切相关。因此可以用太阳辐射强度的长期变化间接推断当地大气质量的长期变化。  相似文献   
148.
为了定量分析城市快速过境通道衔接节点交通风险致因,基于2010—2017年云南发生的731起城市快速过境通道衔接节点交通事故数据,将运行风险分为人、车、路、环、管5个方面并选取耦合因素;综合使用熵权法、TOPSISI法及N-K模型,构建TOPSIS-N-K耦合度模型度量单因素、双因素及多因素耦合度,并以云南城市快速过境通道衔接节点为例进行分析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强耦合会使风险造成的后果更严重,交通风险随耦合因素增多而升高;2010年以来衔接节点交通风险由无序向有序化发展,安全性逐年提升;风险耦合人的因素中“不良车道变换”与其他要素的耦合通常表现为强耦合,路的因素中“纵坡坡度”与其他要素耦合度较高,应加强人、路因素中车道、纵坡及限速方面规范建设。  相似文献   
149.
百菌清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百菌清具有在土壤中药效稳定、不易分解、代谢周期长、长期大量施加导致土壤严重污染等特点和问题,简要介绍了百菌清的毒性作用机制。总结了降解土壤中百菌清的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的原理及优缺点。重点阐述了生物修复百菌清污染土壤的主要降解菌株及其效果、降解途径以及降解产物及其毒性,分析了土壤性质、微生物种类、温度、土壤含水率等因素对百菌清降解效果的影响。指出今后的研究重点应为降解中间产物的毒性分析及其进一步的降解与转化问题,而复合菌制剂或多酶复合体系可实现百菌清的彻底降解和无害化。  相似文献   
150.
采用线-筒式脉冲电晕反应器对四氯乙烯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氯乙烯去除率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在氮气中加入氧气,四氯乙烯降解效果低于纯氮气下的降解效果.四氯乙烯在氮气下的主要气相产物为Cl_2和少量的CCl_4.当氧气加入后,四氯乙烯主要降解为CO_2、CO、COCl_2、O_3和C_2Cl_4O.为了去除有害中间产物,在反应器中加入Ca(OH)_2固体吸收剂,这明显提高了有害中间产物的去除,存在水汽及含Ca(OH)_2固体吸收剂时并未检测到COCl_2、O_3和有害中间产物C_2Cl_4O,但水汽不利于四氯乙烯去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