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8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495篇
安全科学   152篇
废物处理   80篇
环保管理   112篇
综合类   841篇
基础理论   186篇
污染及防治   304篇
评价与监测   52篇
社会与环境   98篇
灾害及防治   6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许朋柱  姜彤 《灾害学》1996,11(3):73-78
1995年是自60年代有系统资料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经济损失最大的一年。本文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全年的全球自然灾害分布特点及灾情作了综合评析。  相似文献   
42.
本文在分析燃煤锅炉钙基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基础上,讨论了半干半湿法脱硫烟气的性质,分析了袋式除尘技术对半干法脱硫烟气净化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3.
地铁运营系统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分析地铁运营系统的特点、运营模式、系统故障模式,并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原则,从系统外部因素、系统指挥因素、设备设施因素、运营管理因素4个方面,确立地铁运营系统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地铁运营系统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典型实例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进而证明将模糊数学理论应用于地铁安全综合评价的可行性。通过地铁运营系统安全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对正确评价地铁系统运营安全现状,修正偏差,提高地铁系统安全总体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4.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分级与分级监察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针对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现状,为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监察效率和质量,强化行政执法力度,提出了在我国建立生产安全事故风险分级与分级监察系统,其方法是首先确定行业相对风险度,再计算企业职业伤害风险系数,据此对企业风险进行分级,根据监察力量和监察计划对不同风险级别的企业进行分级监察,为实行集约型安全生产监察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地铁运营系统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地铁系统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笔者在对国内外63起地铁典型事故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地铁火灾、列车脱轨、拥挤踩踏、中毒窒息、列车撞车等危险有害因素,并对影响事故的后果严重度和发生频率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危险度计算查阅赋值表,从而确定了影响地铁运营的危险度,作出了量化分级,同时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危险有害因素的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6.
基于GIS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洪灾风险分区及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内外近几年的发展表明,在所有可能避免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在科学研究基础上进行风险区划,将自然灾害管理提高到风险管理的水平.在长江流域数字化地图的基础上,选取不同重复期(20,50,100年),及包括1870年历史洪水和1931,1935,1954,1991,1995,1996,1998,1999和2002年共10次洪水,借助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和叠加功能,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初步评价.首先参考洪水灾害淹没图和相关历史文献记录资料,构建10次洪水受灾县(市)分布图;其次对这10次洪水受灾县(市)分布图进行叠加,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风险性评价图.分析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风险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而且具有明显的地理意义.有4个明显的高危风险区,分别是洞庭湖、鄱阳湖两湖平原的湖滨地区和公安以下的长江中游河段的沿江一带,尤其是荆江河段以及两江相夹地势低洼的江汉平原;沿高危风险区外侧为高风险地区,重点在汉江下游、资、沅、澧水、清江流域、皖沿江地区以及太湖流域的部分地区;沿长江于高危风险和高风险地区两侧分别为风险较小地区;其他地区对于洪水灾害而言则为安全地区.评价结果与长江中下游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47.
The process of recovering waste sulfuric acids using H2O2 catalytic oxidation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Activated carbon was used as catalyst. Main operating parameters, such as temperature, feed rate of H2O2, and catalyst dosage, have effects on the removal of impurities from waste sulfuric acids. The reaction kinetics of H2O2 catalytic oxidation on impurities are discussed. At a temperature of 90°C, H2O2 feeding rate of 50 g (kg waste acid)?1 per hour, and catalyst dosage of 0.2 wt% (waste acid weight),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COD and chrominance were both more than 99%, the recovery ratio of sulfuric acid was more than 95%, and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H2O2 was 88.57%.

Implications: Waste sulfuric acid is a big environmental problem in China. The amount of waste sulfuric acid is huge every year. Many small and medium-sized businesses produced lots of waste acids, but they don’t have an appropriate method to treat and recover them. H2O2 catalytic oxidation has been used to treat and recover waste sulfuric acid and activated carbon is the catalyst here. Main parameters, such as temperature, feed rate of H2O2, and catalyst dosag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reaction kinetics are discussed. This method can be economical and feasible for most small and medium-sized businesses.  相似文献   
48.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负载纳米TiO2凹凸棒黏土吸附剂,采用SEM、XRD等分析方法对负载纳米TiO2凹凸棒黏土前后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Mn2+进行了吸附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高温焙烧后的负载纳米TiO2凹凸棒黏土吸附剂较负载前的凹凸棒黏土,因其结构中的结晶水和沸石水脱失,内部孔道面积和表面积增加,活性吸附位点的数量增大,吸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在室温条件下(20~25℃),pH为5~6,吸附平衡时间为120 min时,负载纳米TiO2凹凸棒黏土吸附剂对Mn2+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49.
锰铜铈氧化物催化剂氧化NO性能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以TiO2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CuOx/TiO2、CeOx/TiO2、CuCeOx/TiO2和MnCuCeOx/TiO2催化剂,考察这些催化剂氧化NO活性,探究Cu、Ce摩尔比和添加Mn元素对CuCeOx/TiO2催化剂氧化NO活性的影响,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催化剂表面结构。研究发现,Cu、Ce元素配合后的CuCeOx/TiO2催化剂氧化活性明显好于单独含Cu、Ce的催化剂,当Cu、Ce摩尔比为Cu:Ce=1∶2时,CuCeOx/TiO2催化剂氧化活性最好,在NO浓度500×10-6,O210%,空速为24 000 h-1,350℃时,NO氧化度为0.62;添加Mn元素可以提高CuCeOx/TiO2催化剂低温氧化活性,250℃时,MnCuCe/Ti-3和MnCuCe/Ti-5催化剂氧化度为0.53和0.69,300℃时,MnCuCe/Ti-3和MnCuCe/Ti-5催化剂氧化度均为0.76;此外,实验还研究了NO在MnCuCe/Ti-3催化剂上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50.
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1961~2100年区域气候模式COSMO-CLM(CCLM)模拟与1961~2005年气象站观测的逐日降水数据,通过统计计算年降水量、强降水量、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4个极端降水指数,研究全球升温1.5℃与2.0℃情景下,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全球升温1.5℃情景下,年降水量相对于1986~2005年减少5%,强降水量、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分别增加7%、33%和4%;概率密度曲线表明,年降水量均值下降,强降水量、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均值上升,极端降水方差增大;年降水量、强降水量和暴雨日数在空间上表现为南部增加北部减少,极端降水贡献率则相反。(2)全球升温2.0℃情景下,年降水量下降3%,强降水量、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分别上升15%、46%和15%;年降水量均值稍有减少且方差稍有上升,强降水量、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均值和方差明显增加;年降水量减少区域位于长江主干以北,强降水量、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表现为绝大部分地区增加的空间变化特征。(3)全球升温由1.5℃至2.0℃时,年降水量、强降水量、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分别增加3%、7%、10%和11%;随升温幅度的增加极端降水均值和方差上升;极端降水呈增加态势的范围扩大。因此,努力将升温控制在1.5℃对降低极端降水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