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8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662篇
安全科学   430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159篇
综合类   1603篇
基础理论   307篇
污染及防治   59篇
评价与监测   111篇
社会与环境   149篇
灾害及防治   10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以位山试验站典型农田为对象,利用位山站2005-10-10~2006-06-10日的实验观测数据,探讨了冬小麦整个生长期农田的热、碳通量特征,并运用SiB2(simple biosphere model Version2)模型对热、碳通量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农田的热、碳通量在冬小麦生长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这些通量的最大值基本出现在正午前后;热、碳通量的日际变化也较明显,其中净辐射与潜热通量在冬小麦不同生长期表现为:越冬期拔节抽穗期灌浆成熟期;感热通量表现为:拔节抽穗期灌浆成熟期越冬期;而CO2通量为:越冬期灌浆成熟期拔节抽穗期.对以上通量及地表温度的模拟表明,SiB2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冬小麦生长期中农田热、碳通量及地表温度,净辐射、潜热通量、感热通量、CO2通量与地表温度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一致性较好,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达0.985、0.637、0.481、0.725、0.499与0.877,其中感热通量与CO2通量模拟偏差较大.另外,按冬小麦生长期分阶段对农田以上分量模拟结果表明,SiB2模型在冬小麦拔节抽穗期模拟效果最好,并发现模型对叶面积指数敏感.  相似文献   
992.
碳气凝胶复合TiO_2光催化降解甲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碳气凝胶复合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并利用此复合催化剂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甲苯进行了光催化降解研究,考察了甲苯初始浓度、相对湿度、紫外光能量对降解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采用过滤-气浮-活性炭吸附-消毒的处理工艺处理矿井水,出水水质达到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出水可用于洗浴,其处理过程为煤矿矿井水回用提供了参考实例。  相似文献   
994.
以无水乙醇和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硅藻土复合材料,利用DSC,TGA,XRD,SEM和比表面积测试仪等仪器对纳米复合粒子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当硅藻土质量为0.6 g时,在温度400℃下可制得锐钛型TiO2.  相似文献   
995.
介绍了玻璃电极法测定溶液中pH值的原理和详细的分析路径.  相似文献   
996.
岳钦艳  原爱娟  李倩  高宝玉  李静 《环境科学》2009,30(5):1487-1492
以污泥和膨润土为原料,硫酸为酸化剂制备了酸化污泥膨润土颗粒.对制得的样品进行了比表面积和SEM等表征,并用于染料活性翠蓝的脱色.考察了pH值、投加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的影响,并进行了方程的拟合,计算了热力学参数(ΔH0、ΔS0、ΔG)和吸附活化能Ea.结果表明,酸化污泥膨润土颗粒对活性翠蓝的吸附量随温度和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其吸附动力学更适于伪二级动力学方程所述规律,吸附速率大小为313 K>303 K>293 K;吸附活化能较低,为5.52 kJ·mol-1,说明吸附过程以物理吸附为主.同时ΔH0>TΔS0和ΔG>0表明整个吸附过程活化焓的影响大于活化熵,且属于非自发反应.  相似文献   
997.
金发草对土壤中菲、芘的修复机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潘声旺  魏世强  袁馨  曹生宪 《环境科学》2009,30(5):1273-1279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岩生植物金发草(Pogonatherum paniceum L.)对土壤中芘、菲的去除效果与修复机制.结果显示,在试验浓度范围(20~322 mg·kg-1)内,种植金发草能有效去除土壤中芘、菲污染. 70 d后,菲、芘去除率分别为50.97%~86.77%、 46.45%~76.7%;比对照1(加0.1% NaN3)高63.56%、 58.6%,比对照2(无NaN3)高46.09%、 42.92%.金发草能吸收、富集部分菲和芘,根、茎叶组织中菲、芘含量随菲、芘添加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且根部大于茎叶部、芘大于菲,但生物浓缩系数却逐渐减小.修复过程中,非生物因子、植物代谢、富集、微生物降解对菲的去除率分别为5.1%、 0.32%、 4.22%、 17.47%,对芘的去除率分别为2.56%、 4.27%、 2.01%、 15.68%;植物-微生物间的交互作用对菲、芘的去除率分别为41.56%、 36.64%.说明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是金发草修复土壤中菲芘污染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98.
A/A系统反硝化除磷的强化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振  袁林江  刘爽 《环境科学》2009,30(10):2975-2980
利用厌氧/缺氧(A/A)SBR,试验研究了选择和富集反硝化除磷菌(DPB)的条件.结果表明,采用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充分分开的两段进水方式运行,当厌氧段进水COD与缺氧段投加硝酸盐质量浓度为300 mg.L-1、50 mg.L-1,pH值约为7.0时,DPB可快速成为系统中的优势菌群,系统可达到良好的反硝化聚磷效果;将前述系统改变为一段进水方式运行后,系统仍具有良好的反硝化聚磷效果.在进水磷浓度同为20 mg.L-1下,在缺氧段投加磷的运行方式比在厌氧段投加磷的运行方式更能提高系统的除磷能力.  相似文献   
999.
NO_3~-和NO_2~-作为电子受体时的反硝化除磷实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BR厌氧/缺氧运行方式,研究了NO- 3和NO- 2作为电子受体时的反硝化除磷效能及ORP与pH作为反硝化除磷过程控制参数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反硝化除磷过程中COD、磷酸盐、电子受体浓度与体系pH和ORP的变化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在厌氧阶段,当释磷结束时,pH值平台的出现指示了释磷的结束;在缺氧阶段,吸磷结束后,ORP出现拐点,标志着缺氧吸磷的完成.另外,考察了2种电子受体(NO- 3和NO- 2)反硝化除磷的效能.在以NO- 3为电子受体的反应中,在缺氧初期30 min反应中,平均摄磷速率为32.68 mg/(L·h),每吸收1 mg PO3- 4-P 约消耗1.14 mg NO- 3-N.在以NO- 2为电子受体的反应中,在缺氧初期30 min反应中,平均摄磷速率为17.66 mg/(L·h),每吸收1 mg PO3- 4-P 约消耗1.57 mg NO- 2-N.综上,提出pH和ORP可以作为2种电子受体(NO- 3和NO- 2)反硝化除磷的实时控制参数,并且,以NO- 3为电子受体系统在摄磷方面优于NO- 2电子受体系统.  相似文献   
1000.
丽江市夏季降水化学组成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运用相关分析、趋势分析、海盐示踪法和HYSPLIT模型,对2006-05-23~2006-07-02云南丽江市夏季降水常量离子的化学特征分析表明,降水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SO2-4>Ca2+>Cl->NO-3>Na+>K+>Mg2+,其中SO2-4和Ca2+是夏季降水中的高浓度离子,分别占离子总浓度的65.5%和15.6%;13次降水中阴离子总浓度显著高于阳离子总浓度.夏季降水中SO2-4∶NO-3变化范围为7.2~37.1, 平均值为15.7, 表明SO2-4为该区降水酸度的主要贡献者.由于离子在大气中的相互反应和来源的相似性,离子间相关性水平较好,其中SO2-4和NO-3的相关系数为0.74;离子浓度与同期降水和平均风速表现负相关.研究区夏季降水中NO-3、 SO2-4、 K+、Ca2+主要是陆源物质输入,NO-3、 SO2-4、 K+、Ca2+、Mg2+和Cl-陆源物质贡献比例依次为100%、 98.8%、 96%、 99.3%、 46.7%和50.3%.人类经济活动导致的一些污染是该区大气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丽江周边工业区的污染物质主要通过局地环流输入,南亚、东南亚和我国东南沿海工业区的污染物质主要随季风环流输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