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06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278篇
基础理论   55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intertidal sediments from Quanzhou Bay, Chin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e concentrations of eight heavy metals (Cu, Zn, Pb, Cd, Cr, Ni, Hg, and As) in the intertidal surface sediments from Quanzhou Bay were determined to evaluate their level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due to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Quanzhou region, southeast China. The ranges of the measured concentrations in the sediments are as follows: 24.8-119.7 mg/kg for Cu, 105.5-241.9 mg/kg for Zn, 34.3-100. 9 mg/kg for Pb, 0.28-0. 89 mg/kg for Cd, 51.1-121.7 mg/kg for Cr, 16.1-45.7 mg/kg for Ni, 0.17-0.74 mg/kg for Hg, and 17.7-30.2 mg/kg for As. The overall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above metals exceed the primary standard criteria but meet the secondary standard criteria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Standard of Marine Sediment Quality. Several contents of Cu and Hg exceed the secondary standard criteria at some stations. The results of geoaccumulation index (Igeo) show that Cd causes strong pollution in most of the study area.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among most of these heavy metals, indicating they have different anthropogenic and natural sources. Some locations present severe pollution by heavy metals depending on the sources, of which sewage outlets, aquatic breeding, and commercial ports are the main sources of contaminants to the area.  相似文献   
62.
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针对某型轿车盘式制动器进行刹车产生噪声的数值仿真。通过改变一系列参数,例如摩擦系数,刹车前速度以及制动盘的几何形状等,考察其对刹车噪声的影响。然后通过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证实了文章所提出的仿真计算模型的有效性。最后提出了制动器设计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3.
研究了原位乳液共聚合方法制备聚丙烯酸酯/TiO2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对PVC抗紫外光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酯共聚物P(MMA-BA)包覆在纳米TiO2表面,并与TiO2粒子有较强相互作用;经过1032 h加速老化后,相比未改性配方和有机紫外吸收剂改性配方,复合改性PVC材料的抗紫外光老化性能得到大幅提高,纳米TiO2的质量分数为1.0%的复合材料改性PVC色差值只有5.0,比未改性配方提高近8倍.  相似文献   
64.
基于SLEUTH模型的无锡市区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城市化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压力突出的无锡市区为研究区,综合集成地形图、交通图以及1980、1995和2000年TM/ETM土地利用遥感解译资料,应用SLEUTH元胞自动机模型对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进行情景模拟,揭示不同土地保护强度下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研究结果:SLEUTH模型首先对过去土地利用变化实现了动态模拟,模拟精度较高;在模拟形成的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中,情景Ⅰ是基于维持现状土地利用保护强度基本不变的假设,城镇用地将迅速扩张,并占用大量水田和旱地,城镇扩张形态以边缘增长为主;情景Ⅱ则将水田保护强度提高50%,旱地提高12%,林草地提高50%,则城镇用地迅速扩张及耕地大量被占用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研究也进一步证明了SLEUTH模型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和预测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5.
田间条件下,淹水稻田由于上覆水中溶解氧的扩散作用,使其表层土壤存在约1 cm厚的微氧层,这个特殊层次中碳氮转化的特征尚未明晰.以亚热带典型稻田土壤为对象,采用100 d室内模拟培养试验,结合13C稳定同位素示踪和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技术,研究稻田土壤微氧层(0~1 cm)和还原层(1~5 cm)外源新鲜有机碳(13C-水稻秸秆)和原有土壤有机碳矿化对氮肥施用[(NH4)2SO4]的响应规律及其微生物过程.结果表明,氮素添加使土壤总CO213C-CO2累积排放量分别提高11.4%和12.3%;培养结束时,氮素添加下还原层比微氧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和13C回收率分别降低2.4%和9.2%.培养前期(5 d),氮素添加提高还原层微生物总PLFAs,且细菌和真菌PLFAs响应一致,但对微氧层微生物丰度无显著影响;氮素添加对微氧层和还原层总13C-PLFAs丰度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6.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的发展,后建线路深埋将会加大,地下车站也将由原来常规的两层变为多层。车站深埋后对人员疏散和排烟系统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分析了地铁排烟系统设计与民用建筑的区别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多层车站排烟系统设计及运行模式,包括站台、站厅及中间层的排烟系统方案及运行模式设计,可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环渤海海岸大气微塑料污染时空分布特征与表面形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国内外的热点环境问题.目前,针对大气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的研究仅在少数地区开展.为比较环渤海沿海城市大气微塑料污染的长周期分布特征,本研究以烟台、天津和大连3个城市为例,于2018年6月—2019年5月进行大气沉降样品的采集,经体视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观察,分析了大气微塑料的类型、颜色、粒径、成分、微观形貌及主要成分等特征,并计算了微塑料的大气沉降通量.结果表明,在3个采样点大气沉降样品中共同存在纤维、薄膜、碎片和颗粒4种类型的微塑料,其中绝大部分为纤维类(>90%).大气沉降微塑料的颜色主要包括透明、蓝色、红色、黑色等;粒径大多<1 mm.大气沉降样品中的微塑料主要成分为赛璐玢(>50%)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30%),且微塑料表面存在明显风化特征.烟台、天津和大连地区单位面积微塑料年沉降量分别为2.7×104、8.9×104和7.2×104粒·m-2.研究结果可为环渤海海岸城市大气微塑料污染与防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8.
污染底泥修复研究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文章概括介绍了污染底泥的修复技术及各自的特点,探讨了底泥修复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目前底泥修复主要有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三大类技术。物理修复见效快,但成本高;化学修复成本较低但易造成二次污染;生物修复投入低,处理量大,但处理效率低,难以见效。将这三类技术联合使用,取长补短,具有较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9.
为了解决钢结构建筑在构件的运输以及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设计开发了一种全部连接均采用螺栓的新型装配式钢结构柱梁连接节点.针对此类节点进行了低周循环加载试验,通过对试验现象的总结及构件破坏特性的分析,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计算后建立了新型外环板式节点的骨架曲线模型和恢复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装配式方钢管柱-H型钢...  相似文献   
70.
以秋水仙素加倍的同源四倍体水稻三系株系具有高比率的变异胚囊.各种胚囊变异类型在抽穗前1~2 d的主穗和第一分蘖穗中出现频繁,造成正常胚囊的比率大幅降低.按变异胚囊的结构特点和形成方式,变异胚囊分为4种类型:退化型、结构变异型、无融合生殖型和反足细胞增殖型.退化型胚囊包括小胚囊和完全退化胚囊,前者仍有较小的胚囊腔而后者胚囊腔缺失;结构变异包括八核七细胞结构的缺失、重复和位置异常,反映了蓼型胚囊典型结构不同形式的变异;无融合生殖胚囊发生比率极低,主要包括反足胚和卵细胞胚;反足细胞的增殖比较频繁,这导致四倍体胚囊的多样性进一步增加,也对结实性带来一定影响.相关分析表明,同源四倍体水稻结实主要来自3部分:正常胚囊、正常型小胚囊和反足细胞增殖型胚囊.这3种胚囊可能具有较好的育性,其对结实率的贡献程度分别为正常蓼型胚囊的72.44%,正常型小胚囊的15.12%,反足细胞增殖型胚囊的12.44%;完全退化型胚囊和位置异常型胚囊对结实率分别表现出显著和极显著的负相关,表明二者可能是结实性的抑制因素.图2表2参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