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2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371篇
安全科学   176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99篇
综合类   862篇
基础理论   177篇
污染及防治   84篇
评价与监测   65篇
社会与环境   108篇
灾害及防治   5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从天然林水文功能出发,阐述了东北地区天然林削减及其与洪涝灾害的关系,提出了东北地区水患治理方略。同时建议建立防汛信息系统,提高暴雨和洪水预报准确率以及防洪保险灾后重建。  相似文献   
102.
为了提高仿真速度,仿真软件一般采用多台计算机进行协同工作,首先搭建一套电波传播仿真并行系统,该系统能够导入地理信息,并在导入的地图上进行电磁辐射源建模及电磁环境仿真工作。但是,对于一些很大的地形,其海量的三维地形数据的传输时间过长,这加大了总的仿真等待时间。所以为了综合利用多台计算机的资源优势,提出使用BitTorrent方式,使得服务端与客户端的计算机均可以为地形文件的传输做贡献,极大减少了地形文件传输时间,可以从侧面提高仿真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3.
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环境友好、成本适中、可原位修复等优势。采集中、高重金属污染风险的农田土壤开展盆栽试验,探究烟草—红叶甜菜轮作模式对2种农田污染土壤中Pb、Zn、Cu、Cd的修复潜力。结果表明:烟草和红叶甜菜对2种农田污染土壤中Pb、Zn、Cu、Cd均有一定的富集能力,其中对Cd的富集能力最为显著;在高重金属污染风险土壤中,烟草成熟期下部叶的Cd浓度最高,达41.63 mg/kg,富集系数(BCF)和转运系数(TF)分别为17.06和17.42,红叶甜菜成熟期根部Cd浓度为7.55 mg/kg,BCF为3.85,高于地上部位;在中重金属污染风险土壤中,烟草成熟期下部叶的Cd浓度达34.59 mg/kg,BCF和TF分别为40.69和13.67,红叶甜菜成熟期根部Cd浓度为4.33 mg/kg,BCF为7.69;轮作试验结束后,中、高重金属污染风险土壤中Pb、Zn、Cu、Cd全量浓度分别下降了2.99%、3.55%、12.41%、57.64%和3.32%、1.63%、9.45%、24.59%,同时,土壤中Pb、Cu、Cd有效态浓度显著降低。烟草—红叶甜菜轮作模式在中、高重金属污染风险农田土壤修复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4.
高铁客运站突发事件下人员疏散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等特点,为研究疏散设施如何优化才能满足人员疏散要求,本文基于某高铁站客流路线图绘制高铁站人流疏散模型,利用Anylogic仿真软件进行疏散时间与疏散人数、楼梯宽度、闸机数量关系的模拟研究,并且对疏散出口区域的人流密度和人流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楼梯宽度的增加,总疏散时间会逐渐减小,但当楼梯宽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总疏散时间反而会增大然后趋于稳定;随着闸机台数的增加,总疏散时间刚开始减小,后逐渐趋于稳定;分散设置疏散出口,适当控制闸机与闸机之间的距离,可避免闸机出口处人流密度过高.最后根据模拟结果,给出不同状态下人员疏散设施优化的合理建议,疏散设施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出现人员拥挤踩踏的群死群伤事故.  相似文献   
105.
土地政策是影响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论文分析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对中国的耕地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对中国耕地的数量变化产生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势头总体上得到遏制,全国及各省(市、区)基本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促进了农地整理工作的开展。但是,该政策对中国耕地的质量变化的影响却相反,在全国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情况下,耕地的总体生产能力呈下降趋势,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重新审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的可行性,以“保护和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替代“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以及根据土地资源区域差异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等对该政策加以调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6.
高等农业院校学风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问卷调查,本文探讨了高等农业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阻碍学风建设良性发展的因素及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等问题.调研表明:高等农业院校学风建设存在学术氛围不浓、学习动力不足、考试风气不正、学习时间不够等一系列的问题,影响高等农业院校学风建设的因素很多,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既有教育管理的原因、也有学生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加强高等农业院校学风建设的对策是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教风建设、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以及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等.  相似文献   
107.
广州市污水污泥堆肥在环境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将广州市大坦沙污水处理厂产生的脱水生污泥与粉煤灰、稻草按质量比例4∶1.2∶1混合堆制而成的污泥堆肥,堆肥总养分含量高于农家肥中的鸡粪,无论单独施用或与化肥结合使用应用于草坪等园林绿地,均有明显效果。污泥堆肥在草坪土壤应用的肥效试验表明,污泥堆肥与化肥结合使用效果较好,能缩短草坪草出苗和成坪时间,显著提高建植初期草坪草的生物量,但每公顷施用纯污泥堆肥30t与60t比较两者草坪草生物量没有显著差异;污泥堆肥施用污染风险初步分析表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渗滤液中的NO3--N和全P含量随着污泥堆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考虑到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雨量丰富且暴雨多,土壤呈酸性的特点,在园林绿地等相对封闭的体系中施用本项目堆制的污泥堆肥,只要将年施用量控制在30t/hm2以下,是基本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8.
采用还原铁粉处理印染废水生化出水,以ADMI7.6作为主要测试指标,考察铁粉投加量、反应时间以及进水pH对出水水质的影响,并研究在此过程中铁粉还原作用和混凝絮凝作用对整体效果的贡献比.结果表明,条件1:铁粉投加量=1.0 g.L-1,反应时间150 min,进水pH 2;条件2:铁粉投加量1.0 g.L-1,反应时间150 min,进水pH 3.条件1时,ADMI7.6去除率达到80%,但铁泥量大,酸碱消耗大,在此反应条件下,铁粉还原去除40%,混凝絮凝去除60%;条件2时,ADMI7.6去除率达到50%左右,产铁泥量小,经济合理;在此反应条件下,铁粉还原去除55%—63%左右,混凝絮凝去除37%—45%左右.经XAD8/XAD4树脂联用,分析疏水酸、非酸疏水物质、弱疏水物质及亲水物质4类有机物的去除情况表明,条件1时,能够高效去除非酸疏水物质,去除率为95%,对于疏水酸以及弱疏水物质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条件2时,对4类有机物去除均有一定作用,但对于非酸疏水物质以及疏水酸的去除效果要略差于条件1.  相似文献   
109.
通过调研分析苏州大市范围内的农业、工业、生活及交通等相关活动水平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2013年苏州市人为源氨排放清单. 结果表明:2013年苏州市人为源氨排放总量为22 020.18 t,排放强度为3.06 t/km2;畜禽养殖、工业源、氮肥施用是苏州市氨排放的主要来源,排放量分别为8 080.99、7 103.50、4 841.23 t,共占氨排放总量的90.94%. 其中,工业源的氨排放分担率为32.25%,高于全国平均值,火电行业和化肥制造行业的氨排放占工业源排放总量的90.14%,烟气脱硝过程的氨逃逸值得关注;在畜禽源中,肉鸡和生猪是最大的氨排放源,二者排放量分别占畜禽养殖氨排放总量的42.59%和37.14%. 太仓、张家港、常熟依次为苏州市氨排放量和排放强度最大的3个地区,共占氨排放总量的69.02%,苏州市区氨排放量位列第四但排放强度最低. 空间分布特征表明,苏州市东北部氨排放较集中,中部排放量较小,周边地区特别是沿江县级市的排放量较大. 研究显示,氨排放清单的建立可为苏州市氨排放控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0.
选取鄱阳湖典型洪泛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18年4~10月降水、湖水、河水和湿地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变化特征,利用δ18O~δD关系确定了不同水文时期湿地各类水体的转化关系,并结合同位素端元混合模型估算了不同水源对湿地地下水的贡献分量.结果表明,研究区降雨δ18O和δD值在6~7月份偏小,其余月份较高,存在明显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