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3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358篇
安全科学   210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117篇
综合类   922篇
基础理论   189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101篇
社会与环境   113篇
灾害及防治   5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好氧高温堆肥处理对猪粪中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 Tessier 连续提取法研究了好氧高温堆肥处理对猪粪中重金属结合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好氧堆肥处理,猪粪中 Pb、Cu、Zn、Ni、Cr、Cd、As 的总浓度升高;碳酸盐结合态 Ni、Zn 的浓度降低,其余 Pb、Cu、Cr、Cd 的浓度都升高;硫化物及有机结合态、残渣态重金属的浓度普遍升高,仅有硫化物及有机结合态 As 和 Zn 的浓度下降;可交换态 Cu、Zn、Cr、As 的浓度显著降低.堆肥处理可以降低可交换态和碳酸盐交换态 Pb、Ni、Cu、Cr、Zn、As 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 Pb、Cu、Cr、As 的分配系数,因此可以降低猪粪中重金属的有效性.堆肥处理有利于降低猪粪土地利用中重金属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2.
基于多信息检测的车辆智能防撞预警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运用多源信息检测技术对驾驶状态进行综合检测,利用架设在车辆外部的摄像机获取本车与前方车辆之间的相对距离、相对速度信息,利用架设在车辆内部的摄像机获取驾驶人状态信息,通过综合判断降低车辆防撞检测的漏警率、误警率以及冗余报警率;构建车辆行驶安全判定规则,对行车实时危险和潜在危险进行检测、分析与判断,获取可靠的防撞警示提醒;使反应时间、相对距离、相对速度3个方面都能得到优化控制,从而避免车辆碰撞事故;同时也为提高车速、增加道路通行能力、实现自动驾驶等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3.
改性粉煤灰对废水色度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粉煤灰进行水合碱改性和酸改性,合成改性粉煤灰。比较不同改性粉煤灰的氮BET比表面积和孔径大小;通过线性回归分析考察色度吸附容量与改性粉煤灰的比表面积、孔径的相关性;考察溶液pH值对色度的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合碱改性(熟石灰与粉煤灰质量比为1.5∶1)再硫酸(0.10 mol/L)改性粉煤灰对色度的吸附容量为lg[(c0-c)/c]=0.67;溶液pH值在3.5~6.5之间色度吸附效率最佳;回归分析出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和比表面积、孔径分布显著相关,比表面积越大,孔径越小,吸附性能越高。  相似文献   
994.
生态校园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在改善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大背景下,生态校园建设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本文总结了生态校园的概念和内涵,概括了生态校园建设的各项具体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分析各学校的建设侧重点,将现有生态校园划分为景观园林设计型、环境友好技术型、生态化教育管理型三类,最后对生态校园发展趋势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采用声发射技术,对东丽T700碳纤维和2款树脂基体的界面性能进行评估。方法 通过多组单丝拉伸试验,获取T700碳纤维Weibull形状参数m和尺度参数σ0。使用单纤维断裂方法,利用声发射技术进行监测,选择声发射信号的幅值和能量作为特征,对T700碳纤维和透明的E51环氧树脂及不透明的聚苯硫醚树脂的单纤维断点数量分别进行评估,并与显微镜观察的数量进行对比。结果 获取了T700碳纤维与2种树脂的单纤维断裂声发射信号特征数值。通过声发射监测和显微镜观察法,测量得T700碳纤维与E51环氧树脂的界面剪切强度分别为44.03、46.47 MPa,偏差在5.5%左右。通过声发射技术,测量得T700碳纤维与聚苯硫醚树脂的界面剪切强度达33.43 MPa。结论 使用声发射技术能够准确监测碳纤维/树脂界面中单纤维的断裂信号,为评价纤维和不透明树脂的界面性能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6.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BP神经网络结合变量筛选的方法建立了SO_2、NO_2、O3、CO、PM_(10)、PM_(2.5)等6种污染物的浓度预测模型,并选取2014-01-01至2015-11-28时段,昆明市区5个环境监测点以上6种污染物浓度的监测数据建立了昆明市污染物日均浓度预测模型.采用平均影响值(Mean Impact Value,MIV)的方法筛选出分别对6种污染物日均浓度值有主要影响的变量,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利用建立的预测模型分别对6种污染物的日均浓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关上监测点利用浓度预测模型对SO_2、NO_2、O3、CO、PM_(10)、PM_(2.5)等6种污染物浓度进行预测,污染物浓度预测值和实测值趋势吻合度较高.变量筛选后SO_2、PM_(2.5)预测效果比变量筛选前的预测效果好.O3的均方根误差和PM_(10)的标准化平均偏差,变量筛选前的预测效果比变量筛选后的预测效果好.变量筛选前的NO_2和CO的预测结果比变量筛选后的预测效果好.其他4个环境监测点的污染物浓度预测结果与关上监测点的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997.
对鄱阳湖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PAHs)含量、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湖体不同区域的PAHs进行定量源解析.PAHs在沉积物中广泛存在,所有点位表层沉积物中ω (∑16PAHs)范围为203~2 318 μg·kg-1,其中湖体表层沉积物中PAHs含量高于入湖河流表层沉积物中PAHs含量.鄱阳湖PAHs环数比例大小依次排列为:4环>5环>6环>3环>2环,4环PAHs组成占主导地位,其含量占∑16PAHs的比例高达86.11%.2~3环以及部分4环PAHs包括Flua和Pyr更容易受到SOM的影响,4~6环PAHs更容易受到ORP及重金属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在空间分布上,∑16PAHs的较高含量位于湖体邻近都昌县与鄱阳县区域,此区域地形相对封闭,与周围区域水流交换量小,不利于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降解.在时间分布上,PAHs含量水平的变化与江西省GDP的发展呈现出高度一致性,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影响可能是导致PAHs含量水平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鄱阳湖表层沉积物PAHs的主要来源包括石油污染及石油、煤炭和生物质燃烧源,不同区域PAHs来源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本研究可为鄱阳湖表层沉积物中PAHs污染情况提供参考,对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以广东省某市为研究区域,通过研究其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明确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和优先控制因子,为该市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对该市221个土壤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潜在健康风险评估(HRA)模型、PMF受体模型和蒙特卡洛模型进行潜在健康风险评估、来源解析和主控因子分析.结果发现,该市土壤重金属ω(As)、ω(Hg)、ω(Cd)、ω(Pb)、ω(Cr)、ω(Cu)、ω(Ni)和ω(Zn)的平均值分别为18.16、0.43、1.46、68.57、98.34、64.19、26.53和257.32 mg·kg-1,变异程度为中高度变异.除Ni元素以外,土壤其余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已一定程度超过广东省土壤背景值,且Cd和Zn的含量已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重金属污染已较为严重;重金属来源主要为工业源,自然母质、铅蓄电池制造、交通、人为耕作和农药化肥投入也对土壤重金属累积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土壤重金属对儿童和成人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可耐受致癌健康风险,非致癌风险可以忽略不计;儿童的潜在健康风险大于成人,主要暴露途径均为经口摄入;农药化肥投入源和As应该作为该市土壤重金属影响健康风险的主控因子,其次为混合源和Cr;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相对污染程度存在差异,应深化分区监测管控,加强土壤的污染防治,减少土壤重金属的人为输入.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研究揭示低温对结构钢冲击韧性和拉伸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 采用实验室冲击试验和拉伸试验,研究–70~20℃内3种钢材的冲击吸收能量以及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等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利用金相显微镜(OM)和环境扫描电镜(SEM)观察和表征材料的显微组织及冲击断口形貌特征,并采用冲击吸收能量法测定材料的韧脆转变温度.结果 ...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有机改性溶胶凝胶PVA包埋方法固定微生物菌株,以氧光化学传感器作为二次传感,制备了响应良好的光化学BOD微生物传感器.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微生物传感膜的活化浓度、温度、pH、无机盐及部分金属离子对传感器响应的影响.并对传感器的重现性、储存稳定性和线性范围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BOD含量在0—100mg/L浓度范围内与传感器的荧光值成线性关系,传感膜的响应活性保持较好,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