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5篇
  免费   546篇
  国内免费   1563篇
安全科学   412篇
废物处理   153篇
环保管理   427篇
综合类   3430篇
基础理论   858篇
污染及防治   674篇
评价与监测   373篇
社会与环境   326篇
灾害及防治   18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316篇
  2021年   299篇
  2020年   318篇
  2019年   225篇
  2018年   230篇
  2017年   265篇
  2016年   265篇
  2015年   315篇
  2014年   368篇
  2013年   434篇
  2012年   447篇
  2011年   470篇
  2010年   425篇
  2009年   408篇
  2008年   345篇
  2007年   324篇
  2006年   300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研制了一种测定水中Mg2 + 的测试管 ,测定范围为 0 .5mg/L~ 2 .0mg/L。该测试管适用于现场应急监测 ,具有快速、简便、抗干扰能力强和价格低廉等特点  相似文献   
52.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灰色模糊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灰色聚类为基础,提出了灰色模糊聚类分析法,并将其应用于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经实例分析表明,这是一种较为简便,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3.
环境水样中痕量砷(Ⅲ)的荧光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酸性介质中As(Ⅲ)能催化碘酸钾氧化丁基罗丹明B使其荧光猝灭,建立了测定痕量As(Ⅲ)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测定As(Ⅲ)的线性范围为16~320ng/ml,方法的检出限为5·7ng/ml。平行测定浓度为80ng/ml和160ng/ml的As(Ⅲ)标准溶液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0%和0·92%。并考察了二十多种物质的干扰情况。该方法已用于自来水、地表水、地下水等环境水样中痕量As(Ⅲ)分析。  相似文献   
54.
对北京中央电视塔周围25 km2区域电磁环境质量分别进行了射频的网格法手工监测和车载巡测自动监测,通过SPSS软件等对两种监测方法获取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对比分析,发现两组数据在总体水平及数值分布特征上较为接近,因此车载巡测监测可以替代网格法监测。以车载巡测数据为基础,绘制了实测数据的道路电磁地图,利用插值法绘制了区域电磁地图,对区域电磁环境质量进行了直观表征。从回应公众关注和城市电磁规划出发,建议今后可利用车载巡测监测加强时域和频域的监测。  相似文献   
55.
研究了乌鲁木剂铁路局系统污水治理污染控制方法及途径,提出了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其最佳治理对策是:确定重点污染单位、污染源、用最低的治理投入,选择斜板隔油气浮工艺治理重点污染和次重点污染部门,得到较好的治理效果,否定盲目追求“零排放”的高投入方案。  相似文献   
56.
池靖 《干旱环境监测》2006,20(4):251-253
对悬浮颗粒物室外人体暴露的测定一直受到可用资源的限制。设计有效的网络就要求对测定方法的选择、采样点的数量、采样时间、采样频率等进行调整。采样位置要求能表征因周围污染源对附近地区和城市最小影响的空间数值。虽然大多数判定PM是否达标的测定方法是每第3天至第6天的24h监测,但是室外人体暴露的评价要求连续监测一整天。最好有1h或更短时间的监测时段。更详细的粒径大小和化学性质数据也很有必要,因为较小的颗粒及其特殊的化学物质要比总的样品质量更有助于反映对健康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7.
池靖 《干旱环境监测》2006,20(3):187-192
对悬浮颗粒物室外人体暴露的测定一直受到可用资源的限制,设计有效的网络就要求对测定方法的选择、采样点的数量、采样时间、采样频率等进行调整。采样位置要求能表征因周围污染源对附近地区和城市最小影响的空间数值。虽然大多数判定PM是否达标的测定方法是每第3天至第6天的24h监测,但是室外人体暴露的评价要求连续监测一整天,最好有1h或更短时间的监测时段。更详细的粒径大小和化学性质数据也很有必要,因为较小的颗粒及其特殊的化学物质要比总的样品质量更有助于反映对缝康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8.
利用钢铁联合企业的富余煤气,制甲醇与二甲醚.提出合理可行的工艺方案,进行主要物料消耗计算和成本估算,得出在工艺上和经济上可行的结论.项目的实施,能实现钢铁联合企业资源综合利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对实现能源的多样化、发展新型清洁能源、改善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9.
生物质炭对Cd污染土壤团聚体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生物质炭对Cd污染土壤团聚体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向模拟Cd污染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并测定水稻根际土壤团聚体碳循环酶与氧化还原酶活性.结果表明:Cd污染土壤团聚体酶活性对添加量为2.5%的生物质炭响应明显,氧化还原酶活性指数值介于0.522~0.792之间.在2.5mg/kg的外源Cd条件下,2.5%的生物质炭比未添加生物质炭处理显著提高蛋白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至121%与653%.在Cd污染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碳循环酶与氧化还原酶及综合酶活性均在0.5~1mm中等粒径土壤团聚体中产生富集效应,其酶活性随土壤团聚体粒径的增大呈先升后降最终趋于稳定的趋势.研究显示,在2.5mg/kg的外源Cd条件下,添加2.5%的生物质炭对水稻根际土壤团聚体酶活性影响显著,土壤酶活性受酶种类、生物质炭量与团聚体粒径的综合影响;在Cd污染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后,土壤酶活性随团聚体粒径的增大呈“∧”形变动规律.  相似文献   
60.
关于完善中国生态补偿机制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近年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对生态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已经成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核心问题,文章对生态补偿的定义、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根据国内外生态补偿发展的最新状况,结合中国目前生态补偿机制出现的问题如生态补偿标准不合理,补偿机制缺乏有效的法律基础,现行的资源税费未能反映生态补偿的内容,没有建立完善的良性融资机制,各行业与管理部门的条块分割等,提出了完善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