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160篇
安全科学   72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424篇
基础理论   60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45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糖蜜酒精废液厌氧生物处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综述了国内外糖蜜酒精废液厌氧生物处理的现状和综合利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2.
厦门市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厦门市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为例,介绍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监测业务管理方面的应用,探讨了市级环境监测部门合理的信息管理构架。  相似文献   
133.
穆峰 《云南环境科学》2003,22(Z1):23-24
从9个方面探讨了制约4级站环境监测工作及其发展的问题,针对在现阶段如何搞好环境监测工作,及时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提高4级站的影响和地位等问题,提高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4.
通过对能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4者关系的分析,建立了社会可持续发展模型,进而找到了社会最优可持续发展轨迹,为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的战略决策提供了可资参考的理论工具,同时进一步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了唯一的社会最优可持续发展概念。  相似文献   
135.
天然海水中碳钢缓蚀剂吸附和阳极脱附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锌盐、葡萄糖酸盐为主要缓蚀成分复配的适用于天然海水中碳钢的高效缓蚀剂,采用极化曲线、循环伏安曲线和交流阻抗谱图分析了该缓蚀剂的阳极脱附行为.结果表明,碳钢在海水中的零电荷电位约为-0.6 V;缓蚀剂的吸附电位区间为-0.5~-0.8 V,缓蚀剂在该区间内存在特性吸附.当阳极极化电位超过-0.45 V时,极化电流迅速增大,缓蚀剂因发生大量脱附而失去对阳极过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6.
大气中还原态硫化合物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一套简便易行的还原态硫化合物的采集及分析方法,该方法可分离和检测11种还原态硫化合物。利用该方法测定了北京市和青藏高原地区还原态硫化合物的混合比,结果表明,北京市和青藏高原地区存在较强的COS和CS2人为和自然排放源。  相似文献   
137.
细菌趋化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趋化性是细菌对多种化学物质的浓度梯度产生趋向或离避响应的行为,在许多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细菌趋化性的机制、细菌群体和个体的趋化行为及其相关实验方法的研究进展.参55  相似文献   
138.
固相微萃取是一种快速、简便、集萃取浓缩于一体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具有分析快速、灵敏度高、无需有机溶剂的优点.用固相微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水中甲醇、丙酮、异丙醇、乙醇、乙腈、丙烯腈,检出限可达0.003~0.03 mg/L.  相似文献   
139.
两性木质素接枝共聚物的聚合反应与离子化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碱木质素与复合单体在水相中接枝共聚,以Mannich反应进一步对接枝产物进行阳离子化改性.结果表明:在70℃±5℃下进行木质素与复合单体接枝共聚反应,当pH值为7.0-8.0、反应时间为2h-2.5h,获得较理想的接枝效果,过硫酸盐引发效果优于过氧化氢,引发剂适宜的反应浓度约为10mmol·l-1.共聚物阳离子化改性的适宜条件为:醛、胺与木质素的质量比为0.5∶1.2∶1,反应温度60℃-70℃,反应时间2h,反应产物为一种具有阴、阳离子两性基团的木质素聚合物. 以丙酮分离产物,当体积比为0.75时,获得产物与水较好的分离效果. 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木质素与复合单体实现了有效的接枝共聚和离子化改性.  相似文献   
140.
我国农田土壤碳氮耦合特征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利用中国第2次土壤普查数据,分析了稻作和旱作方式下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特征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水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分别为旱地的147.8%和145.5%,但水田碳氮含量的区域变异低于旱地。全国水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氮比值分别为10.8和9.9,各区域水田土壤碳氮比值普遍高于旱地,其中东北水田最高,而华东旱地和西北旱地最低。旱地碳氮比值的区域变异显著,水田则不显著。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除华北地区外,各区域无论水田还是旱地其碳氮含量之间相关系数都超过0.8,达极显著水平。由此可见,我国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之间存在显著耦合关系,而且不同利用方式和区域之间差异显著;相同氮水平下,水田土壤可能储存更多的有机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