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4篇
  免费   714篇
  国内免费   1712篇
安全科学   794篇
废物处理   152篇
环保管理   444篇
综合类   3893篇
基础理论   738篇
污染及防治   548篇
评价与监测   323篇
社会与环境   342篇
灾害及防治   266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385篇
  2021年   397篇
  2020年   430篇
  2019年   299篇
  2018年   258篇
  2017年   305篇
  2016年   243篇
  2015年   391篇
  2014年   380篇
  2013年   466篇
  2012年   513篇
  2011年   479篇
  2010年   424篇
  2009年   394篇
  2008年   367篇
  2007年   284篇
  2006年   340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环境标准作为改善环境质量行之有效的手段,是实施污染减排的重要途径。针对天津市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现状及问题,以天津市工业污染源为研究对象,从大气和水两方面入手,采用系统的数据分析方法,甄选出大气、水污染物中贡献率较大的行业以及特征污染因子的典型污染行业,从而提出天津市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的方向。  相似文献   
992.
为了解土壤动物在植物修复多环芳烃类化合物过程中的作用,采用盆栽试验法,对比研究了蚯蚓(Pheretima sp.)活动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修复土壤菲污染的影响效应以及各种生物、非生物因子在植物修复菲污染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在20.05-322.06mg·kg^-1菲污染水平范围内,与相同污染水平下无蚯蚓作用的菲污染土壤中生长的植株相比,蚯蚓活动促进修复植物高羊茅的生长:试验期间(72d),修复植物的单株生物量增加9.74%~21.53%,根冠比增加17.26%~21.44%。添加蚯蚓72d后,种植高羊茅的菲污染土壤中,菲的去除率高达61.70%~88.78%,其平均去除率(77.38%)比无蚯蚓活动的土壤-植物系统中的(68.36%)提高了9.02%,比无植物生长的对照组土壤(22.57%)提高54.81%。各种生物(如植物代谢、植物积累、动物积累、微生物降解、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等)、非生物(如渗滤、吸附、光解、挥发等)因子中,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对菲去除的平均贡献率(47.81%)最为突出,比无蚯蚓活动时(42.08%)提高5.73%。说明蚯蚓活动可强化土壤.植物系统对土壤菲污染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993.
太湖北部流域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太湖北部流域主要河网区水质受该流域地质状况、岩石和土壤的化学风化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对太湖北部流域河网区主要河道水体中的主要离子进行了采样研究。结果表明:太湖北部流域水体中的TDS平均值为355.74mg·L-1,变化范围为276.08--681.54mg·L-1,其中ca2+和HCO3-是占绝对优势的离子,分别占阳离子和阴离子总量的46.2%和48.9%;其次是Na+和SO42-,分别占阳离子和阴离子总量的35.9%和27.5%。进而判断出该流域水化学类型是以碳酸盐岩石和蒸发岩来源为主的HCO3-Ca2+-Na+型。再从离子的自然起源和人类活动角度分别对水化学类型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一方面利用吉布斯分布模式投点作图得出结论:其离子自然起源的优势机制是岩石的风化作用,而蒸发一结晶和大气降水的输入作用十分微弱,这与该流域的水文、地理、地质背景相一致;另一方面通过SPSS软件的相关关系分析得出结论:NO3-、SO42-、心、ca2+和Mg2+的相关性较强,与cl‘也呈正相关,说明水体中这些主要离子都具有共同的来源,其中NO3-的较高含量(平均值为14.74mg·L-1)反映了该流域受人类影响较大。尤其是NO3-与sO42-的相关性达到0.83,再次说明氮污染对该流域水体的酸化和水质变化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94.
通过盆栽试验,对土壤采用添加25%土壤改良剂、以及添加12.5%改良剂和12.5%腐殖质的2种处理方式,研究Arkadolith土壤改良剂对冰草(Agropyron desertorum)、沙打旺(Astragalus huangheensis)和准格尔苜蓿(Medicago sativa cv "Zhonggeer")3种沙生牧草的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牧草中,植株高度、生长力、发芽力以及产量都较土壤改良前有所增强,沙打旺和准格尔苜蓿的生长状况要明显好于冰草。含有多种矿物成分的Arkadolith土壤改良剂不仅可以改良贫瘠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牧草的增产,而且还可以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降低成本,做到绿色环保,因此其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95.
稻壳制备的生物质炭对红壤和黄棕壤酸度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采用低温热解方法制备稻壳炭,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稻壳炭在20 g.kg-1加入量水平下对酸性红壤和黄棕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加入稻壳炭后,红壤和黄棕壤的pH值均较不加稻壳炭的对照处理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加入稻壳炭降低了红壤和黄棕壤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含量,增加了土壤的交换性盐基数量,提高了土壤的盐基饱和度。加入稻壳炭能显著降低红壤和黄棕壤中有毒形态铝含量。稻壳炭对红壤酸度的改良效果优于黄棕壤。  相似文献   
996.
分别以2株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单细胞株PCC7806和群体株XW01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有机磷农药敌敌畏(DDV)对水华蓝藻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BG11培养液中,高浓度(≥50 mg·L-1)DDV抑制群体株XW01生长,低浓度(≤10 mg·L-1)DDV则促进XW01生长.单细胞株PCC7806比群体株XW01对DDV的作用更敏感,≥10 mg·L-1DDV即可抑制PCC7806的生长.低浓度DDV的促生长作用并不是DDV增加磷营养所致.在缺磷培养条件下,低浓度(≤50 mg·L-1)DDV对微囊藻具有更明显的促生长作用.DDV对微囊藻胞内和胞外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有促进作用. DDV残留一旦进入水体将可能对蓝藻水华的形成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1996~2005年渤海湾近岸海域海水镉、汞、铅和石油烃浓度变化的分析,发现海水中镉浓度呈明显上升趋势,汞、铅和石油烃则无明显变化趋势.加速生命试验法模型(Accelerated Life Testing model)的研究显示,1996~2005年渤海湾近岸海域海水镉、汞和铅平均浓度均已超过其对渤海湾常见渔业资源生物的安全浓度.镉、汞、铅和石油烃对生物的长期致死率鱼类分别为4.5%、16.3%、0.0%和12.0%,甲壳类为0.4%、7.9%、0.3%和6.6%,双壳类为10.5%、0.2%、0.2%和2.3%.效应加和模型(Independence Action model)的估算表明,在镉、汞、铅和石油烃组成的复合污染条件下,渤海湾常见鱼类、甲壳类和双壳类的长期死亡率分别为29.7%、14.6%和12.9%,其种群增长率分别降低约6.4%、14.6%和12.9%.与镉、汞、铅和石油烃单种污染物暴露相比,其复合污染导致的渤海湾常见渔业资源生物种群(鱼类、甲壳类和双壳类)增长率的降低更明显.因此,复合污染是导致渤海湾渔业资源衰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8.
铜陵新桥矿区土壤中耐Cu微生物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安徽铜陵新桥矿区富Cu的污染土壤,充分利用微生物受自然环境重金属胁迫而产生耐性这一特点,进行土壤中耐Cu微生物的筛选研究。实验过程中分别配制三种不同的培养基,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培养基。在水浴恒温振荡器中对土壤中耐受重金属的微生物进行驯化,将得到的对Cu2+耐受性最高的液体培养基作为菌源,在琼脂平板培养基上进行划线分离,并将得到的纯菌株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形态观察,菌种经试管斜面富集培养后保存在4℃冰箱中以便后续使用。研究发现,土样中细菌和真菌对Cu的耐受性低,最高耐受质量浓度分别只达到500mg·L-1和1100mg·L-1。而放线菌表现出Cu高耐受性,分离得到的放线菌耐受Cu的质量浓度最高达到10000mg·L-1,初步鉴定该放线菌株为链霉菌属。该放线菌菌种可能同时对Cu有吸附降解特性,具有成为污染土壤生物治理的高效耐受吸附菌种的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99.
1000.
上海市固体废物处置中心作为上海市首个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的集约化处置基地,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关于落实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结合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运输、预处理及处置的全过程安全生产管理的需求,提出了环保企业“4全-3S-2E-1H”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具体阐述了环保企业如何围绕“4全-3S-2E-1H”模式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对我国环保企业的安全标准化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