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492篇 |
免费 | 7146篇 |
国内免费 | 2941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971篇 |
废物处理 | 635篇 |
环保管理 | 2814篇 |
综合类 | 40785篇 |
基础理论 | 5271篇 |
污染及防治 | 7035篇 |
评价与监测 | 2601篇 |
社会与环境 | 1768篇 |
灾害及防治 | 11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1篇 |
2023年 | 865篇 |
2022年 | 1832篇 |
2021年 | 1879篇 |
2020年 | 2571篇 |
2019年 | 2683篇 |
2018年 | 2741篇 |
2017年 | 3055篇 |
2016年 | 2563篇 |
2015年 | 3186篇 |
2014年 | 3667篇 |
2013年 | 4227篇 |
2012年 | 4617篇 |
2011年 | 4129篇 |
2010年 | 3824篇 |
2009年 | 3574篇 |
2008年 | 3123篇 |
2007年 | 3191篇 |
2006年 | 2646篇 |
2005年 | 2003篇 |
2004年 | 1600篇 |
2003年 | 1178篇 |
2002年 | 1012篇 |
2001年 | 1011篇 |
2000年 | 1011篇 |
1999年 | 748篇 |
1998年 | 468篇 |
1997年 | 435篇 |
1996年 | 465篇 |
1995年 | 427篇 |
1994年 | 270篇 |
1993年 | 203篇 |
1992年 | 290篇 |
1991年 | 271篇 |
1990年 | 229篇 |
1989年 | 199篇 |
1988年 | 146篇 |
1987年 | 70篇 |
1986年 | 74篇 |
1985年 | 55篇 |
1984年 | 59篇 |
1983年 | 43篇 |
1982年 | 46篇 |
1981年 | 37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3篇 |
1972年 | 5篇 |
1971年 | 5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究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微米硼的氧化层结构特征。方法 利用高温水浴浸泡处理去除原料微米硼的表面氧化层,然后在恒温恒湿条件下对微米硼进行加速氧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加速氧化后硼颗粒的氧化层厚度及组成进行分析,总结表面氧化层结构及成分组成变化规律,揭示温湿度条件下微米硼的氧化机制。结果 微米硼经高温水浴浸泡处理后,表面氧化层去除率达到50%。随着加速氧化时间的延长,硼颗粒氧化层的厚度逐渐增大,由内向外硼颗粒表面可以用B-BxOy-B2O3三层结构来表示,BxOy总是伴随着B2O3同时出现的,且随着氧化反应的进行,颗粒表面BxOy的含量将超过B的含量。结论 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微米硼的氧化机制为O2向B颗粒内部单向扩散的反应机制,B先与O2反应,形成低氧化物BxOy,BxOy进而与O2反应生成B2O3。随着氧化层厚度的增加,O2向B颗粒内部扩散的阻力增大,氧化反应速率随之降低。相比湿度的影响,温度的升高可显著加快硼表面氧化层的形成;温度一定时,湿度的增加可促进硼氧化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72.
针对空空导弹随航母服役需求和海洋大气自然环境适应性风险,结合相关标准和研制经验,对空空导弹海洋大气自然环境试验方案设计流程、方法及要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套空空导弹海洋大气自然环境试验方案,可用于指导新研型号科学有效地开展自然环境试验,为回答空空导弹海洋大气自然环境适应性指标提供了支撑。空空导弹应系统策划海洋大气自然环境试验,以尽早暴露问题,实现产品设计改进,为上舰环境适应性的提高奠定基础。同时,还应大力开展自然加速环境试验技术和动态自然环境试验技术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究汽车零部件金属卤素灯阳光模拟加速试验与户外自然曝晒的关系。方法 使用3种典型高分子透明材料分别进行阳光模拟加速试验、AIMBOX/Arizona户外曝晒和Florida户外曝晒,基于试验后样品的黄变值,比较阳光模拟试验与户外曝晒的相关性,并对阳光模拟试验与户外曝晒的加速性进行探讨。结果 阳光模拟(IP/DP箱)加速试验与AIM BOX/Arizona户外曝晒高度相关,综合加速倍率约是AIM BOX/Arizona户外曝晒的3倍。阳光模拟(IP/DP箱外)加速试验与Florida户外曝晒高度相关,综合加速倍率是Florida户外曝晒的7倍。结论 基于3种典型材料研究可知,汽车零部件阳光模拟加速试验与典型户外自然曝晒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4.
目的 研究腐蚀环境下单孔和多孔冷挤压强化铝合金板件的疲劳寿命退化规律和损伤机理。方法 针对2种不同孔距的三孔冷挤压强化7075-T6铝合金板件,采用模拟热带海洋大气环境的实验室加速腐蚀谱,开展不同腐蚀时间下的预腐蚀疲劳试验。结果 获得了3倍孔距的三孔挤压强化铝板以及单孔挤压强化铝板的C(t)曲线、疲劳S-N曲线和损伤形貌特征,分析了腐蚀后挤压强化试件的腐蚀机理及挤压强化作用。同时,将不同孔数试件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探明了孔数对挤压强化铝板腐蚀和疲劳性能的影响。结论 腐蚀后挤压强化铝合金板件的疲劳性能发生显著退化,腐蚀损伤主要为剥蚀,疲劳裂纹萌生位置由孔边转移至表面。挤压孔数量对挤压强化铝合金板件的疲劳和腐蚀疲劳性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5.
76.
77.
78.
电化学探头法测定水中溶解氧分析方法的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电化学探头法的原理,对便携式溶解氧测定仪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分析方法进行了介绍,并与碘量法进行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79.
80.
Biofilm structure and its influence on clogging in drip irrigation emitters
distributing reclaimed wastewate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Using reclaimed wastewater for crop irrigation is a practical alternative to discharge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effluents into surface waters.However,biofouling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major contributor to emitter clogging in drip irrigation systems distributing reclaimed wastewater.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biofilm structure and its influence on clogging in the drip emitter flow path.This study was first to investigate the microbial characteristics of mature biofilms present in the emitters and the effect of flow path structures on the biofilm microbial communities.The analysis of biofilm matrix structure using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revealed that particles in the matrix of the biofilm coupled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s (EPS) and formed sediment in the emitter flow path.Analysis of biofilm mass including protein,polysaccharide and phospholipid fatty acids (PLFAs) showed that emitter flow path style influenced biofilm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iversity.The correlations of biofilm biomass and discharge reduction after 360 h irrigation were computed and suggest that PFLAs provide the bes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Comparatively,the emitter with the unsymmetrical dentate structure and shorter flow path (Emitter C) had the best anti-clogging capability.By optimizing the dentate structure,the internal flow pattern within the flow path could be enhanced a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control the biofilm within emitter flow path.This study established electron microscope techniques and biochemical microbial analysis methods that may provide a framework for future emitter biofilm studi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