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5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600篇
安全科学   143篇
废物处理   61篇
环保管理   169篇
综合类   992篇
基础理论   294篇
污染及防治   443篇
评价与监测   145篇
社会与环境   104篇
灾害及防治   8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12.
Sewage sludge (SS) and deinking sludge (DS) were used to comparatively study the hydrothermal dewatering of sludge with different components. For a better overview, an insight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dewaterability of hydrothermal sludge was provided. Results found that not all kinds of sludge were suitably conditioned by hydrothermal treatment (HT) in term of the elevation of dewaterability. Higher hydrothermal temperature tended to enhance the dewaterability of SS rather than DS, which was supported by the variation of thei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including water distribution, bonding energy,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 (EPS), particles size, acid functional groups and zeta potential in this study). In addition, the changes in surface morphology suggested that the reverse effect of HT on sludge dewaterability was mainly due to their dewatering behavior. For SS, the destruction of EPS structure leaded to the release of bound water, thereby strengthening sludge dewatering. Conversely, “Bridging effect” generated by lignocellulose in DS was beneficial for sludge dewatering; however, the increasing hydrothermal temperature degraded part of lignocellulose and weakened “bridging effect”, finally resulting in worse dewaterability of DS.  相似文献   
13.
环境污染易引起大豆种植区域出现过敏原P34蛋白基因变异情况,当前蛋白基因检测方法不能满足检测需求,提出基于探针引物的大豆过敏原P34蛋白基因荧光PCR定量检测技术,针对大豆过敏原特异性基因P34蛋白基因序列进行设计;通过DNA提取、浓度测定,荧光定量PCR检测,实现大豆过敏原P34蛋白基因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准确检测出包括环境污染区域在内的大豆食品过敏原P34蛋白基因成分,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满足市场监督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对于正处于发展中状态的中国来说,旅游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主导性力量之一,并且越来越多旅游资源得到了极大开发利用,为提高当地经济水平起到了奠定性作用。然而基于调查却发现在此期间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部分地区在进行旅游规划设计时过于强调经济效益,明确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再加上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特点,极容易为生态环境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而这就需要相关人员能够充分引起自身对该方面内容重视程度,促使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实现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The effect of varying SDS concentration in a 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apillary chromatographic system (MECC) is investigated. In addi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cyclodextrin as modifier to the electrophoretic medium, containing SDS and a phosphate-borate buffer, is shown to give satisfactory separation of the seven selected PAHs.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is increased with the addition of -cyclodextrin.  相似文献   
16.
焦作市区大气污染状况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九五”期间焦作市区的大气污染监测资料,对市区大气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赤潮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赤潮已成为一种严重的海洋灾害 ,引起沿海国家和地区的重视 ,并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从赤潮发生的机理、赤潮管理与减灾等方面论述了赤潮研究的现状 ,并提出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水体中重要污染元素化学形态分析研究方法及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虹  邓勃 《干旱环境监测》1995,9(4):205-215
概述了元素化学形态分析的意义、概念和范围,元素化学形态分析与模拟计算方法,并分别对某些重要元素的化学形态分析方法的进展作了综述,介绍了115篇文献。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方法合成颗粒状的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选用丙烯酰胺(Am)和氯化[N,N,N-三甲基乙醇丙烯酸酯]盐(AQ)两种单体,研究反应体系的特征及影响分子量的基本因素,诸如温度、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分散剂浓度、水相和油相的体积比(Vw/Vo)对分子量的影响。为了选择出最佳原料比,本文对两种单体的原料比进行了研究。实验中还发现亚硫酸钠是一种优良的缩短反应诱导期、加速反应进程的试剂。  相似文献   
20.
天津地区大气污染状况和气溶胶硫酸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们于1980—1981年对天津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做了同步监测,对天津市大气污染状况,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盐的过程及其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做了研究。以超C_i几率和的方法处理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大气污染以早晨最严重,傍晚次之,中午较轻:冬季比夏季污染严重。各种污染物中以硫酸盐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最大,总颗粒物次之。当大气相对湿度大于70%时,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比较突出。颗粒物中的苯溶物对大气能见度有一定的影响。城市中相对湿度高时硫酸盐浓度大,可能是产生冬季烟雾事件的原因。下风方向的硫酸根浓度与二氧化硫浓度的比值和硫酸根含硫浓度与大气总硫浓度的比值均比上风方向相应的数值高,说明城市燃煤烟气是硫酸盐的来源。城市中硫酸根浓度与二氧化硫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77,硫酸根与颗粒物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95。在形成硫酸根的过程中二氧化硫浓度和颗粒物可能有贡献。以一维有源简化模式估算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根的速率常数,约为2.3±1.1%/hr,冬季约1.5%/hr。二氧化硫的迁移距离约为17—340k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