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62篇
安全科学   62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361篇
基础理论   66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01.
再生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土壤结构与水流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再生水回灌农田所引入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土壤结构性质与水流运动特征的影响,通过室内灌水入渗试验研究了再生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0、0.001、0.01和0.1倍临界胶束浓度)、灌水频率(1d1次、2d1次、3d1次)、再生水-清水交替灌溉模式(纯再生水灌溉、再生水-清水交替灌溉)条件下受灌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比、团聚体稳定性、土壤斥水性、地表入渗性能和入渗水流运动非均匀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再生水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和灌溉频率的增大,受灌土壤容重减小、非毛管孔隙比和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增大、土壤斥水性增强、地表入渗能力降低、优先流运动非均匀程度增大,从而也增大了农田灌水管理难度;当再生水-清水交替灌溉中的清水淋洗频率增大时,受灌土壤容重增大、非毛管孔隙比和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降低,但却降低了土壤的斥水性、增大了地表入渗能力并降低了土壤优先流运动的非均匀程度,有利于节省灌水时间、提高灌水效率.  相似文献   
502.
为研究岩溶区农业活动为主导的地下河流域硝酸盐污染来源,于2017年5~10月每24 d左右对重庆青木关流域6个采样点进行监测,利用~(15)N和~(18)O同位素技术对示踪硝酸盐来源进行解译,应用IsoSource模型计算出不同端元硝酸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青木关农业区地下河系统存在较大的硝酸盐污染风险,大部分采样点出现不同程度NO_3~--N浓度超标现象.(2)空间上,青木关地下河中NO_3~--N浓度整体呈现由上游向下游升高的趋势.时间上,上游鱼塘和岩口落水洞以及下游姜家泉样点NO_3~--N浓度在5~6月因受农业施肥的影响,均呈上升趋势,6~9月受降水影响而出现不同程度升高或降低,9月之后随着农业活动减少而逐渐降低;中游土壤点NO_3~--N浓度保持较高值;中下游大鹿池NO_3~--N浓度较低且变幅不大.(3)通过硝酸盐~(15)N和~(18)O同位素分析,表明上游鱼塘和岩口落水洞的硝酸盐源于土壤有机氮、动物粪便及污废水混合;中游土壤点硝酸盐源于土壤有机氮、降水和肥料中NH_4~+;中下游大鹿池中硝酸盐来源于动物粪便及污废水、土壤有机氮、降水和肥料中NH_4~+的混合作用.地下河出口处姜家泉硝酸盐污染严重,其源于土壤有机氮、降水和肥料中NH_4~+、动物粪便及污废水、大气沉降的综合作用.(4)基于IsoSource模型对地下河出口处硝酸盐来源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动物粪便及污废水贡献率占46.4%,土壤有机氮占32.6%,降水与肥料中NH_4~+占18.6%,大气沉降仅占2.4%.  相似文献   
503.
上海某石化园区周边区域VOCs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盛涛  陈筱佳  高松  刘启贞  李学峰  伏晴艳 《环境科学》2018,39(11):4901-4908
为了解石化周边区域大气VOCs污染特征,使用在线GC-FID监测仪于2017年10月对上海市某近石化周边居民区大气VOCs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连续观测;通过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法估算了VOCs对臭氧(O_3)生成的贡献,并进行了健康风险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VOCs总质量浓度的范围16. 4~1 947. 8μg·m~(-3),平均浓度为40. 7μg·m~(-3);烷烃、烯/炔烃和芳香烃的平均占比分别为66. 2%、25. 9%和7. 9%. VOCs总浓度日变化特征呈现单峰型变化,峰值浓度为127. 9μg·m~(-3)(07:00). VOCs总浓度的平均臭氧生成潜势(OFP)为249. 7μg·m~(-3),烯、炔烃对OFP的贡献最高,达到153. 4μg·m~(-3);丙烯、反-2-丁烯、乙烯是关键的活性组分.己烷、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和间/对-二甲苯的健康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504.
以某啤酒厂活性污泥作为接种物富集对污水有降解作用的微藻与细菌,探讨藻菌共生体在经过不同处理的污水培养基中生长情况及藻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微藻在两个处理组Treat.1(过滤且灭菌污水)和Treat.2(过滤未灭菌污水)中均生长良好;培养20d后,微藻和细菌在不同污水处理组中群落结构与原样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着藻菌在污水培养基中生长,莱茵衣藻和小球藻在Treat.1和Treat.2中成为优势藻类;无色杆菌属unidentified OPB35的相对丰度在两组实验组中均明显增加,溶杆菌在Treat.1和Treat.2中显著减少.藻菌共生体对Treat.1和Treat.2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可达到73.7%和67.9%.结果表明,Treat.1和Treat.2中的污水培养基对微藻及细菌的群落结构有显著的影响,但不同处理组中不同藻菌共生体对培养液的CODCr去除无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505.
细胞色素P450酶系作为生物标志物在毒理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胞色素P450酶系是一种血红素-硫铁蛋白(heme-thiolate protein),它是由结构和功能相关的超家族(superfamily)基因编码的含铁血红素同工酶组成。对许多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化学物质尤其是对环境有害化合物存在有氧氧化代谢作用以实现机体的解毒作用,但在某些情况下,外来物质可能被转化为具细胞毒性、致突变性或致癌作用更强的物质,起毒性活化作用。本文对细胞色素P450的研究简史及其作为生物标志物在毒理学上的应用作了简要的综述。提出细胞色素P450酶系在毒理学上的意义是可作为污染物潜在影响的早期预警信号系统对环境污染上物进行监测和预报,且对于制定预防性的管理措施,及时避免或减轻环境污染的损害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06.
采用碳纤维加固火灾后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简要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火灾试验情况、火灾后采用碳纤维加固试验过程,然后对加固后的混凝土框架进行静力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加固后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承载力显著提高,延性和整体刚度得到改善,碳纤维能较好地发挥作用。因此碳纤维加固技术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07.
洪水风险与国内外城市防洪规划实例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基于洪水风险和脆弱性的概念,介绍了有关国家城市防洪规划的实例,强调了洪水灾害中风险和脆弱性对城市规划的影响。文章最后指出了我国防洪规划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08.
IntroductionThereisconsiderableevidencethatpartitionbetweensolidandaqueousphasehasamajoreffectontheoccurrence,transport,fatean...  相似文献   
509.
不同高程气溶胶中多环芳烃(PAHs)分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对在广东省南海市不高程气溶胶及气溶胶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研究认为,气 溶胶及气溶胶中的PAHs来源于地表主干道机动车的排放,优控多环芳烃总量在3次连续 采样中可能由于空气流动状态的差异产生产3种不同的组合类型。研究中发现部分PAHs的分布出现异常,即采样位置高的样品PAHs中轻质量、低环数的多环芳烃含量的高于采 样位置低的无序现象。  相似文献   
510.
大别山北缘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别山北缘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是一套以中性、中酸性岩为主的岩石.富碱(特别是富钾),低Ti,LREE、LIL相对富集,而HREE、HFS则相对亏损是它们的基本特征.以高钾钙碱性系列、橄榄安粗岩系列为主体,及少量碱性系列.这套火山侵入杂岩的发育明显受磨子潭-晓天断裂等深大断裂所控制,是大别造山带发展演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从Ⅰ旋回到Ⅱ旋回,岩石化学成分K2O、SiO2、REE、Rb等不断增高,Ba、Sr、CaO、MgO等不断降低,岩浆成分具有向着富碱、富硅的方向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