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7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335篇
安全科学   179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85篇
综合类   950篇
基础理论   157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88篇
社会与环境   71篇
灾害及防治   5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国内外农用地膜使用政策、执行标准与回收状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用地膜覆盖技术具有良好的增温、保墒、除草等作用,已成为中国农业生产上不可或缺的农艺措施,为作物增产增收和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长期重使用、轻回收,随着农用地膜的用量和覆膜年限增加,废旧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量逐年增多,残膜污染已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成为影响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中国的农用地膜污染防治工作总体起步较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面临着政策不健全,监管有难度,执行不到位,回收、替代技术不成熟等困难和问题,防治任务依然艰巨。文章通过深入分析欧美与日本发达国家农用地膜推广使用方面的相关政策及标准,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农用地膜管理和回收经验,为今后制定出台适应中国国情的农用地膜管理政策提供参考。建议:(1)推进全程监管,出台相关法律规章,明确生产、流通、使用等各环节的监管责任,建立全程监管体系,从源头上杜绝脱标地膜进入市场、铺进农田;(2)推进源头减量,开展地膜覆盖技术适宜性评价,强化地膜使用控制,对水热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减少地膜覆盖或不再使用地膜,对资源禀赋较差的地区,提高地膜使用效率,降低使用强度;(3)推进回收利用,推动完善政府扶持、市场主导的农膜回收利用体系,探索农膜回收利用长效机制,推动建立区域性绿色补贴政策;(4)推进技术创新,依托科技平台,加大新产品、新设备的研发力度,加强可降解地膜产品和技术跟踪,制定完善评价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962.
为明确青岛市环境受体中PM_(2.5)的化学组分特征及来源,该研究于2016年在青岛市7个点位采集了PM_(2.5)样品,分析了PM_(2.5)中的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碳等组分的质量浓度,采用CMB模型估算法,估算了青岛市的一次源类、二次源类对PM_(2.5)的贡献,并结合排放源清单及系数分配得到综合的PM_(2.5)源解析结果。结果表明:青岛市环境受体中PM_(2.5)平均质量浓度为62μg/m~3。PM_(2.5)中占比较高的组分是OC(16.44%)、SO_4~(2-)(15.07%)、NO_3~-(11.27%)、NH_4~+(8.86%)和EC(5.21%)。OC/EC的年平均值为3.62,说明存在二次有机气溶胶污染;SO2-4/NO-3的年平均值为2.71,夏季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冬季重污染过程中主要离子呈现出累积的现象。夏季二次硫酸盐的贡献上升为第一位(24.7%);机动车尘四季的贡献均较高(17.5%~20.5%),燃煤在冬季(15.1%)、秋季(13.3%)贡献高,扬尘在春季(16.5%)、冬季(15.6%)贡献高。  相似文献   
963.
沸石强化热处理对土壤中铜和锌的固定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热处理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固定作用,从甘肃白银采集铜和锌污染土壤,研究了好氧和厌氧热处理法及沸石强化热处理法对土壤中铜和锌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好氧热处理相比,厌氧热处理对土壤中的铜和锌有更好的固定效果,且温度越高固定效果越好。在500℃时,厌氧热处理可使土壤中铜和锌的可氧化态和残渣态之和分别由原土样的31.7%和31.3%提高到93.3%和89.4%。在好氧条件下,在200~450℃范围内,是否添加沸石对土壤中铜和锌的固定效果并无明显影响;而在500℃时,添加沸石处理对重金属铜、锌的固定效果明显提高。在500℃时,与好氧热处理相比,添加沸石强化好氧热处理下铜和锌的弱酸可提取态质量比下降了12.7%和12.1%,而残渣态质量比增加了8.6%和12%。  相似文献   
964.
关于生态农业的研究,已经在农学、生物学、地理学等领域积累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大都着眼于生态农业的生产过程,即更多关注供给的角度,而很少从需求的角度来分析。本文从市场机制的角度出发,构建了消费者偏好与生产者策略的"传导模型",依据消费者对农产品生态敏感度的不同对其进行区分。对于"生态不敏感"的农产品,消费者对产品的生态敏感度低,这一偏好通过价格信号传导到生产者,使生产者采取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策略,对生态环境造成损耗;对于"生态强敏感"的农产品,消费者对产品的生态敏感度高,这一偏好能够通过价格信号传导到生产者,并使生产者采取生态化生产的策略,是绿色可持续的;对于"生态弱敏感"的农产品,市场存在分层现象,使得上述两种传导机制同时并存。消费者的偏好与愿意支付的溢价,生产者采用生态化生产方式的成本,以及证明产品品质的交易费用,是决定农产品生产能否在市场环境下自发实现绿色可持续的三个关键环节。培育绿色消费观念、提高生态农业的产出、健全产品质量监督体系是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三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965.
针对变压器故障类型判断及故障预警问题,从信号采集、信号消噪、特征量提取、故障诊断4个方面综述了基于可听声的变压器故障诊断技术研究的新进展,对其诊断效果及研究动向进行分析和展望。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在(1)变压器可听声产生机理研究及故障原因与趋势预测;(2)变压器声信号的消噪技术及频谱分析;(3)振动声信号的专家智能分析系统的研究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66.
为了研究大规模风电集中接入,高比例风火、电打捆外送给交直流混合电网稳定运行带来的风险,通过建立典型风、火电打捆交直流外送系统模型,从风机无功控制模式,风电场动态无功补偿,风、火电打捆比例以及直流闭锁故障等方面仿真分析了交直流混合电网中风电与直流运行的交互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风、火电打捆外送的交直流混合电网需要配备一定比例的常规电源,常规电源的强惯量和优良的无功电压支撑能较好地支持新能源发电并网运行,有利于降低电网系统电压的波动,减缓新能源发电波动性对电网直流运行的影响,提升电网直流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67.
松散状态下的饱和砂类土受剪切后出现静态液化现象,且受到细粒含量、颗粒级配、固结围压等因素的影响。而目前对于中密状态下砂类土的相关研究鲜有报道,特别对于细粒粒径的影响研究尚少。采用福建标准砂与三种不同粒径的石英粉进行混合,开展了一系列三轴不排水压缩试验。试验中保持所有土样的相对密度相同,相对密度控制为 50%,同时还考虑了细粒含量(FC = 10%,20%,30%)、围压(50,100,200 kPa)等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细粒含量下随着标准砂平均粒径与石英粉平均粒径比 Rd的增大(Rd = 10~65.76),最大孔隙比和最小孔隙比均有增大趋势;在细粒含量较低时(FC = 10% 和 20%),峰值偏应力随着 Rd的增大呈现近似线性递减关系,而在细粒含量较高时(FC =30%),峰值偏应力在 Rd达到某个临界值迅速下降,而后基本保持不变或者缓慢下降;中等密实状态的砂类土在高细粒含量的情况下可发生静态液化,且平均粒径比 Rd越大静态液化越容易发生,因此,评估饱和砂类土的强度需要考虑非塑性细粒粒径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68.
生物法脱除污水处理厂硫化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并研究了生物滴滤塔处理污水处理厂硫化氢气体的技术,分析了负荷、压降、温度等因素对生物法脱除硫化氢恶臭气体工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9.
介绍了袋式除尘新技术在机立窑烟气治理中的应用,多台机立窑采用一台唧玻纤袋除尘器集中除尘,其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可以说是机立窑玻纤袋除尘技术的重大突破,也是一次飞跃式的发展。文章对袋式除尘器的技术发展等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970.
不同季节对中庭火灾烟气沉降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模拟了典型中庭建筑火灾烟气的充填过程。对比了不同季节条件下(不同的顶棚温度和不同的室内温度)的烟气沉降过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顶棚温度不同的情况下,低温顶棚会加速烟气的沉降,烟气层的平均温度和碳黑浓度都降低,而高温顶棚则会减慢烟气的沉降,烟气层的平均温度和碳黑浓度则会升高。在不同的室内温度情况下,温度的变化对烟气的沉降速度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对烟气层的平均温度影响较大,低室温条件降低了烟气层的平均温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火灾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