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8篇
  免费   322篇
  国内免费   720篇
安全科学   284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147篇
综合类   1745篇
基础理论   327篇
污染及防治   84篇
评价与监测   219篇
社会与环境   156篇
灾害及防治   8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使用离子色谱法,论述了测定降水中F-、CL-、NO3-、SO42-测量不确定度的方法,同时指出测量中可能导致不确定度的来源。  相似文献   
992.
沸石微波改性及其吸附废水中氨氮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aCl为改性剂,采用微波辐射方法对天然沸石进行改性,研究NaCl浓度和辐射条件对改性沸石性能的影响,同时为探讨改性沸石对 NH 4的吸附规律,进行了等温吸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改性条件是微波强度80%、辐射时间10 min、NaCl浓度6%;试验沸石对氨氮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对 NH 4的吸附等温线符合 Langmuir公式,且对氨氮吸附量的极限值为10.080 6mg/g.  相似文献   
993.
基于降雨和地形特征的输出系数模型改进及精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降雨是非点源污染产生的主要驱动条件,地形是非点源污染输移的重要影响因素,两者均与非点源污染紧密相关。输出系数模型是大尺度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的常用模型,从降雨和地形对非点源污染产生、迁移的影响出发,对现有输出系数模型进行了改进,并给出了改进模型中降雨影响因子和地形影响因子的确定方法,以提高模型在大尺度流域的模拟精度。最后,以长江上游1990和2000年TN负荷估算为例,分析了模型改进前后的精度变化。精度对比表明,通过模型改进,流域综合相对误差从4502%和4249%减小到2393%和1838%,直门达站、沱江大桥站和罗渡溪站控制流域的相对误差有明显减小。改进后的输出系数模型结构更合理,模拟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994.
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微生物生态学和环境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以环境中未培养微生物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微生物环境基因组学(又叫宏基因组学、元基因组学,Metagenomics)的产生和快速发展.宏基因组学通过直接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全部微生物的DNA,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利用基因组学的研究策略研究环境样品所包含的全部微生物的遗传组成及其群落功能.在短短几年内,宏基因组学研究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包括海洋、土壤、热液口、热泉、人体口腔及胃肠道等,并在医药、替代能源、环境修复、生物技术,农业、生物防御及伦理学等各方面显示了重要的价值.对宏基因组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热点内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建议在我国尽快启动有关宏基因组学的研究,从国家层面上开展联合攻关,拓展当前的研究领域,发展相关研究策略和技术,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使我国在宏基因组学研究领域占据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995.
塔玛亚历山大藻对文蛤呼吸和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温20℃下,设置(0、0.1、0.5、1.0、2.0、4.0) ×103/mL六个藻类浓度组,以静水方法研究了塔玛亚历山大藻对文蛤呼吸和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塔玛亚历山大藻浓度为1.0 ×103/mL时,文蛤的耗氧率和排磷率最大,其最大值分别为2.76 ×10-3 /h和0.339 μmol/(g·h);其排氨率在藻浓度为0.5 ×103 /mL时达到最大值5.71 μmol/(g·h).耗氧率与排氨率的比值(O/N)显示在较低塔玛亚历山大藻浓度(≤0.5 ×103 /mL)时,文蛤由蛋白质和脂肪提供机体能量,较高藻浓度(≥1.0 ×103 /mL)时则由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提供机体代谢所需能量.  相似文献   
996.
γ-辐照对敌草隆的降解过程及毒性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γ-辐照技术降解水中敌草隆,考察了辐照降解敌草隆的过程以及通过Ames实验和发光细菌实验考察了敌草隆溶液降解前后的毒性变化.结果表明,·OH自由基、·H自由基和e-aq自由基对辐照降解水中敌草隆贡献大小依次为:·OH>e-aq>·H;·OH自由基、e-aq自由基和·H自由基在辐照降解敌草隆过程中量子效率的比例为:3∶1∶2.e-aq自由基、·H自由基和敌草隆及降解产物主要发生脱氯反应和加成反应.随辐照时间的增加,致突变性先增加然后减少;在考察的辐照时间里,敌草隆水溶液辐照前后没有表现出移码型致突变性;但是在辐照时间为22.2 min时,表现出碱基置换型致突变性.随着辐照时间的延长,敌草隆溶液对发光细菌的急性生物毒性先减小然后增加,敌草隆降解后生成了急性毒性更强的物质.  相似文献   
997.
生态足迹理论在能源消费评价中的缺陷与改进探讨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生态足迹从生物生产力的角度定量测度人类消费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综合性影响,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关注程度最高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具有简明易懂、便于操作、易与其他指标结合等优点。论文在总结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与进展的基础上,针对现有评价结果较为悲观、难以真实反映人类消费对生态环境影响等问题,系统归纳和分析了生态足迹理论在能源消费评价中的5项缺陷:①参数选取面临两难;②度量标准存在矛盾;③互斥假设有违事实;④研究内容涵盖不全;⑤评价结果部分失真。据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并认为前三项缺陷必须尽快修正,后两项缺陷需要逐步克服。还应通过学科交叉引入更多经济社会指标进行综合判断,以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这一系统性工程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98.
以位山试验站典型农田为对象,利用位山站2005-10-10~2006-06-10日的实验观测数据,探讨了冬小麦整个生长期农田的热、碳通量特征,并运用SiB2(simple biosphere model Version2)模型对热、碳通量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农田的热、碳通量在冬小麦生长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这些通量的最大值基本出现在正午前后;热、碳通量的日际变化也较明显,其中净辐射与潜热通量在冬小麦不同生长期表现为:越冬期拔节抽穗期灌浆成熟期;感热通量表现为:拔节抽穗期灌浆成熟期越冬期;而CO2通量为:越冬期灌浆成熟期拔节抽穗期.对以上通量及地表温度的模拟表明,SiB2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冬小麦生长期中农田热、碳通量及地表温度,净辐射、潜热通量、感热通量、CO2通量与地表温度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一致性较好,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达0.985、0.637、0.481、0.725、0.499与0.877,其中感热通量与CO2通量模拟偏差较大.另外,按冬小麦生长期分阶段对农田以上分量模拟结果表明,SiB2模型在冬小麦拔节抽穗期模拟效果最好,并发现模型对叶面积指数敏感.  相似文献   
999.
在常温(25℃)条件下,对Fenton与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组合工艺处理博落回提取废水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CODCr为7300mg·L-1时,通过多个单因素试验确定的最佳Fenton反应条件为:初始pH=3.0,n(H2O2)∶n(Fe2+)=15,H2O2投加量为7300mg·L-1.在此条件下反应120min后,CODCr去除率为65.3%,BOD5/CODCr由原水的0.14上升到出水的0.22,可生化性得到提高.同时,研究证明,出水pH不影响CODCr去除率,但污泥体积指数(SVI)值随着出水pH的增大而减小.Fenton氧化出水经SBR工艺处理后,CODCr可控制在500mg·L-1以内,达到国家三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改进蒙特卡罗方法的再生水回用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健康风险评价主要是进行单值点计算的确定性评价,为了解决再生水回用对人体健康风险影响的不确定性,利用Logistic混沌系统方法来产生可靠、简单、高效的随机数,进而改进传统蒙特卡罗方法中利用线性同余产生随机数的方法,以提高随机数输入的可靠性程度,最终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蒙特卡罗算法的再生水回用健康风险评价方法.最后,以西安市某污水处理厂再生水中的风险指标(As、Cd、Cr、Mn、Pb和Zn)为研究对象进行蒙特卡罗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各指标满足终生可接受风险水平的概率分别为97.25%、93.48%、97.86%、98.69%、97.13%和96.38%,影响各指标进入人体的单位体重日均暴露剂量和终生风险水平的主要因素为污染物浓度和胃肠吸收因子.研究结果可为再生水回用的不确定性健康风险评价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