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94篇
安全科学   36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246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活性污泥絮体的分形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阮晓东  刘俊新 《环境科学》2013,34(4):1457-1463
通过小角光散射(small-angle light scattering,SALS)实验确定出活性污泥絮体的分形区域,对絮体粒径分布进行了拟合分析,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LSM)对絮体在不同尺度下的形貌进行了观测.结果显示,污泥絮体是由一系列的絮团结合而成,絮体表面凹凸不平,有各种"孔洞","缝隙",絮体内部存在一系列的孔隙.较大尺度的絮体同时存在多种孔道结构,构成絮体中营养物和水流的运输通道;污泥絮体在0.5~50μm之间具有明显的分形结构,表明活性污泥絮体在较小的粒径时已经具有一定的分形特征,活性污泥的粒度分布属于Gamma分布方式,证明污泥絮体的成长过程是一种絮团-絮团的凝聚过程.  相似文献   
22.
镍掺杂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镍掺杂的二氧化钛,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傅里叶红外分光光度计、X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手段对结果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表明在550℃下煅烧的产物主要是锐钛型二氧化钛,镍的掺杂使得二氧化钛的紫外可见反射光谱明显红移,且镍掺杂二氧化钛的粒度减小,团聚程度下降。以活性艳蓝KN-R为模型降解目标物,通过比较镍掺杂二氧化钛、纯二氧化钛以及标准P25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能发现镍掺杂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活性最好。当钛酸正丁酯/乙醇比为1:25;钛酸正丁酯/冰乙酸比为1:1;钛酸正丁酯/硝酸镍比为1 000:3;煅烧温度为550℃,煅烧时间为2 h时,镍掺杂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效率最高,达到73.3%。  相似文献   
23.
多粘类芽孢杆菌GA1所产絮凝剂的絮凝性能研究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正交絮凝、粒度检测及电镜扫描考察了多粘类芽孢杆菌GA1所产絮凝剂(MBFGA1)对高岭土溶液、土壤悬浊液、洗煤废水及垃圾渗滤液4种废水的絮凝性能,并利用蒽酮试验和红外光谱对絮凝剂成分进行了初步鉴定.在正交絮凝实验获得的最佳絮凝条件下,絮凝剂对高岭土溶液、土壤悬浊液、洗煤废水和垃圾渗滤液的絮凝率分别高达99.53%、99.50%、98.2%和75.60%,絮体沉降速度分别为0.03 m/s、0.025 m/s、0.025 m/s和0.005 m/s;土壤悬浊液中颗粒絮凝后平均粒径增大且大于10 μm,其余3种废水中颗粒平均粒径减小且小于10 μm;电镜扫描结果显示,絮凝前后废水颗粒的形态均从棱角分明转变为包埋的无棱角;EDTA、HCl以及尿素检验发现4种颗粒与絮凝剂分子间靠离子键结合;蒽酮反应及红外光谱结果显示该絮凝剂为含有较多羟基及羧基等官能团的多糖大分子.实验结果表明絮凝剂对高颗粒物浓度废水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其絮凝机理主要是吸附架桥作用.  相似文献   
24.
鄂南4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红壤CO2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杜丽君  金涛  阮雷雷  陈涛  胡荣桂 《环境科学》2007,28(7):1607-1613
以湖北省咸宁地区分布的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法对4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水稻-油菜轮作田,旱地,林地,果园)土壤CO2的排放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子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4种利用方式土壤CO2的年排放总量从高到低分别为水稻-油菜轮作田1 129 g/(m2·a),果园828 g/(m2·a),旱地632 g/(m2·a),林地533 g/(m2·a).土壤CO2排放通量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异,水田夏季淹水期排放低,而其它3种土壤都是夏季最高,春秋次之,冬季最低,并与对应的大气温度、土壤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5 cm地温与4种土壤CO2排放通量均成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且以林地的相关性最大.除水田外,其它土壤CO2排放通量与大气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根据5 cm地温与CO2排放通量的相关方程计算得出,4种利用方式红壤的Q10分别为水田1.51,果园1.88,林地2.08,旱地2.7.土壤CO2排放通量与土壤WFPS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与CO2排放通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DOC在降水或淹水的情况下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25.
针对目前水体环境雌激素的污染形势严峻,且其对水体功能性微生物群落影响规律及机理不明等问题,选择典型天然雌激素——17β-雌二醇(E2)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实验室厌氧水体微生态系统,分析E2污染对厌氧水体微生物活性和产甲烷功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厌氧条件下,E2污染对水体微生物群体的活性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对水体甲烷的产生速率亦存在规律性的影响。当水体E2浓度≤0.5 ng/L时,对水体微生物的产甲烷活性存在促进作用。当E2浓度≥1.0 ng/L时,E2污染对水体微生物的产甲烷活性存在明显的抑制效应,且随着E2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因此,厌氧条件下,微量E2污染会影响水体微生物活性和产甲烷效应的变化,从而对水体自净功能和甲烷释放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6.
针对世界各国水体雌激素污染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文章选择典型天然环境雌激素——17β-雌二醇(E2)为污染源,构建实验室厌氧水体微生态系统,分析E2污染对水体微生物反硝化速率、反硝化终端产物比例和厌氧微生物活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E2污染对水体微生物的反硝化速率和活性存在显著性显著抑制作用,但反硝化终产物中N2O的比例得到明显促进。因此,在厌氧条件下,微量E2污染会影响厌氧微生物活性和反硝化作用,对水体的氮素循环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7.
燃气使用场所属于高危区域,为了更全面地对燃气管网进行隐患排查工作,避免当前检测方法的不足,本文提出了燃气管道立体式隐患排查模式和危险性评估新思路。该模式在燃气管道泄漏隐患排查过程中不仅要排查燃气管网泄漏,还要排查环境不良隐患和管理欠缺隐患,通过前期准备、中期测试和后期的数据整理及结果分析三个步骤,得到燃气使用场所常见的隐患类型,并根据制定的隐患分级标准,将每个不同的燃气使用场所进行危险等级划分,最后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该研究对城市燃气管网安全运行和安全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8.
常同举  崔孝强  阮震  赵秀兰 《环境科学》2014,35(6):2381-2391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常规平作、水旱轮作、免耕冬水、垄作免耕和厢作免耕5种耕作方式对紫色水稻土剖面重金属(Fe、Mn、Cu、Zn、Pb、Cd)总量、有效量及水稻根、茎叶和糙米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22 a的耕作,5种耕作方式对紫色水稻土剖面Fe、Cu、Zn、Pb、Cd总量的剖面分布状况影响不显著,而对土壤Mn的剖面分布状况影响显著,常规平作、水旱轮作及免耕冬水均导致表层土壤Mn向下层淋失.5种耕作方式下土壤Fe、Cu、Zn、Pb和Cd的有效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而常规平作、免耕冬水、垄作免耕及厢作免耕土壤Mn有效量则表现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5种耕作方式下,表层土壤Fe、Mn有效量以水旱轮作最高,Zn、Pb有效量以常规平作最高,而Cu有效量受耕作方式的影响不显著.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有效Fe与pH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有机质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有效Mn与pH和有机质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有效Zn与总Zn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水旱轮作、垄作免耕及厢作免耕条件下水稻根部Fe、Mn含量,茎叶Fe、Mn、Cu、Cd含量,糙米Cu含量均高于常规平作和免耕冬水,水旱轮作能明显降低Cd向糙米的迁移系数,对降低糙米Cd含量有明显的效果,且水旱轮作条件下糙米Cd含量低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水稻根部Fe含量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有效Fe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根部Mn含量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有效Mn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茎叶中Mn含量与pH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总Mn及有效Mn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茎叶和糙米Cu含量与pH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糙米中Zn含量与pH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CEC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耕作方式主要通过影响土壤pH而影响土壤重金属的有效量及水稻重金属的含量,水旱轮作可提高表层土壤Fe、Mn活性,降低土壤Zn、Pb和Cd活性,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糙米Pb、Cd含量,但也应注意长期的水旱轮作可能会导致表层土壤Mn过度向下层淋溶.  相似文献   
29.
分析了国际静电放电测试研究领域现有的各种测试研究装置特点,为克服已有测试装置缺陷本团队研发设计出一种全新的静电放电测试研究系统—电极移动速度效应检测仪。对其结构设计特点、功能进行了分析。我们研制的新型静电放电测试系统兼具实现真实直线运动准确调节和多环境因素可控的优点,彻底解决了困扰国际电磁兼容静电放电研究领域电极需高速向靶移动放电与避免强烈撞击损坏仪器的难题,实现了对多种因素影响逐一准确控制,为静电放电性质更为深入广泛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平台。  相似文献   
30.
用蒸馏液闪法测量尿中氚水浓度 ,用氧化蒸馏液闪法测量尿中总氚 (氚水和有机氚 )浓度。同时测量了 1999年核设施退役时接触氚人员的高于本底水平的尿中氚水和总氚浓度 72个样品。比较氚水和有机氚浓度 ,得到有机氚浓度占氚水浓度的平均值为 (5 4± 3 7) % ,其值与理论值和动物实验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