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74篇
安全科学   99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76篇
综合类   264篇
基础理论   58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69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免耕和秸秆还田对小麦生长期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平台,研究全翻耕、常规耕作、免耕、全翻耕+秸秆还田、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和免耕+秸秆还田6种耕作方式对小麦生长期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土壤碱性磷酸酶、转化酶、脲酶活性表现为免耕处理大于常耕处理,翻耕处理小于常耕处理,有秸秆处理大于无秸秆处理,3种酶活性以免耕+秸秆还田处理为最高,翻耕处理最低。(2)在小麦成熟期,土壤脱氢酶活性表现为免耕处理小于常耕处理,其他生育期土壤脱氢酶活性表现为免耕处理大于常耕处理,有秸秆处理大于无秸秆处理。(3)在小麦不同生育期,各处理土壤酶活性表现出不同的规律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在苗期较低,至孕穗期达到峰值,至成熟期又有所降低;转化酶活性呈现在拔节期大幅升高而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脲酶活性分别在苗期和孕穗期较高;脱氢酶活性在整个生育期一直增加,成熟期达到峰值。(4)4种土壤酶活性之间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聚类分析表明,按照土壤总体酶活性水平可将6个处理划分为3组,酶活性水平最高的为免耕+秸秆还田处理,免耕结合秸秆还田能较好地提升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92.
穗花狐尾藻和金鱼藻对白洋淀水质影响的原位围隔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白洋淀建成14个原位围隔(9 m2/个),分别按10、20和30株/m2的密度种植穗花狐尾藻、金鱼藻,研究不同密度穗花狐尾藻和金鱼藻在调控水体富营养化方面的效能与稳定性.结果表明:穗花狐尾藻和金鱼藻能有效控制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并改善水体SD(透明度),其中密度为10株/m2穗花狐尾藻(平均长度为83 cm,平均湿质量为37.1 g)和密度为20株/m2金鱼藻(平均长度为68 cm,平均湿质量为31.2 g)的围隔控制效果明显,水体中ρ(TN)和ρ(TP)都明显下降,SD增加,浮游植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水体营养状态指数(TSIM)明显下降;但高密度沉水植物可能造成水体ρ(Chla)和营养盐含量的反弹.研究证明,种植合理密度的穗花狐尾藻、金鱼藻有利于改善白洋淀水质.   相似文献   
93.
为研究上保护层开采保护效果随层间距的变化规律,以南桐矿区作为实验背景,保持保护层倾向工作面开挖长度、煤层埋深、倾角、岩层物理力学性质相同,将层间多层岩层处理为复合岩层,分别进行近距离、远距离和超远距离上保护层开采相似模拟实验。综合分析被保护层卸压规律及基于被保护层垂直于层面的膨胀变形保护准则所得保护范围可知:上保护层开采被保护层卸压曲线呈“凸形”,且“凸形”中心线偏向下山方向。随层间距增加,“凸形”底部被保护层小于原岩应力的卸压范围与“凸形”顶部卸压曲线顶部较大卸压的范围均呈减小趋势;两者中心位置均向下山方向转移,且后者转移度大于前者;被保护层卸压曲线中卸压范围的卸压程度及应力集中范围的应力集中程度均呈减弱趋势;以垂直层面的膨胀变形量3‰确定的上下边界膨胀变形保护角均小于《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中相应条件的卸压角,因此以该方法确定的保护范围相对《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偏于安全,且随层间距增加保护范围长度呈加速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94.
天津市东疆港区绿化树种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筛选适生树种是盐碱地绿化工作的技术关键。天津市东疆港区的土壤是淤泥质盐渍土,在该区域绿化树种现场调查的基础上,依据树种的适生能力、生态效益和实际生长效果建立了综合评价多级指标体系。通过确定各指标因子的权重和评判标准,计算出各树种的综合指数,并依次划分为骨干树种、重要树种、辅助和补充树种以及不适宜树种4个级别,该综合评价多级指标体系为类似盐碱地绿化建设工程提供了实践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
水资源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辽宁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选取16项评价指标构建指标体系,选取辽宁省2000—2009年的统计数据,采用改进的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划分评价等级,运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分别对其指标体系进行逐层评价。结果表明,评价期间辽宁省水资源安全状况较严峻,但总体呈现出改善的趋势。水源安全指标的系统分析显示辽宁省的水资源面临很大压力,但大部分状态和响应指标逐渐改善。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水资源安全的建议,为辽宁省水资源管理和调控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6.
评价指标体系是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的难点,正确选择评价理论与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正确认识耕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及制定相应政策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文章引入能值理论,在传统评价方法基础上对耕地利用中物流、能流等以太阳能值为统一衡量标准,建立新的指标体系,并对南京市1995~2004年的耕地利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南京市耕地利用是向可持续方向发展的,且其可持续利用经历了两个阶段:①1995~1998年可持续性下降阶段,综合系数从1995年的1逐渐下降到1998年的0.9570;②1998~2004年可持续性上升阶段,综合系数逐年上升到2004年的1.1123。与传统评价方法相比,引入能值理论后的评价结果更能全面、客观地反映耕地利用的可持续状况。  相似文献   
97.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小区生活污水,处理后出水的CODCr、BOD5、SS等各项污染物指标均优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1-2002)的要求.处理后的中水排入城市河道,可以快速改善河道水体黑臭现象,并且工程投资少、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8.
结合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生态风险宏观性、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论文以生态风险景观评价方法及3S技术等为研究手段,综合考虑重点产业发展战略人为风险源及自然风险源,以生态风险受体和终点选择、风险源分析、暴露危害分析、生态风险综合评价及生态风险分区为评价步骤,揭示了重点产业发展战略潜在生态风险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中上游重点产业战略实施区可划分为三类生态风险监控区,生态风险重点监控区自然风险源分布集中,重点产业人为风险源和自然风险源交织在一起,极易发生生态风险放大效应,生态风险次重点监控区自然生态风险源分布较单一,局部重点产业人为风险源强度增强,将增加区域生态风险水平,生态风险监控区自然生态风险源分布范围较小,潜在生态风险水平相对较低。论文探索了战略环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和评价思路,为国内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9.
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采用扩展强度指数、紧凑度指数、象限分割方法研究了泰安市建成区1979—2006年的时空扩展变化特征及形态模式。结果表明,泰安市建成区自1979年以来呈现快速扩展趋势,建成区紧凑度指数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对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资料分析后认为,泰山对建成区北部的扩展形成天然屏障,而其他方位的快速扩展与泰安市固定资产投资、旅游业发展和人口增长等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具有密切联系。针对紧凑度指数逐渐下降趋势,提出今后泰安市城市建设应当在城市合理布局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土地的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00.
地质因素对煤层瓦斯赋存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地质因素对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针对淮北矿区石台煤矿3煤层,采用瓦斯地质块段划分的方法,以井田内主要断层和天然焦区为界,把3煤层划分为3个独立的地质块段,分区对不同地质块段内地质因素对煤层瓦斯赋存规律进行研究,分析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及岩浆侵蚀等对煤层瓦斯压力和瓦斯涌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质构造对瓦斯保存和运移起到重要作用,岩浆岩侵入对石台煤矿3煤层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最为明显,地质块段的划分(分区管理)对地质构造复杂的高瓦斯及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