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96篇
安全科学   40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269篇
基础理论   2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01.
根据盐城市2014—2018年逐日空气污染物监测数据细颗粒物(PM_(2.5))、可吸入颗粒物(PM_(10))、二氧化氮(NO_2)、二氧化硫(SO_2)、臭氧(O_3)、气象数据(日平均温度、日平均相对湿度)及市区某三甲综合医院呼吸系统日门诊资料,采用时间序列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以滞后天数最大效应值作为空气污染物对人群呼吸系统日门诊量影响的超额危险度,分析了盐城市空气污染物短期暴露对人群呼吸系统日门诊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2018年盐城市空气PM_(2.5)、PM_(10)、NO_2、SO_2和O_3平均值分别为48.4,81.8,26.3,15.8和111.2 mg/m~3,其中PM_(2.5)、PM_(10)值高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污染物PM_(2.5)、PM_(10)、NO_2、SO_2和O_3值每升高10 mg/m~3,呼吸系统日门诊量就增加0.52%,0.31%,3.54%,4.36%和0.03%,SO_2效应最强。空气污染物的短期暴露影响呼吸系统日门诊量,且存在滞后效应,其中PM_(2.5)、PM_(10)、NO_2、SO_2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2.
过程工业计算机辅助安全防护层分析技术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介绍当前过程工业安全防护层分析(LOPA)的基本内容,研讨LOPA方法与深层次的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方法(HAZOP)之间的关系以及计算机辅助HAZOP的研究进展。针对人工LOPA方法的缺点,开发了SDG-HAZOP软件平台,为计算机辅助LOPA平台研发创造了先决条件。应用计算机辅助LOPA方法,使防护层的设置具有更好的针对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发挥对事故的预防和预警作用,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3.
以江苏省沿东陇海线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与G IS工具,研究基于模糊聚类与若干定量指标的生态功能区划方法。该方法选取了5个指标用于区划过程,首先将研究区域分成5×5km大小的空间单元,并提取各单元属性数据生成属性矩阵,利用M atlab模糊逻辑工具箱对单元进行模糊聚类。参照聚类结果与其他资料进行了生态功能区划,并根据区划结果对各分区的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4.
三相流化床电分解水相2-氯酚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以γ -Al2O3/SnO2+Sb2O4 作为粒子电极的三相流化床处理水相2-氯酚(2-CP),考察了pH 值和粒子电极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中间产物.结果表明,碱性环境比酸性或中性环境有利于2-CP 的降解,处理90min 后,2-CP 和TOC 去除率分别达97.0%和58.9%.粒子电极有助于反应器电流效率提高,反应初期(15 min),与不含粒子电极的电氧化相比,瞬时电流效率提高了1.7 倍.LC-MS 及IC 分析显示,2-CP降解中间产物有氯代对(邻)苯二酚、氯代对(邻)苯醌、丁二酸、乙酸和甲酸,且开环先于脱氯.  相似文献   
105.
双酚A在硝酸根溶液中的光解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压汞灯为模拟阳光光源,研究了环境浓度范围内硝酸根溶液中双酚A(BPA)的光解,探讨了pH值、NO3-浓度、BPA初始浓度等因素对BPA光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BPA在纯水体系中直接光解很慢,但在碱性体系和硝酸根溶液中光解迅速,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采用硝基苯作为分子探针鉴定了NO3-光化学生成的羟基稳态浓度为1.27×10-14mol/L,推算BPA与羟基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1.01×1010L/(mol·s).采用GC/MS法鉴定了BPA光解产物,并推测BPA的光解途径主要涉及苯环间的断裂和生成的产物及母体化合物的羟基和硝基衍生化.  相似文献   
106.
基于EFA的旅游景区生态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生态足迹分析(EFA)是一种测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量化生态承载力的新方法。为测度旅游景区的建设强度对其开发区域生态承载力的影响,本文提出基于生态足迹的“生态占用率”及划分“生态占用适宜度”的“生态占用黄金分割法”,并以湖北中华山森林公园为实例,定量分析该项目对景区生态承载力的影响及游客规模限量;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7.
摘要:为研制适用于煤矿瓦斯抽采钻孔、满足施工强度要求的小尺寸随钻超声成像仪器,对随钻超声成像仪器的关键受力部位——超声探头安装孔进行优化设计,分析煤矿瓦斯抽采钻孔的一般规格,建立超声探头安装孔的三维模型,确定关键参数类型及其取值范围,采用极差分析法找到对受力部件强度影响较大的参数,基于响应面法开展有限元数值模拟,运用Box-Behnken设计方法得到超声探头安装孔关键参数与仪器受力部件性能指标的关系,优化受力部件关键参数的数值。结果表明:优化前最大的等效应力为138.6 MPa,优化后受力部件最大等效应力较优化前降低9.05%。结论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为煤矿抽采钻孔随钻测井仪器的研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8.
中国畜禽养殖业低碳清洁技术的EKC假说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3-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文章测算了中国畜禽养殖业的碳排放总量,并建立了收入水平与碳排放强度关系的非线性计量模型,利用分地区数据进行了EKC检验。笔者认为,清洁技术是影响碳排放的最主要因素,基于此,本文将碳排放强度进行技术分解,在引入其他控制变量的条件下,重点研究了清洁技术的EKC特征。结论显示:两次EKC检验的结果方向一致,东部地区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中、西部地区则存在显著的"正U型"关系,这与区域经济增长水平和清洁技术的采纳密切相关;东、中、西部地区清洁技术下的碳排放拐点分别为7 942.63元、2 751.77元和2 670.44元,中部地区拐点收入水平基本不变,东、西部地区拐点收入水平有所提高;除了收入水平外,东部地区的碳排放特征主要受农业产值占比、城镇化率和饲料成本的影响;中部地区主要受恩格尔系数的影响;西部地区则主要受农业产值占比、公路密度和土地成本的影响。本文认为,国家应该增加清洁技术补贴,提供技术服务,加强政府规制以及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09.
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借助ArcGIS平台,采用空间形态分析、等扇分析、等距分析及分形分析等方法,以城市扩展强度、紧凑度、分形维数、重心坐标、扩展弹性系数等为指标,基于地学信息图谱分析了1987~2011年合肥市城市扩展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合肥市在经历了轴向放射状扩展、双核组团扩展及轴间填充后,城市形态由不规则团块状向星楔形、连体双星形转变;24 a间,城市用地面积增长了22415 km2,城市规模扩大了455倍;2000年以前基本保持中、低速扩展,进入21世纪后,开始高速扩展;城市空间主要沿交通线向西南、东南、东、东北等方向非均衡延展,城市扩展最强烈的区域约在距城区中心8 km处,城市重心不断向南偏西方向转移;扩展过程中,城市紧凑度呈“W”型波动,分形维数呈“M”型波动,扩展弹性系数呈“∧”型波动,城市形态最终向着稳定、合理化方向发展;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交通建设、政府行为等是合肥市城市扩展的主要驱动力量  相似文献   
110.
通过一系列培养实验,模拟了有机物在中国近海季节性缺氧环境沉积物-海水界面的降解过程.以中国近海典型的赤潮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为研究对象,对中肋骨条藻中的几种典型脂类生物标志物在不同程度缺氧海水-沉积物界面中的降解行为进行追踪.通过分析测定不同培养时间获取的不同含氧体系(氧饱和度100%、50%,25%和0%)中中肋骨条藻4种主要脂肪酸[14:0、16:0、16:1(7)、20:5]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前2~3周4种脂肪酸迅速减少,之后则变化很慢甚至几乎不变.在不同含氧体系中4种脂肪酸的降解存在很大差异,14:0、16:1(7)、20:5经过两个月的培养,在4种不同含氧体系中几乎降解完全,而16:0在4种体系中剩余25%~35%.根据multi-G模型对4种脂肪酸降解进行定量描述,结果表明,每种化合物可以分为降解较快和较慢的部分,各化合物的平均降解速率常数k av范围在0.079~0.84 d-1,14:0与16:1(7)的降解在25%含氧体系中最快,在降解最快的体系中,14:0的k av是最慢体系(含氧50%)的2.3倍,16:1(7)的k av是最慢体系(含氧100%)的1.7倍;16:0的最快降解速率出现在无氧体系中(0.17 d-1),是最慢体系[50%含氧体系(0.079 d-1)]的2.1倍;20:5的降解速率常数则与含氧量呈正相关.结果表明,影响中国近海缺氧海区沉积物-海水界面中中肋骨条藻中脂肪酸降解的因素除了含氧量之外,有机化合物本身的结构和性质以及环境中微生物作用等对其降解也存在着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