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6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360篇
安全科学   160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75篇
综合类   887篇
基础理论   135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77篇
社会与环境   103篇
灾害及防治   5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为了研究泡沫在地层多孔介质中的微观渗流行为、去除污染物的过程和机理,以及纳米SiO2颗粒对泡沫稳定性能的影响,制作了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并利用硬脂酸钠对纳米SiO2颗粒进行了改性以稳定泡沫.结果表明,泡沫在多孔介质中的生成、破灭和运移是同时发生的,其生成方式与注入气流速度有关,破灭与气体扩散有关,运移则是以大部分被孔道所捕集而少部分以气泡链的形式进行;泡沫去除污染物硝基苯的方式包括乳化增溶、剥离携带和封堵作用,其中封堵作用是主要方式;疏水改性的纳米SiO2颗粒对泡沫的稳定性有极大的提升,添加的纳米颗粒浓度越大,稳定性越强;纳米SiO2颗粒稳定的泡沫在模拟中迁移时仍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随着泡沫注入体积的增大,注入压力及阻力因子增大,封堵效应增强.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为铝壳船船体不同腐蚀状态板材相应修换要求的提出提供试验数据支持。方法针对服役10年的铝壳船船体板材,开展不同腐蚀情况无明显腐蚀区、穿孔点蚀周围区、多点蚀区的铝壳船船体板力学性能的研究。结果服役铝板无点蚀区,抗拉强度损失量为9.6%;点蚀深度越大,力学性能损失越大,最大点蚀深度为87.7%时,抗拉强度损失率达56%。相同点蚀覆盖面积试样,点蚀深度较大的,力学性能损失较大。结论影响铝合金船体板力学性能的点蚀参数中,点蚀深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确定电场指纹法应用于直管道时的有效检测区大小。方法采用COMSOL多物理场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直管道模型在电场指纹检测时的电场分布特征,并探讨电流输入方式、电源电极尺寸、管道尺寸等因素对有效检测区的影响。结果双路电流输入方式能够获得更大的有效检测区,可提高电流利用率及检测效率。有效检测区大小受电源电极尺寸、管道壁厚变化的影响极小,受管道公称直径影响较大。有效检测区与电源电极的最小间距固定,约为管道公称直径的1.5倍。结论确定了电场指纹法应用于直管道时有效检测区的大小,为电场指纹法的管道检测规范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4.
哈尔滨市融雪径流中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及源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18年哈尔滨市融雪径流中重金属(Fe、Pb、Cr、Cd、Hg和Zn)监测数据,结合气象数据,运用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构建了城市融雪过程水文及水质模型.对各排水口及汇水区融雪径流产出量、单位面积重金属负荷量进行了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融雪径流中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在采集的融雪径流样品中,Fe浓度最大,平均值为4.95 mg·L~(-1);Hg浓度最小,平均值为0.542μg·L~(-1);Pb浓度变化范围最大,在32.14~254.36μg·L~(-1)之间;Hg浓度变化范围最小,为0.038~0.841μg·L~(-1).在空间分布上, Fe、Pb、Cr、Cd和Zn 5种重金属浓度的高值区均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居民区、商业区及主要交通道路周围.排水口重金属污染产出量与径流量成正比,总产出量FePbCrCdHgZn. Zn产出量由高到低的排放口依次为马家沟、阿什河、松北区排放口、何家沟、道里区排放口和道外区排放口,其它5种重金属产污量总体呈现阿什河马家沟何家沟松北区排放口道里区排放口道外区排放口的趋势.Fe的单位面积负荷总量最大,为2405.94μg·m~(-2);Pb和Cr次之,为36.36μg·m~(-2)和14μg·m~(-2).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哈尔滨市春季融雪径流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依次为工业源、生活与机动车源和燃煤源,贡献率分别为43.237%、23.598%和12.012%.  相似文献   
995.
海洋生态系统压力、状态与生态系统服务因素的识别及影响关系分析是实施基于生态系统海洋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基于对压力-状态-生态系统服务三者网络化影响关系的认识,本文引入DEMATEL(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technique)方法并与DPSER(driver-pressure-state-ecosystem service-response)概念模型结合,进行海洋生态系统压力对状态与生态系统服务影响问题的量化研究。首先对研究范围确定、概念模型选择、分析要素确定及DEMATEL量化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实施基于生态系统海洋管理过程中的压力管理和状态监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尔后,利用美国南佛罗里达州MARES研究计划提供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本文方法能够更加系统和全面地反映三者之间的影响关系,多种类型的计算指标可以为基于生态系统海洋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996.
为探究底泥As(砷)形态转化与磷(P)的内在关联,揭示湖滨底泥中As形态和磷形态转化带来的生态风险,选取云南阳宗海湖滨湿地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上覆水不同水平磷(K2HPO4,以P计)输入〔ρ(P)分别为0、1、5、10、20、60 mg/L〕的短期(1~72 h)和长期(7~30 d)扰动室内模拟试验,基于底泥对磷的等温吸附模型拟合结果,探究底泥中As释放及As与磷形态转化的规律.结果表明:①短期试验中,磷输入量为0~5 mg/L时,底泥As释放量为0.004~0.009 mg/L;磷输入量≥10 mg/L时,底泥As释放量为0.052~0.120 mg/L.②长期试验中,第7、15、30天底泥中w(TAs)平均值分别为(13.31±1.87)(10.39±0.74)(17.88±0.65)mg/kg,呈先降后升的趋势.③随着磷输入量的升高,底泥中As和磷的形态均表现为由非活性态向活性态(弱酸提取态As和磷酸二钙)转化,As和磷的生物可利用性增加.研究显示,磷输入能促进底泥中As和磷由非活性态向活性态转化,增加其生物可利用性,生态风险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997.
中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排放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城镇污水处理厂由于运行过程中能够大量产生二氧化碳(CO_2)、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而被视为重要的人为温室气体释放源.采用基于污染物削减量的排放因子法建立了2014年中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排放清单,并分析温室气体排放的时空分布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4年中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以CO_2-eq计)为7 348.60 Gg,CO_2、CH_4和N_2O排放量分别为6 054.57 Gg、27.47 Gg(769.08 Gg,以CO_2-eq计)和1.98 Gg(524.95 Gg,以CO_2-eq计);各省份间排放量差异明显,华东地区排放量较高,西北地区排放量较低,西藏几乎没有排放,2005~2014年这10年间中国通过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增长了229.4%,CO_2、CH_4和N_2O的涨幅分别为217.9%、217.9%和520.3%;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污水处理量与当地城镇污水厂温室气体释放量相关性最大,人均蛋白质供应量与城镇污水厂N_2O产生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8.
文章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和平行因子分析技术,识别并分析了西北地区皮里青河流域林地、耕地、草地及裸地4种典型利用类型土壤DOM特性,以期明晰该流域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DOM地化特征.结果 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均存在紫外类腐殖质荧光峰A、可见类富里酸荧光峰C、陆源腐殖质峰M,但强度有所不同.A、C、M峰荧光强度大小顺序均为林地>草地>耕地>裸地.所有样品DOM均由内外源共同产生,但是林地和裸地陆源特征更明显,林地腐殖化程度较高,并且存在更多的芳香性和疏水组分.研究发现,DOC和CDOM之间未出现相关性(P>0.5),FDOM和DOC之间存在低度正相关性(P<0.05,r2=0.22),FDOM和CDOM之间存在中等正相关性(P<0.05,r2=0.52).5个荧光光谱特征参数获取到了2个主成分,PC1和PC2分别反映了DOM结构特性、来源特性.平行因子分析发现,4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DOM均存在C1组分,与EEMs图结果相比,林地产生较明显红移现象.  相似文献   
999.
为了研究中原城市群区域城市秋冬季大气PM2.5的污染特征和其主要成分的潜在来源,于2018年10月到2019年1月在郑州、洛阳、安阳和新乡这4个典型城市展开秋冬季连续4个月PM2.5膜样本采集,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碳分析法和离子色谱法分别对18种无机元素,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9种水溶性无机离子进行了测定.根据PM2.5日均值浓度水平分为3个污染等级,并分别通过对氮氧化率(NOR)和二次有机碳(SOC)及富集因子的计算结果对PM2.5主要成分NO3-和SOC及18种无机元素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计算了4个城市的排放源及贡献率,并通过后向轨迹(HYSPLIT)模型和潜在源贡献因子法(PSCF)分析了4个城市PM2.5和主要成分NO3-及OC的潜在污染来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郑州、洛阳、安阳和新乡PM2.5均值分别为(82.1±45.5)、(84.7±39.8)、(96.8±46.1)和(81.1±36.6)μg·m-3,日均值的最高浓度值分别是国家二级标准的3.3、2.6、3.0和2.3倍;4个城市PM2.5的主要组分都为NO3-和SOC,NO3-的浓度,NO3-/EC和NOR都随着污染等级的升高而显著升高,NO3-/EC和NOR的均值随着污染等级的升高总体上表现出郑州和洛阳略高于安阳和新乡;SOC的浓度和在OC中的占比及SOC/EC的比值都随着污染等级的升高而增大;从无机元素的浓度和富集程度来看,As在郑州最高,Mn和Fe在洛阳最高,Zn、Ni和Cr在安阳最高以及Cu和Pb在新乡最高;4个城市PM2.5污染源为二次硝酸盐、二次硫酸盐、有机物、燃煤源、机动车源、扬尘源、生物质源和工艺过程源,二次硝酸盐的分担率在郑州(37.7%)最高,新乡(14.1%)机动车分担率最高,洛阳(7.0%)和安阳(6.8%)的工业过程源的分担率相对较高;郑州、洛阳、安阳和新乡分别有51.6%、49.2%、49.6%和46.3%的气流来自西北方向;郑州潜在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南省,洛阳主要在河南省南部和汾渭平原,安阳和新乡则是主要在河南省和京津冀传输带上,另外安徽西北部、山东西南部、山西东南部和陕西北部也对安阳和新乡OC的污染造成了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农业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度测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要素禀赋条件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制约,技术进步是实现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巨大动力,两者间的高度耦合协调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要素禀赋和技术条件都有所变化。本文从耦合关系的视角,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性,并对各地区间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优化速度滞后于技术进步的步伐;农业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耦合性没有发生明显波动,一直处于颉颃阶段,且呈现出"U"型的变化趋势;1981—2011年间,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度逐年提高,已由改革开放初的低度耦合协调发展成为高度耦合协调;各地区间农业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的耦合性存在一定差异,多数地区两者间耦合协调关系属于中度耦合协调型,北京和西藏两地仍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仅江苏、山东、河南、广东四省为高度耦合协调型。在农业改革过程中,应着重强调发挥市场在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中的决定性作用,为实现两者的高度耦合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应充分考虑我国各地区农业要素禀赋条件的差异性,选择与当地要素禀赋相适应的技术类型,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要素的作用和技术本身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