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7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329篇
安全科学   182篇
废物处理   30篇
环保管理   60篇
综合类   722篇
基础理论   126篇
污染及防治   78篇
评价与监测   85篇
社会与环境   28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7 毫秒
51.
利用浸渍法,将Fe3+负载在经酸碱改性后的粉状活性炭上,当浸渍液浓度为2.5%,固化温度为270℃时,制成的催化剂催化活性较高。用自制的非均相类benton试剂降解焦化废水,通过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得出,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催化剂用量〉初始pH值〉反应时间〉H:0:投加量。结果表明,在100ml水样中。室温条件下,初始pH值为4.0,催化剂使用量为1.5g,H20:投加量为5ml(分两次投加),反应时间为90min时,COD去除率可达99%。采用混凝+化学沉淀+非均相类Fenton试剂法处理焦化废水,各主要出水水质指标为:色度lO倍;COD浓度38.5mg/L;氨氮浓度8.4mg/L,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2.
采用实验模拟潜流式人工湿地的方法,通过测定污水中的氨氮指标,研究芦苇、香蒲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单种芦苇、单种香蒲及芦苇香蒲交叉种植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4.45%、72.77%、72.10%。  相似文献   
53.
本研究以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和油桐(Vernicia fordii H.)幼苗为材料,考察了麻疯树和油桐幼苗的生理指标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对渗透胁迫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麻疯树比油桐更具有抗渗透胁迫能力,主要体现在:随着渗透胁迫程度的加剧,麻疯树叶片相对含水量与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幅度均小于油桐,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幅度高于油桐,相对电导率的上升幅度小于油桐;随着渗透胁迫程度的加剧,两种植物幼苗叶片的δ13 C值也都显著升高,但是在同一渗透胁迫水平下,麻疯树幼苗叶片的δ13 C值较油桐高,表明其拥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能够在干旱胁迫下更好地生长,暗示着植物叶片的δ13 C值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表征植物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54.
一种新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自主观测平台:Bio-Argo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于强大的全球海洋观测网络——Argo计划,生物光学浮标Bio-Argo将成为一种全新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自主观测平台,对未来的海洋观测与海洋研究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以法国的PROVBIO为例,详细介绍了Bio-Argo浮标的结构设计、观测数据、工作模式、传输与通讯、以及数据质量控制等方面的问题,为我国的Argo计划和海洋观测方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5.
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认定定量化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的责任认定是在事故调查组分析调查事故原因后,对事故责任者承担的责任进行定性的责任认定,受一定的主观因素影响。为了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责任认定定量化方法,该方法首先从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和职业健康卫生三方面建立了完善的事故影响因素集;然后在分析事故原因后采用专家打分法(德尔菲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影响度,并计算出与事故相关的责任者的累加影响度,即责任大小;最后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对事故责任者作出处理。此方法对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认定更加公正客观。  相似文献   
56.
史思  王素兰  李瑞  邢传宏 《环境科学》2012,33(6):1923-1929
用次毫米过滤(sub-milliFiltration,SMF)组件将生物处理系统内的污泥分为高浓度区和低浓度区,使高浓度区保持大量污泥,强化对有机物的去除,使低浓度区污泥浓度满足膜分离的要求.主要验证了小回流比(R为0.5、1.0、1.5、2.0)条件下污泥浓度分区的效果,考察了采用SMF组件后,系统对COD的去除效果,并将各小回流比条件下A、B两区污泥浓度的理论值和实测值做比较.结果表明,在小回流比条件下可实现污泥浓度分区,低浓度区的MLSS在9 g.L-1以下,高浓度区的MLSS在20 g.L-1以上;系统的COD平均去除率超过90%;A、B两区MLVSS的理论值与实测值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7.
生物沸石对吡啶、喹啉的降解与吸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通过生物沸石的降解及吸附作用,解决吡啶、喹啉及转化产物NH 4+-N的污染问题.结果表明,生物沸石中的吡啶降解菌Shinella zoogloeoides BC026及喹啉降解菌Pseudomonas sp.BW003能有效去除吡啶、喹啉,同时转化后的NH 4+-N也能被天然沸石或改性沸石所吸附.尽管改性沸石吸附能力不如天然沸石,但其表面能更有效附着微生物,在实际工程应用上更具前景.  相似文献   
58.
为了研究人体对空气颗粒物中硼的吸收情况,为环境卫生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采集硼作业工人班后尿液样品、上班8h的空气颗粒物样品以及24h饮食样品,分析了所有样品的硼质量浓度.结果表明:硼作业的原料工段工人班后尿硼肌酐校正质量比与经空气颗粒物潜在日硼摄人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而成品工段工人的班后尿硼肌酐校正质量比与经空气颗粒物潜在日硼摄人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吸收率的分析表明,人体对空气颗粒物中以硼镁矿形态存在的硼吸收率仅为8.12%,而对以硼酸或者硼砂形态存在的硼吸收率约为74.2%,说明空气颗粒物中以硼镁矿形态存在的硼不容易进入人体血液,被人体吸收,而硼酸或者硼砂尘较易被人体吸收.  相似文献   
59.
幸鸿  徐伟嘉  蔡铭  刘永红 《环境科学学报》2011,31(10):2102-2108
耦合微观交通仿真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模型,分别对含信号控制人行横道和不含信号控制人行横道的街道峡谷污染物排放进行计算,并以此为排放源,采用k-ε两方程模型与组分输运方程对风向与街道垂直时的污染扩散情况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k-ε两方程模型与组分输运方程可以较好地模拟风向与街道垂直时三维街道峡谷内的污染物扩散情况.峡...  相似文献   
60.
以PVC行业废汞触媒、糊式锌锰电池浆液、含汞锌膏为原料,采用动力通量箱法测试其挥发速率,研究了最佳试验操作条件。结果表明:通量箱气体流速在0.5 L/min以下,采用两级大型气泡吸收管吸收挥发汞时效率可达99%以上,增加1次空白测量可测得通量箱壁汞吸附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