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1篇
安全科学   32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117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41.
建造一所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需300——400元。通过引进这种先进技术,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卫生条件,防止疾病,减少水资源的利用与污染,并能充分利用养分。  相似文献   
42.
云龙水库水环境污染成因分析与控制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龙水库径流区污染物负荷的调查结果显示,云龙水库水污染特征以面源污染为主,入库水量TN占91.8%,TP占98.4%。根据云龙水库水环境污染成因提出了防治面源污染的控制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3.
选取天津于桥水库北岸桃花寺流域作为实验流域,进行了流域景观格局对生态水文及磷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影响的野外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流域中广泛分布于季节性河流附近的汇型景观结构(石坝、植草水道、植被过滤带、干塘、缓冲区等),通过滞留/缓冲功能,对地表径流的流速及流量具有双重调控作用,延长了养分物质在流域内部的滞留时间,对产生于不同源区的面源污染径流具有截留、吸纳、贮存作用,使径流中泥沙和磷素浓度逐渐得到降低,减少了养分对下游水体的负荷输出.多次降雨径流的监测结果表明,无论在大暴雨下的连续流事件还是在小雨下的间断流事件中,汇型景观结构均能表现出良好的养分持留功能.在2003年6月22日连续径流事件中,地表径流的流速可由系统入口处的37.2 cm·s-1降至系统出口处的11.1 cm·s-1,污染径流体积可削减50.2%,TSS、TP、TDP、DRP的持留率分别可达72.7%,69.3%,59.8%和57.9%.在间断径流事件中,污染径流全部为汇型景观结构所截留,泥沙和磷素的持留率更高.对21场降雨-径流事件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干塘和植被过滤带是本实验流域控制污染物输出较为稳定的两种结构.  相似文献   
44.
云龙水库径流区污染物负荷的调查结果显示,云龙水库水污染特征以面源污染为主,入库水量TN占91.8%,TP占98.4%.根据云龙水库水环境污染成因提出了防治面源污染的控制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5.
周圆  支丽玲  郑凯凯  王燕  李激 《环境工程》2020,38(7):100-108
反硝化过程是影响污水处理厂出水总氮达标排放的重要环节之一,进水碳源、回流比、溶解氧(DO)和搅拌方式等均为影响活性污泥反硝化性能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太湖流域58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并对水质波动规律、工艺设计及设备设施等方面进行调研及优化分析,研究了不同条件对活性污泥反硝化速率的影响,探讨了污水处理厂在实际生产运行中反硝化脱氮过程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结果表明:各厂反硝化速率在0~5.18 mg NO3--N/(g VSS·h)时,平均反硝化速率为1.40 mg NO3--N/(g VSS·h),进水碳源浓度较低为各个污水处理厂反硝化速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其中外加碳源的种类、投加点位对反硝化脱氮具有较大的影响,在各厂进水中投加易降解碳源并保持较高的搅拌速率后,发现反硝化潜力为1.16~20.80 mg NO3--N/(g VSS·h),表明改善进水水质并创造较好的反硝化条件,有利于整体反硝化水平的提升。此外,充分的搅拌条件也可增强污泥的反硝化性能。另外,选择合适的内回流比可以有效强化生物反硝化脱氮性能,但内回流中高DO对反硝化影响较大,降低回流DO可以有效提高NO3--N去除量。  相似文献   
46.
为了实现污水处理的深度脱氮除磷及蛋白质源污泥增量,分别采用生物吸附/A~2O和生物吸附/MBR/硫铁自养反硝化工艺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吸附工艺可以快速富集进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剩余污泥采用厌氧发酵方式处理,用于生产优质碳源.两套污水处理工艺均获得了优质水质,出水氨氮、总氮和总磷分别达到5、7和0.4 mg·L~(-1)以下.优质碳源投加到A~2O和MBR工艺段,碳源环境的改善使得污泥增长率和氮的同化比例显著提高,第4阶段污泥产率分别达到0.59和0.49 g·g~(-1)(以每g COD产VSS量(g)计),氮的同化率分别达到66%和59%.此外,污泥中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也显著增长,A~2O工艺段增长率分别为34.7%和31.2%,MBR工艺段相应的增长率分别为19.7%和18.3%,实现了蛋白质源污泥的增量,为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47.
农用地土壤环境分类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国内外农用地土壤环境分类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以土壤环境风险管控为主线,将农用地土壤分为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3个类别,并提出相应的分类管理措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48.
土壤环境质量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对优质土壤实施严格保护、对受污染土壤实施风险管控或治理与修复,构成了土壤污染防治的主体任务。为科学评价土壤污染防治成效,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切实维护土壤环境安全,文章在系统总结国内外关于指标概念框架、指标筛选方法等环境成效评估方法基础上,采用DPSIR(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概念模型,基于可统计、可分解、可考核的原则,构建了可应用于地市和县级行政区土壤污染防治成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9.
利用一维水质模型,对倘甸产业园区纳污河流洗马河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3-N)水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通过建立洗马河水环境容量与污染物入河量供需平衡关系对倘甸产业园区现状及2020年水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倘甸产业园区现状水环境承载力剩余空间较大,至2020年NH3-N呈超载状态。对2020年倘甸产业园区NH3-N入河量超出洗马河环境容量提出了总量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50.
从污水处理厂废水中分离筛选出一株以BTEX为唯一碳源的阴沟肠杆菌,命名为btex-4,菌种鉴定为Enterobactergergoviaes train:NBRC 105706。btex-4菌在温度为30℃,底物浓度为100 mg/L,p H=7.0,150 r/min条件下对BTEX的降解率依次为90.04%、90.13%、92.68%、95.83%。菌株在p H=6~8的范围内,可以正常生长并在72 h内将底物全部降解。同时btex-4可以降解25~200 mg/L的BTEX,当底物浓度低于25 mg/L时,菌株生长缓慢,当底物浓度高于100 mg/L时,会对乙苯的降解产生抑制,乙苯的降解速率降低。另外,该菌株可以适应10~30℃的温度变化,且随着温度的升高,降解率和降解速率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