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20篇
安全科学   73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320篇
基础理论   56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社会与环境   28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海水养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针对我国海水养殖规模巨大及海水养殖生态环境压力突出等问题,为客观评价我国海水增养殖区面临的生态风险,本文基于养殖生物能否被养成和养殖产品能否安全食用的理念,综合考虑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风险、养殖产品食用安全风险、病害发生风险和赤潮发生风险四个方面,构建了海水增养殖区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方法。该方法将海水增养殖区评价从环境角度拓展至生态环境角度,为我国海水增养殖区评价方法体系提供有益补充,评价结论可为我国海水增养殖区生态风险管控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62.
西北地区砂岩石窟数量众多,由于岩性条件及赋存环境等原因遭受着严重的盐害。现场调查发现,盐害特征具有一定的区域性规律,采样后通过离子色谱法测试可溶盐的含量及成分,结合岩性、环境等因素分析盐害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陕北、陇东地区盐害发育严重,陇中、河西地区盐害相对较为轻微,仅在局部发育;石窟风化层含盐总量分布于0.11%—5.73%,各离子含量差异较大;含盐量影响盐害的宏观表现形态,含盐种类影响盐分的微观结晶形式,其中NaCl、CaSO4结晶形式为片状盐壳,Na2SO4为酥粉状,KNO3表现为絮状结晶;石窟岩体的孔隙率影响盐害发育程度,水分的迁移活动影响盐害的出露位置。研究结果可为砂岩石窟的盐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63.
13CO2示踪臭氧胁迫对水稻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展  王效科  尚鹤 《环境科学》2014,35(10):3911-3917
本研究采用具有日变化的熏蒸方式,利用13C同位素示踪方法,结合PLFA技术,模拟分析了臭氧浓度升高对水稻土壤微生物结构的影响.实验设置2个臭氧浓度处理,即空气对照(CF,臭氧浓度约4~10 nL·L-1),臭氧浓度升高处理(O3,8 h平均浓度为110 nL·L-1).分别在水稻熏气1个月和2个月时进行13C同位素标记实验.结果发现,臭氧熏蒸一个月的时候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没有影响,但此时输入到土壤微生物的即时光合产物13C已经显著低于对照;随臭氧熏蒸时间的延长,无论是总的土壤微生物量碳还是即时光合产物13C对土壤微生物的输入都显著低于对照处理.PLFA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熏蒸一个月时臭氧对13C-PLFA的结构组成并没有显著影响,但熏蒸两个月后则臭氧明显改变了13C-PLFA的组成,但两次标记后PLFA单体的Δδ13C‰值已受到臭氧的影响.臭氧胁迫前期,只有细菌脂肪酸的13C分配(13C%)受到臭氧的明显影响,而胁迫后期则臭氧主要影响的是分配给放线菌和真菌的13C.  相似文献   
564.
本文受漯河市某热电厂的委托,为该企业进行第一轮清洁生产审核工作.通过审核准备、预审核、审核、方案产生和筛选、可行性分析、方案实施和持续清洁生产等七个阶段,本文认为该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工艺技术,进行全方位的生产技术改造和管理提升,达到节能、降耗、减排、增效的效果,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65.
对采自山东塔山的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 树芯样本进行交叉定年后建立树轮稳定碳同位素序列(δ13C 序列)。将得到的树轮δ13C 序列进行校正以去除大气CO2的影响,提取其高频部分分析与气候要素的响应关系,发现黑松树轮δ13C 的高频序列与对应年份平均气温的响应比对降水量的响应显著。气温和降水对树轮δ13C 的影响均有滞后效应,即塔山地区树轮δ13C 能记录冬季气候变化。在相关分析基础上用回归方程重建了山东塔山地区近七十年冬春季节(即上年12 月— 当年5 月)的平均气温,分析发现重建序列有明显的冷暖交替上升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66.
氮沉降对臭氧胁迫下青杨光合特性和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月  尚博  陈兴玲  冯兆忠 《环境科学》2016,37(9):3642-3649
基于开顶式气室臭氧(O_3)熏蒸装置,研究了人工模拟氮沉降对O_3胁迫下青杨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O_3浓度的升高,净光合速率(P_n)、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反应中心激发能捕获效率(F'_v/F'_m)、光化学猝灭系数(qP)、最大羧化速率(Vcmax)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显著降低,胞间CO_2浓度(c_i)显著升高,但气孔导度(G_s)变化不显著,生长季末期生物量也显著下降.而氮沉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青杨的光合能力以及生物量.与单一O_3、氮沉降相比,两者交互作用并未显著影响植物光合特性.该研究结果为应对全球变化背景下青杨的防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67.
目前在研究湖泛发生方面还主要停留在视觉(黑色)水平,嗅觉(臭味)因为更加难以判断,有关致臭机制及致臭物质的研究仍停留在检测分析和理论假设方面,缺乏有效的证据证实.采用自制室内模拟装置研究不同有机基质作用下黑臭发生的情况,以确定挥发性有机硫化物(VOSCs)的前驱物并初步研究其降解机制.结果表明,有机物只要达到一定负荷水平(1.0 g.L-1)对水体均有致黑作用,但含硫有机物能使水体在7~13 d就变黑,而不含硫有机物需要13 d以上才能使水体变黑,且含硫有机物能使水体颜色变得更深(最高色度值达410度以上).只有含硫有机物才具有致臭作用,其中二甲基二硫醚(DMDS)、二甲基三硫醚(DMTS)和二甲基四硫醚(DMTeS)是黑臭水体主要的致臭物质.根据蛋氨酸降解产生的VOSCs情况,可确定蛋氨酸为VOSCs的主要前驱物.蛋氨酸以生物降解为主,硫酸还原菌(SRB)是水环境中重要的蛋氨酸降解菌之一,添加SRB使蛋氨酸快速分解为以DMDS、DMTS和DMTeS为主的VOSCs,降解率在第35 d高达95%,并使黑臭暴发的时间从13 d提前至8 d;产甲烷菌对蛋氨酸降解有抑制的趋势,其大量存在可能会抑制小分子硫化物的形成,因此添加甲烷菌抑制剂使黑臭暴发时间提前1 d.非生物降解是蛋氨酸降解的次要途径,仅能使蛋氨酸发生初步降解而水体始终未变黑.  相似文献   
568.
尚誉  桑楠 《环境科学》2022,43(7):3773-3780
煤矸石在自然堆积过程中会通过风化和雨淋条件释放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从而对周边土壤环境造成严重的生态危害.研究了矸石山周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探讨了土壤样本暴露诱导的植物毒性效应,以期全面评估矸石堆积区周边土壤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煤矸石堆积区周边土壤中Cd、 Pb和Zn的含量平均值均超过山西省土壤元素背景值,并且随着距矸石山的距离越远,土壤重金属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富集因子结果同样显示周边土壤中Cd、 Pb和Zn元素污染较严重.暴露于距矸石山不同距离的土壤后,大麦幼苗生长受抑,部分土壤诱导叶绿素含量降低和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谷胱甘肽(GSH)活性上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下降,并且造成根尖细胞中有丝分裂指数(MI)降低和微核率(MN)显著上升.皮尔森相关系数表明,矸石堆积区周边土壤中Cr、 As和Zn元素分别与大麦芽重、根重和微核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Cu和Pb元素分别与叶绿素和微核率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569.
为揭示煤与瓦斯突出冲击波在挡板缓冲条件下能量耗散规律,利用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突出冲击波在挡板缓冲下的传播特征分析的数学模型,分析突出冲击波沿巷道衰减的影响因素,基于不同的突出压力条件下煤与瓦斯突出物理模拟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研究沿着直巷道突出冲击波在挡板缓冲下能量的削弱机制和传播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矿井突出冲击波能量的衰减程度主要与突出压力、输运煤粉做功和巷道横截面积有关,突出压力与冲击波传播超压成正相关关系,巷道横截面积是人为削弱冲击波能量最有效的途径;根据不同的突出压力,突出冲击波超压沿巷道主要表现为急剧增大,然后压力逐渐降低;挡板缓冲下反射冲击波与突出入射冲击波叠加的二次加速作用,导致挡板装置断面前后空间局部能量变大,但总体能量是减弱的,降低了突出冲击波的传播距离;通过理论分析、物理试验和数值模拟所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70.
为研究黄土地层浅埋暗挖隧道松散围岩压力特征,根据既有隧道施工现场裂缝扩展情况,假定隧道开挖后的土体存在破裂区,取一半破裂区土体进行静力极限平衡分析,考虑静止土压力、侧向土压力、隧道尺寸和土层参数对半结构的影响,推导出适用于黄土地层浅埋暗挖隧道的围岩压力解析式,确定该公式下的隧道深浅埋划分界限,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隧道埋深、静止土压力系数和侧压力系数对围岩压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隧道埋深增大,围岩压力存在峰值,围岩压力曲线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围岩压力随静止土压力系数和侧压力系数的增大而减小,但静止土压力系数对围岩压力的影响较大;将新方法得到的围岩压力值分别与现场实测值和既有理论围岩压力值进行对比,计算的垂直、侧向围岩压力值均大于实测值,且新方法的计算误差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