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71篇
  免费   1025篇
  国内免费   2958篇
安全科学   1021篇
废物处理   342篇
环保管理   749篇
综合类   6115篇
基础理论   1408篇
污染及防治   1565篇
评价与监测   572篇
社会与环境   522篇
灾害及防治   360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200篇
  2022年   554篇
  2021年   582篇
  2020年   586篇
  2019年   416篇
  2018年   436篇
  2017年   489篇
  2016年   470篇
  2015年   578篇
  2014年   636篇
  2013年   842篇
  2012年   779篇
  2011年   794篇
  2010年   735篇
  2009年   697篇
  2008年   634篇
  2007年   573篇
  2006年   531篇
  2005年   371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210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19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71.
郑煜基  林兰稳  罗薇 《生态环境》2001,10(3):204-206
通过采样分析,探明了荔枝的营养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施肥技术.研究表明,叶片养分含量为N>K>P;各生育期叶片N变化不大,P、K则有逐步下降的趋势,显示后期需要补充P、K养分;花的发育必须有较多的P、K供应,果实发育后期必须有较多的Ca供应;中后期施用硫酸钾能提高荔枝的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972.
杉木-观光木人工混交林竞争及邻体干扰指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杉木和观光木人工混交林中林木竞争影响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圈,在此基础上将竞争指数分解为不同的邻体干扰指数,对象木生长量与3种干扰指数的回归分析表明,以杉木为对象木时,利用张大勇提出的干扰指数模型(Izdy)效果最好;以观光木为对象木时,利用Weiner提出的干扰指数模型(Iwg)效果最好.同时,竞争强度研究表明,杉木种内竞争>杉木观光种间竞争>观光木种内竞争.通过对几种竞争影响的划分比较,说明将竞争空间分为内、外两圈能较好地反应林木的竞争规律.表3参17  相似文献   
973.
An aerobic sequencing batch biofilm reactor (SBBR) packed with Bauer rings was used to treat real domestic wastewater for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The SBBR is advantageous for creating an anoxic condition, and the biofilm can absorb and store carbon for good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An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oxygen ranging from 0.8 to 4.0 mg/L was proved very efficient for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Volumetric loads of TN dropped dramatically and effluent TN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quickly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average dissolved oxygen was more than 4.0 mg/L. The efficiency of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SND)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hickness of the biofilm. The influent concentration hardly affected the TN removal efficiency, but the effluent TN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influent concentra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a subsequence for denitrification be added or influent amount be decreased to meet effluent quality requirements. At optimum operating parameters, the TN removal efficiency of 74%–82% could be achieved.  相似文献   
974.
The -N-acetyl-D-glucosaminidase (NAGase, EC 3.2.1.52) from prawn (Penaeus vannamei) was purified by extraction with 30% ethanol solution and ammonium sulfate fractionation, then chromatographed on Sephadex G-100 followed by DEAE-cellulose (DE-32) columns. The purified enzyme determined to be homogeneous by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PAGE) and SDS-PAGE. The specific activity of the purified enzyme was 1,560 U mg–1. Enzyme molecular weight was determined to be 105,000 Da; it contained two subunits of the same mass (45,000 Da). The pI value was calculated to be 4.8 by isoelectric focusing. The optimum pH and optimum temperature of the enzyme for the hydrolysis of pNP--D-GlcNAc (enzyme substrate) were determined to be pH 5.2 and 45°C, respectively. The behavior of the enzyme during hydrolysis of pNP--D-GlcNAc followed Michaelis–Menten kinetics, with Km=0.254 mM and Vm=9.438 M min–1, at pH 5.2 and 37°C. The stability of the enzyme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nzyme was stable in a pH range from 4.2 to 10.0 and at temperatures <40°C. The effects of metal ions on the enzyme were also studied. Li+, Na+ and K+ had no influence on enzyme activity. Mg2+, Ca2+ and Mn2+ activated the enzyme, while Ba2+, Zn2+, Co2+, Cd2+, Hg2+, Pb2+ Cu2+, Fe3+ and Al3+ showed various degrees of inhibitory effects on the enzyme.Communicated by O. Kinne, Oldendorf/Luhe  相似文献   
975.
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解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是微生物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内容,对于开发微生物资源,阐明微生物群落与其生境的关系,揭示群落结构与功能的联系,从而指导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定向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基本按照年代顺序概述了常用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解析技术,同时也体现了解析技术由片面向全面、由低分辨水平向高分辨水平的发展过程。20世纪70年代以前,对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认识依赖传统的培养分离方法,方法的分辨水平低,认识是不全面的和有选择性的;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在微生物化学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生物标记物方法(醌指纹法、磷脂脂肪酸法等),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认识进入到较客观的层次上;在80和90年代,以DNA为目标物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rRNA基因测序技术、基因指纹图谱等)比较精确地揭示了微生物种类和遗传的多样性,并给出了关于群落结构的直观信息。指出了每种解析技术的功能特点和局限性,并展望了解析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原位、快速、灵敏、高通量和准确定量。  相似文献   
976.
通过在Zarrouk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谷氨酸(Glu)对螺旋藻进行混合营养培养,研究了不同浓度的Glu对螺旋藻的生长、叶绿素、蛋白质含量以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Glu浓度小于1.0gL^-1时,藻生长状态、生理活性都明显优于Z氏培养基,其中以在0.8gL^-1浓度时生长最好;当Glu浓度为1.0gL^-1时,藻的生长状态与Z氏培养基中极为相似;Glu浓度大于1.0gL^-1时,对藻的生长产生一定抑制作用,Glu的添加对藻液体系的pH值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图4表2参7  相似文献   
977.
常张高速公路岩石边坡仿原生态植被恢复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常张高速公路岩石边坡仿原生态植被恢复技术的施工工艺、新型的生态防护技术与传统的边坡防护相比较,具有投资省、见效快,且能稳定表层边坡,综合造价仅为客土喷播植草的50%~60%,能在短期内使边坡整体环境景观效果与周边协调一致,尤其适宜于对客土喷播植草难以成活的极陡边坡(坡率大于1∶0.75)的生态防护,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省实际情况的且成本低、效果好的新的生态防护模式.仿原生态植被恢复技术是常张高速公路生态防护措施的典型代表,对今后我省山区高速公路生态防护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8.
采用实验室模拟研究了以盐碱土壤为基质的不同湿地植物人工湿地系统以及对水中低质量浓度氮和磷的去除效率。实验表明,芦苇系统、香蒲系统、车钱草系统和无植物系统均对水中低质量浓度的N具有净化效果。3种植物系统相比,香蒲系统的净化效果较其他二者较佳,芦苇系统与车钱草的净化效果相当;同时实验也表明4种湿地系统对低质量浓度的P不具有净化效果,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系统中的P质量浓度反而会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979.
氯碱生产中,氯气系统压力不易控制,容易发生泄漏爆炸事故。为解决这一难题,保证安全生产,金川公司化工厂于1996年设计并安装了一套氯气压力自动检测调节系统,经过两年的实际使用,达到了稳定氯气系统压力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80.
通过实验模拟烟气,观察SO_2在一种特殊的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环境中的氧化变化过程,研究了烟气温度、SO_2初始浓度等参数对SO_2氧化率、单位能量氧化量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