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03篇 |
免费 | 133篇 |
国内免费 | 70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55篇 |
废物处理 | 122篇 |
环保管理 | 163篇 |
综合类 | 1283篇 |
基础理论 | 344篇 |
污染及防治 | 625篇 |
评价与监测 | 110篇 |
社会与环境 | 75篇 |
灾害及防治 | 6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66篇 |
2022年 | 164篇 |
2021年 | 123篇 |
2020年 | 102篇 |
2019年 | 109篇 |
2018年 | 99篇 |
2017年 | 106篇 |
2016年 | 134篇 |
2015年 | 140篇 |
2014年 | 143篇 |
2013年 | 198篇 |
2012年 | 161篇 |
2011年 | 174篇 |
2010年 | 127篇 |
2009年 | 115篇 |
2008年 | 119篇 |
2007年 | 118篇 |
2006年 | 81篇 |
2005年 | 64篇 |
2004年 | 40篇 |
2003年 | 63篇 |
2002年 | 74篇 |
2001年 | 51篇 |
2000年 | 53篇 |
1999年 | 47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39篇 |
1996年 | 42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31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20世纪70年代以来,盐田、养殖围堤、港口堤坝建设等开发活动使莱州湾西南部岸线变迁尤为显著,从而引起了海湾水动力环境的改变。为探究近50年莱州湾水动力环境对海湾西南部岸线变迁的响应,本文建立二维数值模型,研究莱州湾西南部3个时段岸线变迁对海湾潮流、纳潮量和水交换的影响。结果表明,1968-2020年莱州湾西南部流速变化以减小为主,流速变化较大的区域主要位于盐田或养殖围垦区和新建港口附近海域。近50年,莱州湾纳潮量呈逐年减小趋势,大潮、中潮、小潮和全潮平均纳潮量分别减少5.85%、7.28%、8.85%和6.47%,围填海是导致纳潮量减小的主要原因。1968-2010年莱州湾整体的水交换能力有所提高,2010-2020年则相差很小;从局部看,1990-2020年港口附近海域的水交换能力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2.
土法炼焦,对大气环境污染严重。采用引燃点火无回收焦炉,操作简单,材料省,出焦优质,大大减轻了对大气的污染。本文对引燃点火无回收焦炉的结构及有关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53.
CharacteristicsofphosphoruschemistryanditsgeographicaldistributionintheHaiheRivervalley,NorthChinaJiangGaoming;HuangYinxiao;L... 相似文献
54.
Quantitativestructure-activitystudyonthereductivedehalogenationpotencyofthehalogenatedaromaticsHuangQingguo;WangLiansheng;Han... 相似文献
55.
56.
57.
A meta-analysis of heavy metals pollution in farmland and urban soils in China over the past 20 year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 total of 713 research papers about field monitor experiments of heavy metals in farmland and urban soils in China, published from 2000 to 2019, were obtained. A meta-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level of China's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oils, mainly focusing on eight heavy metals. It was found that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cadmium (Cd), lead (Pb), zinc (Zn), copper (Cu), mercury (Hg), chromium (Cr), nickel (Ni), and arsenic (As) in China were 0.19, 30.74, 85.86, 25.81, 0.074, 67.37, 27.77 and 8.89 mg/kg,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background value (0.097 mg/kg), the Cd content showed a twofold (0.19 mg/kg) rise in farmland soils and a threefold (0.29 mg/kg) rise in urban soils. The decreasing order of the mean Igeo was Cd (1.77) > Pb (0.62) > Zn (0.60) > Cu (0.58) > Hg (0.57) > Cr (0.54) > Ni (0.47) > As (0.28). Nearly 33.54% and 44.65% of sites in farmland and urban soils were polluted with Cd.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eight heavy metals were not sensitive change in recent two decades in farmland and urban soils. The average Pn values for urban (2.52) and farmland (2.15) soils showed that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urban soils was more serious than that in farmland, and the middle Yangtze River regions, where industrial activity dominates, were the most polluted. The meta-analysis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the current pollution situation of soil heavy metal, and provided important basis for soil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 prevention in China. 相似文献
58.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也是我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利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PM2.5、PM10、SO2、NO2、O3和CO数据,对2013—2019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大气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影响其空气质量变化的因素.研究表明:①2013—2019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空气质量总体向好,2019年ρ(PM2.5)、ρ(PM10)、ρ(SO2)、ρ(CO)和ρ(NO2)比2013年分别下降了50%、41%、79%、49%和20%,ρ(O3-8 h-90per)(臭氧日最大8 h平均值第90百分位数)比2013年升高了21%.②2013—2019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重污染天数持续减少,2019年比2013年下降67%,严重污染天数下降尤为明显,降幅达90%.优良天数比例虽然增加,但2016年以后基本稳定在50%左右,没有持续增加的趋势.③ρ(PM10)、ρ(SO2)、ρ(NO2)和ρ(CO)的最大值均出现在1月,ρ(O3-8 h)(臭氧日最大8 h平均值)的最大值出现在6月.ρ(PM2.5)越高,PM2.5/PM10和SO2/NO2越大,表明二次污染源和燃煤源的贡献越大.④就空间分布而言,ρ(PM2.5)和ρ(PM10)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区域中南部太行山脉山前的平原地区,低值区主要集中在区域北部.⑤地理位置、气象条件、产业结构、能耗消耗以及减排政策是影响2013—2019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空气质量变化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减排措施实施的力度逐渐加大,政策影响已成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最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9.
60.
运用连续颗粒物采样仪(URG Model 2000-01J)对贵阳市城区大气颗粒物PM2.5进行了连续3个月(9~11月)的采集与分析,探讨了PM2.5的浓度分布特征、气象条件的影响。结果显示,贵阳市大气颗粒物PM2.5的平均质量浓度为53±27μg/m3,变化范围为3.7~186μg/m3;初步推断大气颗粒物PM2.5的污染来源主要是燃料燃烧、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等人为源;相对湿度、风速、风向、温度等气象条件是影响大气颗粒物浓度及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