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0篇
  免费   517篇
  国内免费   969篇
安全科学   483篇
废物处理   41篇
环保管理   177篇
综合类   2269篇
基础理论   338篇
污染及防治   68篇
评价与监测   183篇
社会与环境   151篇
灾害及防治   13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272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硼掺杂CeO2/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氯化钛和钛酸丁酯水解过程中引入硼酸、硝酸铈,制备了具有可见光活性的硼(B)掺杂CeO2/TiO2复合氧化物光催化剂,采用XRD、DRS、XPS等手段进行表征,以偶氮染料酸性红B为模型污染物评估了催化活性.结果表明,硝酸铈加入量影响催化剂的吸收带边,随用量增加,吸收带边红移至481nm(Ce/Ti=1.0,摩尔比),继续增加用量,吸收带边轻微蓝移.催化剂晶相组成与焙烧温度有关,500℃时焙烧样品主要由立方晶型CeO2和锐钛矿TiO2组成,焙烧温度高于700℃时,TiO2转化为金红石型,CeO2则无显著变化.随焙烧温度升高,催化剂吸收带边明显蓝移,综合考虑催化剂稳定性和太阳能利用,认为500℃焙烧较为合适.B1s XPS显示仅有少量B原子进入复合氧化物晶格取代了氧原子,主要以B2O3形式存在.酸性红B降解试验显示B掺杂CeO2/TiO2可以提高TiO2的催化活性,紫外光辐射10min最高可使96.0%的酸性红B分解,且反应彻底,表现出较强的氧化能力,但Ce/Ti>0.5(摩尔比)时催化活性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992.
人工湿地氮转化与氧关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应用N转化迁移模型分析廊道式人工湿地氮转化与氧供应的关系,验证目前湿地全程硝化反硝化脱氮机制的有效性.对各个廊道进出水NH4+-N、NO3--N、TN、B5、DO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在水力负荷5cm/d条件下,各廊道湿地有机氮矿化率为0.01~0.28g·(m2·d)-1、氨氮硝化率0.50~1.54 g·(m2·d)-1,反硝化率0.41~1.13 g·(m2·d)-1(占总氮损失的3.4%~35.4%)、植物净吸收氮0.07~0.26 g·(m2·d)-1(占总氮损失的7%~33%).硝化反硝化与有机质降解同时进行,在进水端最明显,这与传统认识相悖.按照全程硝化化学计量学得到的硝化需氧量(NOD)高于实际的表面复氧和植物根系放氧.最后对在高浓度有机质存在条件下,能减少对氧需求的2种新型脱氮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3.
研究了膜生物反应器中低浓度活性污泥的流变性,确定当污泥浓度低于8 000mg·L-1时的泥水混合液近似于牛顿流体,进而利用牛顿流体力学中边界层理论计算预涂动态膜(PDM)厚度等于平板膜表面层流边界层厚度时的稳定曝气量.为保证预涂动态膜生物反应器(PDMBR)运行的稳定性,在其运行初期选择满足生物所需最佳溶解氧(DO)3~5 mg·L-1的供氧曝气量,随后逐渐增加到稳定曝气量的运行方式.实验结果表明,此运行方式能较好地提高动态膜的稳定性,在稳定运行的31d内出水COD低于12.48 mg·L-1,平均去除率达到97.49%,NH4+-N约为5.27 mg·L-1,平均去除率为76.13%,而操作压力仅上升至27kPa.试验后期考察了PDMBR在高于稳定曝气量下运行的稳定性,发现PDM发生脱落,从而证明利用边界层理论确定的预涂类动态膜的稳定曝气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4.
Supercritical gasific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o-cresol wastewater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The supercritical water gasification of phenolic wastewater without oxidant was performed to degrade pollutants and produce hydrogen-enriched gases. The simulated o-cresol wastewater was gasified at 440-650℃ and 27.6 MPa in a continuous Inconel 625 reactor with the residence time of 0.42-1.25 min. The influence of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residence time, pressure, catalyst, oxidant and the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on the gasification efficiency was investigated. Higher temperature and longer residence time enhanced the o-cresol gasification. The TOC removal rate and hydrogen gasification rate were 90.6% and 194.6%, respectively, at the temperature of 650℃ and the residence time of 0.83 min. The product gas was mainly composed of H2, CO2, CFL and CO, among which the total molar percentage of H2 and CFL was higher than 50%. The gasification efficiency decreased with the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increasing. Both the catalyst and oxidant could accelerate the hydrocarbon gasification at a lower reaction temperature, in which the catalyst promoted H2 production and the oxidant enhanced CO2 generation. The intermediates of liquid effluents were analyzed and phenol was found to be the main composi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upercritical gasification is a promising way for the treatment of hazardous organic wastewater.  相似文献   
995.
火场氧浓度降低、大量烟气遮挡视线和吸入毒性气体是造成火灾中人员无法逃生而窒息死亡的三大主要因素.基于波长调制光谱和谐波探测技术,利用光源调制实现了气体浓度的谐波检测;采用激光烟浓度检测方法,测得减光系数,以表征烟雾浓度.通过合理高效的系统光路和硬件设计,采用分时复用方法,大大缩短了检测周期,每2.5秒便可完成一次对火场多参量的检测,实现了同时对火场中多参量(包括火灾产物中O2、CO、CO2、HCN的浓度和烟雾浓度)的在线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996.
通过锅炉结构的改进、SCR工艺装置的优化、快速跟踪负荷变化的还原剂制备及控制调节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等系统性的工作,有效满足了集中供热锅炉房烟气脱硝工程的技术要求,成功开发了集中供热锅炉烟气脱硝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确保了在不同负荷段下,锅炉至SCR装置入口段的温度满足脱硝要求,SCR工艺装置能够在不同负荷下连续稳定运行并很好地跟踪负荷的变化,确保氨逃逸率满足设计要求,保证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997.
河南省嵩山风景区客源市场与市场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7年登封市旅游局"五一"期间完成的15225份调查问卷为基础,将管理学中的市场营销理论与嵩山风景区旅游发展的实际相结合,重点分析了嵩山风景区旅游客源市场,对其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了定位,并制定了相应的市场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998.
通过研究红枫湖、普定水库和平寨水库三个喀斯特水库的碳、硅循环,探讨了水库碳-硅循环的耦合关系。藻类光合作用导致表层水体溶解硅(DSi)及溶解无机碳(DIC)的亏损;当DSi供应不足时,硅藻生长繁殖大量消耗DSi,导致DSi相对DIC快速亏损。沉降颗粒物中内源有机碳含量越高,生物硅(BSi)及有机碳(OC)含量越高,但OC/BSi受控于硅藻对沉积物有机碳贡献率,且与之呈反比。生物硅与有机碳含量之比K值(K=BSi/OC)可作为硅藻贡献率的潜在替代指标,并与之呈正相关;生物硅与内源有机碳(OC_(auto))含量之比K_(auto)值(K_(auto)=BSi/OC_(auto))可作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潜在替代指标,并与富营养化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99.
基坑开挖引起的地层移动对临近建筑物下桩基产生影响。运用岩土数值计算软件FLAC3D进行了多支撑围护基坑开挖对邻近桩基影响的三维数值研究,采用修正剑桥硬化土模型模拟土体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桩基采用线弹性模型,桩土之间建立接触面。首先在标准问题中对不同桩顶约束条件的邻近桩基进行了研究,然后就围护墙体水平位移量、桩基与基坑开挖面的距离、桩基刚度、桩基长度和桩顶竖向荷载等因素对邻近桩基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与先前学者的工程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与工程实测数据在其基本分布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为相关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对双线水平平行盾构施工引起的三维地表隆陷计算方法进行研究。考虑正面附加推力、盾壳与土体的摩擦力、注浆压力和土体损失的共同作用,基于先、后行隧道地表隆陷的叠加原理和相互影响,求解得到双线盾构施工引起的总的三维地表隆陷,该方法适用于施工阶段。考虑两条隧道轴线间距J和先行、后行隧道开挖面前后距离K改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方法预测值与实测值比较吻合;减小K值,地表纵向沉降曲线形状逐渐由阶梯型转变成S型,最大地表沉降量和隆起量均有所增加;增大J值,地表横向沉降曲线形状由V型缓慢转变成W型,最大地表沉降量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