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209篇
安全科学   64篇
废物处理   35篇
环保管理   57篇
综合类   524篇
基础理论   143篇
污染及防治   118篇
评价与监测   62篇
社会与环境   80篇
灾害及防治   3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目前,黄土丘陵沟壑区等生态脆弱区生态风险评估已成为地理学与生态学应对生态系统管理的研究热点之一。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米脂县为研究区,构建“风险概率—敏感性—损失度”(PSI)的三维评价框架,并以子流域为评价单元进行数据整合,分析了米脂县2009-2015年准则层与综合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异及其重心转移,并基于风险主导因子给出米脂县风险防范分区及降险对策。结果如下:(1)2009-2015年风险概率分别为49.93%、52.92%,有上升趋势;生境敏感性分别为0.61、0.60,下降了1.6%,生境质量趋好;损失度分别为0.42、0.46,损失度增加。(2)生态风险呈现中间高南北低的空间分布;研究期间生态风险值分别为0.14、0.15,风险有所升高;风险重心向西南转移跃入银州川道且风险演化主体方向为西北—东南走向。(3)风险预警区、生态恢复区、预警恢复兼顾区、自然调控区面积占比分别为7.53%、6.57%、23.86%、62.04%。基于风险主导因子的风险防范分区可有效进行风险消解,促进区域生境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102.
从信息化赋能到综合赋能: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思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甄峰  张姗琪  秦萧  席广亮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10):2060-2072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的“智慧社会”建设目标,对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今,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主的信息化技术赋能是当前国土空间规划智慧化的主要动力与发展重点,而如何理解并推进智慧社会发展则是智慧编制与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基础。人地关系和地域生命有机体理论是智慧社会下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的理论与方法基础,需要从信息化赋能向包含技术赋能与创新赋能的综合赋能理念转变,探讨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总体思路,进而构建以生态文明为基础、以人为本为核心、技术集成应用和制度创新为支撑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框架(EPTI),并探讨规划编制的智慧化以及规划实施的智慧化。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对核电厂运行瞬态识别进行有效识别。方法基于动态时间弯曲算法,计算运行瞬态中温度、压力和流速数据与设计瞬态中对应数据之间的相似程度,通过定义等效相似度反应温度、压力和流速的不同权重。在完成当前运行瞬态与各条设计瞬态之间的相似程度后,通过比较相似度值,将运行瞬态归类为设计瞬态。结果通过对"华龙一号"核电厂的设计瞬态和基于设计瞬态摄动获得的虚拟运行瞬态进行验证,文中提出的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对运行瞬态进行分类,结果显示,有95%以上的运行瞬态能够被正确识别。结论基于动态时间弯曲算法和等效相似度建立的瞬态识别方法具有高效、准确等优点,能够有效应用于核电厂的疲劳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05.
反硝化作用是水生生态系统的主要脱氮过程,与蓝藻生长之间存在对氮素的竞争作用,然而气候变化背景下反硝化脱氮对蓝藻水华发生动态的影响仍不清楚.基于2017~2021年北太湖为期5 a的水质监测历史数据,结合不同温度下蓝藻生长和沉积物泥浆培养实验,探究了湖体反硝化脱氮与蓝藻水华之间的相互影响.监测数据表明,太湖水体藻类生物量(以Chla表示)高值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而总氮浓度季节变化规律与藻类生物量完全相反,冬春季较高,夏秋季显著降低,溶解态无机氮主要以硝态氮为主,并且硝态氮浓度在夏秋季节几乎接近于零.总磷浓度与Chla浓度变化一致.蓝藻培养实验结果表明,20℃以下蓝藻不能大量生长繁殖.泥浆培养实验结果发现,太湖反硝化作用的最高温度阈值为25℃,在10~25℃之间反硝化潜力与温度呈现显著的线性关系(R2=0.99).反硝化作用发生的最高硝态氮浓度阈值为4 mg ·L-1,远高于太湖水体的硝态氮浓度,反硝化潜力最高达到(62.98±21.36)μmol ·(kg ·h)-1.太湖水体反硝化速率受到硝态氮浓度的限制,而气候变暖导致湖泊温度提前升高,会使蓝藻提前生长,蓝藻生长对硝态氮的同化吸收会和反硝化作用产生竞争,使得大量氮还未被反硝化作用脱除就被藻类吸收利用,从而加剧蓝藻水华暴发的态势.研究结果对于解释近年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太湖蓝藻水华反弹的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6.
"一退两还"中的博弈分析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退两还”即“退耕还林还草”,是我国政府在世纪之交所作出的一项旨在推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本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通过对“一退两还”中的各个相关主体利益的思考和行为的辨析,结合分析结论,提出了对提高“一退两还”实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7.
本文通过对黄土高原半个世纪治理的反思 ,认为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是解决水土流失加剧及环境恶化的根本。同时 ,文章对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进行了总结 ,并提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在区域综合发展、机制创新、资金筹措等方面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8.
水资源全流域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管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国外流域管理的先进经验及发展趋势 ,结合我国实际 ,提出水资源全流域统一管理的模式 ,并指出这是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9.
Algal removal abilities of 26 clays/minerals we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 8-h equilibrium removal efficiency (Q8h) and removal rate at a clay loading of 0.7 g/L. Type I clays (sepiolite, talc, ferric oxide, and kaolinite) had a Q8h > 90%, a t50 (time needed to remove 50% of the algae) < 15 min, and a t80 < 2.5 h. Type II clays (6 clays) had a Q8h 50-90%, a t50 < 2.5 h, and a t80 > 2.5 h. Type III clays (14 clays) with Q8h < 50%, t50 > 8 h and t80 > 14 h had no practical value in removal of algal blooms. When the clay loading was reduced to 0.2 g/L, Q8h for all the 25 materials decreased to below 60%, except for sepiolite whose Q8h remained about 97%. The high efficiency for sepiolite to flocculate M. aeruginosa cells in freshwaters was due to the mechanism of netting and bridging effect.  相似文献   
110.
本文对2000年以来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针对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总结了这些研究中提出的现行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于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思路和方向的政策建议。本文对已实现的建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未来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