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219篇
安全科学   79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58篇
综合类   489篇
基础理论   99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48篇
灾害及防治   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01.
沉淀法回收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沉淀法回收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PS)的工艺,利用石油裂解副产物为溶剂回收废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以废治废,回收利用。溶剂低毒,对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溶解速度快,溶解量大,价廉易得。采用转式间歇投料并附加溶剂挥发分回收装置的工艺,溶剂回收率高,无二次污染,可循环使用。聚苯乙烯塑料(PS)回收率可达99%。  相似文献   
102.
焚烧秸秆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夏收季节农民焚烧秸秆的烟尘,引起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焚烧秸秆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有很大影响,使环境空气质量明显下降,而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禁止焚烧秸秆,同时应积极为农民寻找合理利用秸秆的途径,减少对城市空气的烟尘污染。  相似文献   
103.
席玥  王婷  倪晋仁  韩鹏  仪马兰  郑彤  蒋咏  马若绮  崔锋 《环境科学》2018,39(9):4114-4121
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是天然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化学极性及所含的官能团不同,其在水体中的化学行为也不同.本研究以黄河干流宁蒙段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4月采集了下河沿至头道拐沿程7个断面的水样,采用XAD系列树脂将DOM分为疏水性酸(hydrophobic acid,HOA)、疏水性碱(hydrophobic base,HOB)、弱疏水性酸(weak hydrophobic acid,WHOA)和亲水性物质(hydrophilic matter,HYI)这4个组分,探讨了DOM组分含量、荧光峰值及其与Pb、Zn、Cu、Cr、As这5种金属离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河宁蒙段DOM总量由下河沿至头道拐沿程逐渐增加.各断面DOM腐殖化程度较低,以亲水性的蛋白质类小分子物质(HYI)为主,疏水性酸(HOA)次之,这与黄河沿岸排污导致内源作用增强有关.三维荧光光谱中类腐殖质和类蛋白质荧光峰型显著,且类腐殖质峰沿程逐渐增强,进一步证实了内源污水输入的影响.SPSS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DOM与5种金属离子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与Cu离子显著相关;4种组分中HYI与Cu离子的相关性最强,说明二者在迁移转化过程中存在显著相互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芳香蛋白类物质荧光峰强度随Cu离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这可能是Cu与亲水性组分中的芳香类蛋白质发生络合产生荧光淬灭效应,从而导致荧光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04.
105.
过滤式电极消毒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新型消毒技术备受关注,然而目前使用的电极材料比较单一,且稳定性和高效性难以兼备,制约了该技术的设备化发展.本文采用过滤式消毒方式,考察了几种高孔隙率的导电碳纤维毡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碳纤维毡电极具有优异的消毒能力,活性碳纤维电极可在几伏的电压下使细菌死亡,与传统电化学消毒相比,电压降低了1~2个数量级.其中A-PCF(聚丙烯腈基活性碳纤维)电极在外接电压2 V,水力停留时间2 s时即可对大肠杆菌菌液实现6.5log的去除.当外接电压≤2 V时,流出物中未检测到氯,pH保持不变,排除了电化学产物的影响.A-PCF可作为过滤式电极消毒的优选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106.
宁南山区人工林草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宁南山区天然草地(长芒草(Stipa bungeana Trin))为参照,选取2种典型人工恢复植被:人工草地(苜蓿(Medicago sativa))和人工林地(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的表层土壤(0-20cm)为研究对象,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真菌的多样性、物种组成及其相对丰度变化特征,并采用冗余分析(RDA)的方法研究环境因子对不同植被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植被样地土壤样品共测得真菌27个门,44个纲,70个目,91个科.其中,优势菌门有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丰度分别为71.8%和15.2%;优势菌纲主要有: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伞菌纲(Agaricomycetes)和盘菌纲(Pezizomycetes);优势菌属有:赤霉菌属(Gibberella)、肾形虫属(Colpoda)、水球壳属(Hydropisphaera)、叶生壳属(Floricola)、管柄囊霉属(Funneliformis)和Marcelleina.土壤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在苜蓿地最大,柠条地最小.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在天然草地的丰度最高,为4.8%;子囊菌门丰度在苜蓿地里最大,达82.6%,在柠条地最低,为56.8%;担子菌门和分类不明确门(Unclassified)在柠条土壤中丰度最大,分别为:25.3%和7.9%,在苜蓿地中最低,分别为:7.1%和0.8%.盘菌纲在天然草地中的丰度最高,为17.8%,且显著高于柠条地.伞菌纲在(Agaricomycetes)柠条地中的丰度明显高于苜蓿地.Heatmap热图分析表明,尽管苜蓿地中土壤真菌群落与天然草地的相似度更高,但是天然草地中AM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的相对丰度最大,种植苜蓿使土壤致病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柠条地的肾形虫属相对丰度最高.人工林草对土壤真菌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有较明显的影响.土壤水分(SW)、有机碳(TOC)和全氮(TN)是影响宁南山区林草地土壤真菌群落的主要理化因子.  相似文献   
107.
蒙顶山茶区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及土壤pH值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地球化学背景资料,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以茶区11个地层为单元分别对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及该区土壤pH值进行了地球化学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K2j、K1t、K2g1、K2g3和Q2五个地层土壤为清洁区;其余各地层土壤尚清洁。就各单指标指数来看,Cd元素对土壤污染指数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08.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changes in soil microbial populations as vegetational succession progress from abandoned farmland to climax forest in the Ziwuling Forest,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Different organic C and total extractable N between the fumigated and non-fumigated soils were assumed to be released from soil microorganisms. Soil microbial C was calculated using Kec = 0.38 and microbial N was calculated using Ken = 0.45. The released P was converted to microbial biomass P using Kep = 0.40. Soil bacteria, fungi, and actinomycetes increased as the vegetational succession progressed. Microbial C was of the highest amount in farmland. Microbial C, N, and P generally increased from abandoned land to climax community. The results indicated significant (P < 0.05) diversities of soil microbial biomass under different vegetation.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microbial biomass and soil nutrients. Knowledge about soil microbial populations is important for forecasting vegetational succession and determining the ecological condition of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09.
太湖上游水环境对植物分布格局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太湖上游流域的苏南第二大湖泊滆湖及其入太湖的主要河流(太滆运河与漕桥河)的水质和水生植被开展调查、评价与环境生态学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所有样点水质均超富营养化,尤以太滆运河与漕桥河的水体污染为甚。通过PCA综合评价,河流绝大多数河段已是Ⅳ类水体,滆湖也已呈Ⅲ类水体。对水生植物类群调查而言,调查发现太隔运河和漕桥河中上游河段水生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很小,凤眼莲、芦苇和菰为优势种,沉水植被分布很少,群落退化严重,耐污种篦齿眼子菜和水盾草占优势;在湖泊中心区,沉水植物已完全退化。聚类分析发现所调查的植物可分为3大类群。PCO和CCA分别表明河流与湖泊所在的样点间的水体理化性状出现很明显的分离;该流域水体中不同形态N、P含量或底泥N、P含量主要影响水生植物种类组成和分布。  相似文献   
110.
湘东北湘阴凹陷控盆断裂特征、盆地性质及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白垩纪-古近纪洞庭盆地东部湘阴凹陷的北部进行了地表地质调查与研究.凹陷呈NE走向,沉积岩层倾向南东,且自南东往北西倾角变陡.凹陷南段宽、北段窄,其南东边界分别为倾向NW的公田断裂和忠防断裂,两断裂之间以走向NW、倾向南西的白羊田断裂和石姑桥断裂相连接.公田断裂为正断裂,白羊田断裂和石姑桥断裂为右旋平移正断裂,忠防断裂为左行平移正断裂;公田断裂和石姑桥断裂均经历了自韧性→脆性的转变过程.凹陷内部发育NE~NNE向小型同成盆正断裂.上述信息表明:① 湘阴凹陷为箕状断陷盆地;②公田断裂和忠防断裂的拉张活动控制了凹陷的形成和发展,区域N(N)E向左旋走滑应力场对凹陷北段有一定影响;③ 白羊田断裂和石姑桥断裂属横向调整断裂;④ 凹陷发展及其沉积充填,与南东面幕阜山隆起的抬升与剥蚀(包括沉积剥蚀和构造剥蚀)相耦合.结合区域资料,讨论认为湘阴凹陷形成的伸展构造环境受本地区特有的地幔上隆深部构造背景与中国东南部区域张性构造环境的双重制约,并以前者为主;凹陷走向主要受区域NNE向左行走滑应力场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