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3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42篇
安全科学   49篇
废物处理   60篇
环保管理   106篇
综合类   379篇
基础理论   294篇
污染及防治   321篇
评价与监测   71篇
社会与环境   77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易乐  欧阳晔 《四川环境》2004,23(1):70-74,77
海洋容纳和消化污染物是有限的,而我们继续排放污染却是长久的,为了子孙后代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应该从现在就在海洋能够自净的基础上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并且要认识到污染物在海洋中会损害和破坏海洋生态环境,也会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安全。大海是人类最后的退路,保护海洋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大海不是没有被污染,而是正在被加速地污染。  相似文献   
942.
采用强化接触试验方法,探讨模拟酸露对建筑涂料,油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露水在建材表面反复形成和长期附着对材料的老化,侵蚀作用是可观的,不同酸度的模拟酸露对涂膜外观老化侵蚀程度依次为pH3.0〉pH4.5〉pH5.6。  相似文献   
943.
采用活性污泥对经炉渣吸附后的松香废水进行二级生化处理。试验过程中对污泥进行驯化培菌;试验结果表明,经驯化的污泥对松香废水进行二级处理,COD_(Cr)、BOD_5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5.5%和82.3%,色度由724倍降低到135倍,为开发松香废水治理的实用技术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944.
采用刚塑性有限元法 ,对高坯料在平模间的压缩过程建立了刚塑性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 ,探讨数值模拟过程中横向扰动力的施加方法 ,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 ,最终获得了摩擦因子对坯料压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945.
环境风险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的一个新课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就将环境风险评价纳入环境管理的范畴.由于PVC生产行业的许多产品、副产品和原料都属于易燃、易爆或有毒的危险品,故对具有发生潜在事故风险的PVC建设项目,其潜在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后果在环境风险评价中均应得到反映.本文就PVC项目的环境风险识别和环境风险评价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946.
采用物化-生化-物化工艺处理染料化工废水。在生化工段成功地运用了生物活性炭技术,克服了染料化工废水因可供微生物生长的养料少,含盐浓度高而影响生化处理效果的弊端,使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国家规律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47.
介绍探地雷达-电法化探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于齐鲁石化公司地下排污管线进行测漏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948.
Subzonal insemination has been proposed to achieve fertilization in cases where standard in vitro fertilization has failed.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chromosome analysis of oocytes after subzonal insemination. Our data suggest that the main cause (76 per cent) of the absence of cleavage after subzonal insemination is the total absence of sperm nucleus evolution of the injected spermatozoa. Our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spermatozoa chromatin development is normal after subzonal insemination. Aneuploidy does not seem to be increased in zygotes after subzonal insemination. However, polyploidy was often more important than predicted by the observation of pronuclei (PN). Pronucleus development might be asynchronous and can appear earlier or later than after standard IVF. The cytogenetic risk after subzonal insemination might therefore be triploidy (if a triploid egg is transferred, because only 2 PN were seen) rather than aneuploidy or structural abnormalities.  相似文献   
949.
9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