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36篇
  免费   5919篇
  国内免费   29382篇
安全科学   3307篇
废物处理   1111篇
环保管理   2451篇
综合类   39375篇
基础理论   5093篇
环境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8328篇
评价与监测   2226篇
社会与环境   1238篇
灾害及防治   1202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474篇
  2022年   1322篇
  2021年   1220篇
  2020年   1737篇
  2019年   2480篇
  2018年   2713篇
  2017年   2804篇
  2016年   2484篇
  2015年   3145篇
  2014年   3800篇
  2013年   4350篇
  2012年   4182篇
  2011年   3969篇
  2010年   3475篇
  2009年   3443篇
  2008年   3149篇
  2007年   2975篇
  2006年   2488篇
  2005年   1890篇
  2004年   1565篇
  2003年   1259篇
  2002年   1072篇
  2001年   1011篇
  2000年   1127篇
  1999年   994篇
  1998年   708篇
  1997年   660篇
  1996年   681篇
  1995年   611篇
  1994年   411篇
  1993年   329篇
  1992年   361篇
  1991年   313篇
  1990年   256篇
  1989年   222篇
  1988年   157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81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58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46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制备了以KNbO3为载体材料的Co(OH)2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表征,分析了材料的组成成分、组成形态进而确定了其为核壳结构形貌的KNbO3@Co(OH)2.利用合成的样品作为催化剂活化过一硫酸盐(peroxymonosulfate,PMS)来降解帕珠沙星(pazufloxacin,PZF),结果表明制备的催化剂对PZF的去除效率显著增加.讨论了不同初始PMS剂量对降解效率的影响,发现随着PMS增加可活化生成更多的硫酸根自由基(sulfate radicals,SO4·-)和羟基自由基(hydroxyl radicals,HO·)来降解PZF,但继续增大PMS用量降解效率未见明显提升.酸性和中性pH值条件下利于反应活化PMS降解PZF,而碱性体系减缓反应,甚至强碱体系更易形成Co(OH)2沉淀不利于反应体系中活性组分CoOH+的形成,大大抑制了催化性能.此外,在体系中加入淬灭剂叔丁醇(tert-Butanol,TBA)或者乙醇(ethanol,ETOH)进行自由基的淬灭实验,结果表明SO4·-自由基为体系降解PZF过程中主要贡献的自由基,而HO·自由基的贡献较少.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5次循环之后仍能在10 min之内完全去除PZF.本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为制备其他载体的Co(OH)2核壳结构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将该催化剂结合高级氧化技术应用到水体新兴有机污染物净化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2.
以北部湾独流入海河流南流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2000年和2015年遥感数据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以及社会经济等数据,采用CLUE-S模型对未来2030年生态保护情景、自然增长情景以及粮食安全情景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了模拟预测,在此基础上采用InVEST模型对流域过去和未来不同情景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评估,探讨了流域生物多样性的生境质量和生境退化程度.结果表明:2000~2015年南流江流域建设用地、园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呈现出增加趋势,其中建设用地的增幅最大,而耕地和林地减幅最大.流域土地系统中共存在着34种土地网络转移流关系,上游存在24种,中游20种,下游28种,耕地与建设用地、耕地与林地以及林地与园地之间的转换占到流域总土地利用变化的70.74%.CLUE-S模型模拟未来土地利用的Kappa系数达到0.86,表明模型模拟未来情景的土地利用精度满足要求.2000年、2015年、2030年生态保护情景、2030年自然增长情景以及2030年粮食安全情景流域生境质量总得分和平均得分分别为866630,900357,921055,876231,865370和0.7457,0.7747,0.7925,0.7539,0.7466.2030年3种情景的中上游和下游地区生物多样性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改善趋势,而中游地区则表现出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83.
基于RF-LSTM的鸡舍恶臭气体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鸡舍氨气为研究对象,对鸡舍氨气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随机森林算法(RF)对影响鸡舍氨气浓度的环境变量进行重要性排序,选取温度、湿度、光照、气象温度、降雨量作为模型的输入变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鸡舍氨气浓度预测模型,并将提出的预测模型应用于江苏省宜兴市某养鸡场的氨气浓度预测中,并与LSTM模型、RF-Elman模型和RF-BP模型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基于RF-LSTM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其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9183、4.9637%和1.4262;同时,为了验证该模型的性能,本文还实现了不同时间尺度的鸡舍氨气浓度预测,提前2h、3h、4h、5h氨气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1.6218、2.1991、2.8553和3.0677.本文提出的预测模型提高了鸡舍氨气浓度的预测精度,可为减少鸡舍恶臭气体排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4.
道路是城市重要的交通纽带,一旦发生积水内涝,将导致城市交通瘫痪,甚至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山地城市道路普遍存在纵坡大、雨水口截留效率低等突出问题,发生积水内涝和马路洪水的风险较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利用透水边带提高大纵坡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截留效率的方法。在实验室搭建了城市单车道物理试验模型(比例1∶1),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透水面积比、不同重现期降雨条件下透水边带对雨水径流的截留效率,并与传统道路雨水口截留能力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相同透水面积比条件下,雨水径流截留能力随着重现期的增大而减小;相同重现期条件下,雨水径流截留能力随着透水面积比的增加而增大,在重现期P=5 a时,透水边带面积比从12.5%增加到50%,雨水径流截留率从72.3%增加到79.3%。与传统雨水口截留能力相比,增加透水边带后雨水径流截留能力可提高30%左右。因此,大纵坡城市道路在不影响交通安全的条件下,可根据道路空间布局特征,通过设置透水边带来提高雨水径流的截流效率。  相似文献   
85.
杨正  李俊奇  王文亮  车伍  俱晨涛  赵杨 《环境工程》2020,38(4):10-15,38
海绵城市建设是在继承我国古代先贤智慧和参考国外经验,系统总结我国雨洪管理领域长期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水系统实际问题提出的城市发展方式,其核心是构建基于绿灰结合的现代城市雨洪控制系统,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综合措施,实现"治涝"与"治黑"等多重目标。低影响开发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海绵城市核心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低影响开发与海绵城市的内涵与联系,对于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落实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科学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6.
陈伟  赵杨  杨正  车伍  闫攀 《环境工程》2020,38(4):16-20
1968年美国开始推行洪涝保险计划,不断完善对洪涝风险的研究,并逐步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洪泛区管理体系,而洪涝风险分析在洪涝保险、城市规划、土地开发、应急管理等领域广泛应用。纽约市在经历了多次飓风侵害,尤其是2012年飓风桑迪(Sandy)之后,意识到城市绿地在极端暴雨事件时对雨洪调蓄的重要作用,经过持续的研究实践,提出了基于洪涝风险分析的城市绿地规划设计要求。基于总结美国纽约市在飓风桑迪影响下对洪涝风险图的调整,及其对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相关要求,提出其对我国洪涝风险管控及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87.
近年来,我国建筑垃圾产量不断增加,全国600多座大中城市中有70%被垃圾所包围,其中建筑垃圾贡献率达到40%,而相比于部分发达国家,我国尚缺少针对于建筑垃圾的全过程实时监测与智能管控手段。将"BIM+GIS"技术引入建筑垃圾监管领域,并基于此技术建立建筑垃圾实时监测与智能管控信息管理平台,可实现对建筑垃圾的精准管控。  相似文献   
88.
以青岛市海绵城市典型项目区为研究区,通过收集、整理和概化汇水区资料,构建了研究区降雨径流模型——SWMM模型。利用2018年雨季的降雨-径流实时监测数据,进行了模型关键参数的率定和模型验证,研究了海绵城市建设在削减径流量、增加入渗与滞蓄雨量方面的定量效果。结果显示:海绵改造后,不同降雨强度下形成径流的雨量占总雨量的平均比例由56%下降至29%;下渗雨水的平均比例由40%增加至60%,滞蓄深度由0.63 mm增加至5 mm。海绵改造前后研究区场降雨径流总量控制率变化显著,当以1~10年一遇的短历时(120 min)设计降雨作为模型边界条件进行模拟时,海绵化改造后场次降雨径流总量控制率提高了26%~34%,认为研究区基本达到了海绵城市关于水量控制的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89.
To clarify the aerosol hygroscopic growth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PRD)region,integrated observations were conducted in Hesha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from October 19 to November 17,2014.The concentrations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PM_(2.5),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and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The mean value of PM_(2.5) increased from less than 35(excellent) to 35-75 μg/m~3(good) and then to greater than 75 μg/m~3(pollution),corresponding to mean PM_(2.5) values of 24.9,51.2,and 93.3 μg/m~3,respectively.The aerosol scattering hygroscopic growth factor(f(RH = 80%)) values were 2.0,2.12,and 2.18 for the excellent,good,and pollution levels,respectively.The atmospheric extinction coefficient(σext)and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f aerosols(σ_(ap)) increased,and the single scattering albedo(SSA)decreased from the excellent to the pollution levels.For different air mass sources,under excellent and good levels,the land air mass from northern Heshan had lower f(RH) and σ_(sp) values.In addition,the mixed aerosol from the sea and coastal cities had lower f(RH) and showed that the local sources of coastal cities have higher scattering characteristics in pollution periods.  相似文献   
90.
The performance of Ce-OMS-2 catalysts was improved by tuning the fill percentage in the hydrothermal synthesis process to increase the oxygen vacancy density. The Ce-OMS-2 samples were prepared with different fill percentages by means of a hydrothermal approach (i.e. 80%, 70%, 50% and 30%). Ce-OMS-2 with 80% fill percentage (Ce-OMS-2-80%) showed ozone conversion of 97%, and a lifetime experiment carried out for more than 20?days showed that the activity of the catalyst still remained satisfactorily high (91%). For Ce-OMS-2-80%, Mn ions in the framework as well as K ions in the tunnel sites were replaced by Ce4+, while for the others only Mn ions were replaced. O2-TPD and H2-TPR measurements proved that the Ce-OMS-2-80% catalyst possessed the greatest number of mobile surface oxygen species. XPS and XAFS showed that increasing the fill percentage can reduce the AOS of Mn and augment the amount of oxygen vacancies. The active sites, which accelerate the elimination of O3, can be enriched by increasing the oxygen vacancie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increasing ozone removal can be achieved by tuning the fill percentage in the hydrothermal synthesis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