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0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538篇
安全科学   134篇
废物处理   79篇
环保管理   125篇
综合类   895篇
基础理论   276篇
污染及防治   400篇
评价与监测   56篇
社会与环境   62篇
灾害及防治   9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以石家庄市显像管玻壳厂排放的铅尘为研究对象,通过在该玻壳厂周围土壤布点采样,较系统地研究了铅尘在大气和周围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规律,研究表明,用高斯模式能成功地预测铅尘在大气中的迁移扩散规律,玻壳厂周围土壤表层铅含量较大值出现在当地年主导风向(SSE,N)下风向,铅在土壤中的分布主要集中在0-20cm的耕作层,在20-40cm深度范围内,铅含量呈下降趋势,最大降幅达50%。  相似文献   
42.
石灰凝胶阻化剂防灭火技术在高硫矿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现有凝胶阻化剂防灭火机理的基础上 ,笔者针对我国高硫煤矿采空区发火特点 ,研制出石灰凝胶阻化剂的配方 ,并对其防灭火机理进行了详细探讨 ,确定了喷洒该种阻化剂的工艺过程及其应注意的问题。根据现场试验的测定数据表明 ,石灰凝胶阻化剂对高硫煤矿的防灭火效果好  相似文献   
43.
超声波处理石化厂剩余活性污泥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韩萍芳  殷绚  吕效平 《化工环保》2003,23(3):133-137
采用超声波处理石化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活性污泥。介绍了超声波对污泥的作用机理,初步研究了超声波处理污泥的影响因素。大功率超声波可以降解生物污泥,释放出其中的有机物。小功率超声波能够改善污泥的膨胀特性、提高污泥沉淀特性和脱水能力、降低污泥的含水率,达到减量的目的。经超声波处理并简单过滤的污泥滤液,COD达到4200mg/L左右,污泥含水率由94%降至85%左右。  相似文献   
44.
张佳华  孔昭宸 《灾害学》1996,11(2):71-75
通过高分辨率孢粉分析及烧失量、炭屑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结合14C、古地磁等,对北京房山东甘池15000a以来植被变化和环境变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特别强调气候变化的灾害性突变事件。初步得知约在14100~14000aB.P.前后曾出现与哥得堡反转相对应的事件,在10000aB.P.左右出现类似与新仙女木事件相对应的事件,在大约5770aB.P.和4560aB.P.左右及2850~2650aB.P.出现了大暖期的突然降温事件。  相似文献   
45.
在环境评价中,污染源强的确定对环境影响因素评价的分析结果有重要作用。对锅炉房污染物排放的分析表明,影响锅炉房大气污染物的主要因素有燃料的构成、发热量和燃烧方式等。确定锅炉房大气污染物的方法主要有物料衡算法、实测法和经验系数法。在这三种方法中,物料衡算法被普遍采用。在确定锅炉房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时,也可以采用物料衡算法和实测法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6.
非饱和土边坡稳定的安全分析及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笔者基于基质吸力和土抗剪强度之间的关系和非饱和土力学理论 ,以基质吸力问题为中心 ,通过工程实例对影响非饱和土边坡滑动的各种内在及外界因素进行了参数分析 ,尤其对降雨入渗和裂隙影响的定量分析新进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非饱和土边坡稳定分析应加强考虑基质吸力对抗剪强度的折减影响 ,修正极限平衡方法对考虑降雨入渗 ,裂隙影响及暂态渗流的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研究具有工程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7.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地表水中11种酚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地表水中11种酚类化合物的方法。水样经过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富集,以HLB柱为萃取柱,乙腈(含1%乙酸)为洗脱剂,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定量。该方法在0.5~5.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6~0.999 9,11种酚类化合物的纯水加标回收率为82.0%~111%,地表水加标回收率为98.5%~116%,精密度为3.58%~4.67%,检出限为1×10-4~5×10-4mg/L,该方法简单实用、准确可靠,可用于地表水中酚类化合物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48.
为了更全面、准确地评价土壤中金属元素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研究土壤中金属元素在结肠阶段的生物可给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集我国一些地区的6种土壤,利用in vitro方法(PBET和SHIME联用)研究土壤中Cu、Zn、Mn在胃、小肠、结肠阶段的生物可给性。研究显示,土壤中Cu、Zn、Mn在胃阶段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23.8%~63.0%、21.2%~64.4%、11.7%~35.6%;从胃阶段到小肠阶段,土壤中Cu的生物可给性提高了0.4%~14.4%,而土壤中Zn在小肠阶段的生物可给性降低了6.7%~38.7%。结肠阶段,土壤中Cu、Zn、Mn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2.4%~12.9%、5.7%~18.7%、6.2%~18.9%,与小肠阶段相比,分别降低了21.7%~56.9%、0.4%~36.8%、4.5%~19.1%。结果表明,在肠道微生物存在的情况下,土壤中Cu、Zn、Mn在结肠阶段有较低的人体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49.
以聚氯乙烯离心母液废水中含量较高的3种有机物(聚乙烯醇、异辛醇和α-甲基苯乙烯)作为目标物,考察臭氧氧化工艺对3种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同时考察反应时间、臭氧投加量和初始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臭氧氧化处理3种废水的最佳反应时间和臭氧投加量分别为:聚乙烯醇25 min,136 mg/L;异辛醇60min,312 mg/L;α-甲基苯乙烯60 min,32 mg/L。在此条件下,3种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98%、85%和95%。此外,碱性条件有助于臭氧氧化工艺对3种有机物的降解。产物分析结果表明,经臭氧氧化,聚乙烯醇断链后进一步反应生成了草酸单乙酯,异辛醇和α-甲基苯乙烯分别生成了和苯乙酮。  相似文献   
50.
Azo dyes are recalcitrant and refractory pollutants that constitute a significant menace to the environment. The present study is focused on exploring the capability of Bacillus sp. strain UN2 for application in methyl red (MR) degradation. Effects of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pH of medium, temperatur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dy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medium) were studied in detail. The suitable pH and temperature range for MR degradation by strain UN2 were respectively 7.0–9.0 and 30–40 °C, and the optimal pH value and temperature were respectively 8.0 and 35 °C. Mg2+ and Mn2+ (1 mM) were found to significantly accelerate the MR removal rate, while the enhancement by either Fe3+ or Fe2+ was slight. Under the optimal degradation conditions, strain UN2 exhibited greater than 98 % degradation of the toxic azo dye MR (100 ppm) within 30 min. Analysis of samples from decolorized culture flasks confirmed biodegradation of MR into two prime metabolites: N,N′dimethyl-p-phenyle-nediamine and 2-aminobenzoic acid. A study of the enzymes responsible for the biodegradation of MR, in the control and cells obtained during (10 min) and after (30 min) degradation,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activities of azoreductase, laccase, and NADH-DCIP reductase. Furthermore, a phytotoxicity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germination inhibition was almost eliminated for both the plants Triticum aestivum and Sorghum bicolor by MR metabolites at 100 mg/L concentration, yet the germination inhibition of parent dye was significant. Consequently, the high efficiency of MR degradation enables this strain to be a potential candidate for bioremediation of wastewater containing M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