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1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99篇
安全科学   81篇
废物处理   48篇
环保管理   96篇
综合类   584篇
基础理论   149篇
污染及防治   235篇
评价与监测   38篇
社会与环境   31篇
灾害及防治   4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高级氧化技术(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AOPs)因其具有氧化能力强、反应速率快、可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二次污染少以及使用范围广等特点,在环境领域备受关注,已成功应用于废水中有毒有害、难降解污染物的预处理和深度处理。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较全面的统计与分析,梳理了水处理中典型AOPs的特征,着重阐述了活性物种的生成机制及其作用原理,分析技术过程的影响因素和优缺点,结合应用实例,强调各种技术在分解难降解污染物方面的特殊性与有效性,指出了在原理-技术-应用的多尺度结合方面,未来AOPs将为水处理领域带来更加广泛的学术空间与技术前景。  相似文献   
912.
张培  张宽  靖中秋 《环境保护科学》2020,46(3):67-70,137
为了明确彰武水库流域农村生活面源污染负荷,运用输出系数法估算了流域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人体粪尿面源污染物的产生量和入河量,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进行了污染评价,识别出了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以及农村生活面源污染重点防治区域。结果表明:农村生活面源污染入河贡献依次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人体粪尿,污染负荷比分别为61.56%、27.74%和10.70%;污染物入河贡献依次为总氮、氨氮、总磷和COD,总氮和总磷为主要污染物;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姚村镇、横水镇、城郊乡3个乡镇,其累计产生和入河污染负荷比均超过了50%,为彰武水库流域农村生活面源污染重点防治区域。  相似文献   
913.
SO_2 in flue gas needs to be eliminated to alleviate air pollution. As the quality of coal decreases and environmental standard requirements become more stringent, the highefficiency desulfurization of flue gas faces more and more challenges. As an economical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solution, the effect of calcium formate as an additive on desulfurization efficiency in the we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WFGD) process was studied for the first time. Improvement of the desulfurization efficiency was achieved with limited change in p H after calcium formate was added into the reactor, and it was found to work better than other additives tested. The positive effects were further verified in a power plant, which showed that adding calcium formate could promote the dissolution of calcium carbonate, accelerate the growth of gypsum crystal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desulfurization. Thus, calcium formate was proved to be an effective additive and can potentially be used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limestone slurry required, as well as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operating costs in industrial desulfurization.  相似文献   
914.
主成分分析法用于环境质量评价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将主成分分析法用于某河流水质评价,得出该河流历年水质变化趋势,但得到的水质评价等级却与实际情况不符。通过对主成分分析法原理进行研究,得出两个结论:主成分分析法可用于比较不同时间或不同地点的环境质量优劣;主成分分析法不能评价出环境质量等级。这主要是由主成分分析法的本质特点所决定。  相似文献   
915.
通过对渭河流域主要污染源的分析发现,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受纳水体N、P污染的主要来源,而化肥的大量施用且利用率低下是造成这一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减小农业化肥的施用量,提高其利用率,从源头上降低流域内N、P排放是控制污染的关键。本文从以上角度出发,分析了缓释保水型复混肥的施用对非点源污染减排的重要意义,并且重点研究了缓释材料的制备机理及其应用开发。  相似文献   
916.
通过动态试验,考察了反渗透膜制终端直饮水系统对有机物、TDS、氨氮、UV254以及硝酸盐等的去除效果;同时分析了进水UV254与CODMn的相关性。试验表明:该系统对CODMn、TDS与硝酸盐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0%、95%和86%,出水的氨氮浓度基本为0;该系统对UV254的平均去除率为90%,可保证饮水水质安全;同时试验表明进水UV254与CODMn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与1964年在加拿大召开的国际环境质量评价会议上首次提出的环评概念是一致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但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结合笔者从事环评近30年的经验和体会,就建设项目环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18.
用酶法和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对跌水曝池生物滤池的进、出水中的氨氮进行了测定,用数理统计中的t检验法对两种方法的测定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酶法具有测定结果准确、测定成分浓度范围宽、干扰少等优点,此快速、简便的方法适用于水中氨氮的测定。  相似文献   
919.
耐受高浓度氨氮异养硝化菌的筛选及其脱氮条件优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司文攻  吕志刚  许超 《环境科学》2011,32(11):3448-3454
研究了异养硝化菌对高浓度氨氮的耐受能力和去除能力.采用多点取样、高浓度氨氮废水强行驯化、驯化液连续梯度稀释、颜色指示剂快速硝化效果检测、平板划线分离等步骤,筛选能耐受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异养硝化菌株,以各菌株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来鉴定其种属,考察了菌株的脱氮特性,并通过提高C/N比和优化菌株配伍的方式对其脱氮能力进行了优化.结果共筛出8株高效的异养硝化菌株,并将其命名为N1~N8.系统发育分析表明8株菌分属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sp.)、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副球菌属(Paracoccus sp.),其对起始氨氮浓度为256.9 mg.L-1、C/N=5.5的人工废水,72 h后氨氮去除率约在65%~80%之间,其中最高为N4的80.2%.若将上述废水的C/N比提高至8.0,则各菌株的氨氮去除率相应提高至约80%~90%.部分菌株配伍后脱氨氮效果优于任一单菌株,其中N4+N5+N6对起始浓度为261.1 mg.L-1的氨氮、在C/N=5.5的条件下,48 h去除率为88.2%.将N4+N5+N6组合驯化菌液,则能将该氨氮去除率提高至99.8%;在将起始氨氮浓度提高至446.9 mg.L-1、C/N比降为3.2后,52h后氨氮去除率亦可达99.9%,且最终几乎无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积累,总氮去除率为66.5%,菌株同化的氮仅占损失氨氮的33%.可见驯化菌液中一些未能分离的菌株对分离出的菌株的脱氨氮效果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20.
UV/H2O2液相氧化净化烟气中NO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UV/H2O2液相氧化技术净化气体中的NO,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研究了H2O2浓度、温度、初始pH值、NO浓度、光照条件、O2含量和气体流量等因素对NO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UV/H2O2液相氧化体系对NO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可以获得80%左右的NO去除率, 温度、H2O2浓度和初始pH值对NO去除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温度和H2O2浓度对NO去除率影响较大.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 当H2O2浓度为0.2 mol/L、初始pH值为6~7时NO去除率较高;溶液中H2O2浓度过高或过低、溶液过酸或过碱均会抑制·OH的产生而不利于NO的去除;净化NO的最佳反应温度为40 ℃,低于一般湿法脱硝温度(50 ℃);NO的去除率随紫外光辐射强度和O2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同时,NO的去除也受气液传质面积和气液传质系数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