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7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299篇
安全科学   80篇
废物处理   48篇
环保管理   96篇
综合类   584篇
基础理论   149篇
污染及防治   235篇
评价与监测   38篇
社会与环境   31篇
灾害及防治   4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71.
Potassium dihydrogen phosphate (KDP) crystal, widely used for important electro-optic parts, is a typical hard-to-machine material because of its soft, brittle, and anisotropic properties. High quality is usually required for machined surfaces on KDP parts. Reported machining methods for KDP crystal include diamond turning, grinding, magnetorheological finishing, and polishing. Each of these methods has its limitations. Therefore, it is desirable to develop new machining methods for KDP crystal.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surface roughness in rotary ultrasonic machining (RUM) of KDP. It was found that the surface roughness obtained when using a tool with a chamfered corner was lower than that obtained using tools with right-angle corners. Other process variables (spindle speed, feedrate, and ultrasonic power) also affected the surface roughness obtained.  相似文献   
972.
活性炭纤维负载氧化镧催化净化NO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ACF作为载体制备了负载不同质量分数La2O3的负载型催化剂,研究了它们催化净化NO的活性和活性的稳定性,同时对比研究了ACF、HNO3/ACF净化NO的能力.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实验中最佳的氧气体积分数为5%,最佳空速为5 000 m3·(m3·h)-1;催化实验结果表明,ACF的低温活性很差,HNO3/ACF净化NO的低温活性很好,但是其活性的稳定性很差;负载了La2O3的ACF能大幅提升ACF净化NO的能力,其活性中心为La2O3,La2O3的最佳负载量为20%,350℃以上时,20% La2O3/ACF催化净化NO的效率均在95%以上,在200℃恒温条件下,其催化活性约能持续8h;催化剂的理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ACF、HNO3/ACF净化NO的机制与负载了La2O3的ACF净化NO的机制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973.
以杭州湾海底管线为例,提出海底输油管线穿孔溢油安全应急措施。海底输油管线穿孔后,利用抽油泵抽吸,使海底管线内产生负压,阻止管线内原油外溢,利用SCADA系统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显示:用抽油泵抽吸能使海底管线产生-0.038~-0.04MPa压力,理论上能将海水吸入,阻止原油外泄。  相似文献   
974.
螯合剂和泥炭对苎麻吸收土壤镉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生物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螯合剂(EDTA、柠檬酸)与泥炭对强化苎麻修复重金属镉污染土壤的作用.结果表明,施加泥炭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苎麻的生物产量,泥炭单施、螯合剂(EDTA、柠檬酸)和泥炭的组合措施的相对产量分别为1.23、1.13和1.41,因此泥炭和柠檬酸配施处理更有利于植物生长.就植物吸收镉能力来说,螯合剂(EDTA、柠檬酸)和泥炭的配施处理能更好地促进苎麻对镉的吸收,其土壤交换态镉所占镉形态质量分数为61.6%和58.3%,具有强化植物修复的效果.螯合剂(EDTA、柠檬酸)和泥炭2种组合方式的地上部富集系数分别为1.33和1.32,大于单施(EDTA、柠檬酸和泥炭)处理1.11、1.11和1.05,具有较好的富集效应,同时螯合剂(EDTA、柠檬酸)和泥炭的组合处理对土壤镉的净化率分别达到了1.13%和1.22%,而柠檬酸和泥炭配施具有较大的生物量,使植株总镉量略高于EDTA与泥炭的组合处理,因而更有利于镉污染土壤的修复.因此,利用螯合剂和泥炭的组合修复措施对强化苎麻修复镉污染土壤能取得更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75.
976.
小城镇环境承载力评价——以江苏省铜山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量收集铜山县近几年统计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从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共选取指标39个,其中发展类指标27个,限制类指标12个。按照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根据铜山县“十五”期间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和监测数据,以及生态县建设的相关指标,并结合各类指标的国际国内标准和江苏省的平均标准确定指标的现状值和指标阈值。采用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法计算2000年-2005年的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结果表明,在这一期间,铜山县的综合环境承载力整体处于超载状态,其中人口控制、第三产业发展、矿产资源以及工业废水废气的治理等指标发展较好。不足之处体现在经济的发展还是建立在高能耗、高污染物排放的基础上,人均自然资源量偏低,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较低,科研教育以及环保投入尚不足等。随着环境治理投入的加大,综合环境承载力呈上升趋势,环境状况逐渐好转。根据评价结果,结合铜山县的发展现状,从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污染防治以及加强生态建设和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提出提高铜山县环境承载力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977.
利用络合铜控制水华优势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试验研究了络合铜对蓝藻水华优势藻铜绿微囊藻和绿藻水华优势藻普通小球藻的杀藻抑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络合铜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优于对小球藻的抑制作用。当投加1mg/L以上络合铜络合时对铜绿微囊藻有很好的杀灭作用,但投加浓度提高到5mg/L时才能有效抑制普通小球藻的生长。同时还开展了络合铜对青鳉鱼的急性毒性试验,得出了络合铜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4hLC50=8.5mg/L;48hLC50=5.7mg/L;96hLC50=3.9mg/L。  相似文献   
978.
晓佩 《防灾博览》2004,(1):38-38
A型病毒:它是在野鸟以及家禽、猪、鲸、马和海豹体内发现的最危险和最普遍的病毒。  相似文献   
979.
采用在不同浓度水芹(Oenanthe javaica)浸出液中纯培养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的方法,研究水芹浸出液对小球藻细胞数量、叶绿素含量和藻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0 g.L-1水芹浸出液对小球藻的生长和叶绿素含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0 g.L-1水芹浸出液处理组藻细胞数量和叶绿素含量增加持续至第7天,但增幅低于对照组,7 d后抑制作用增强;高浓度(30~50 g.L-1)水芹浸出液对小球藻细胞数量和叶绿素含量的抑制作用在第5天开始变得显著,并随时间延长而加剧,具有浓度效应;经40 g.L-1水芹浸出液处理后,小球藻细胞壁断裂甚至消失,细胞中叶绿体片层肿胀甚至解体,核膜破裂,核质外渗。结果表明水芹浸出液对小球藻具有化感效应,总体呈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规律。  相似文献   
980.
A series of CeO2 supported V2O5 catalysts with various loadings were prepared with different calcination temperatures by the incipient impregnation. The catalysts were evaluated for low temperature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CR) of NO with ammonia (NH3). The effects of O2 and SO2 on catalytic activity were also studied. The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pecific surface areas (SBET)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method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NO conversion chang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different V2O5 loading and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With the V2O5 loading increasing from 0 to 10 wt%, NO convers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ut decreased at higher loading. The optimum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was 400°C. The best catalyst yielded above 80% NO conversion in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range of 160°C–300°C. The formation of CeVO4 on the surface of catalysts caused the decrease of redox 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