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5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150篇
基础理论   76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0篇
  1989年   8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2篇
  196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2篇
  1957年   1篇
  193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居学海  张琪  戴乾圜 《环境化学》2001,20(6):537-543
借碱洗脱法证明:具有致突变能力的致癌剂1,2-二溴乙烷和肼在经过代谢活化后,均剂理相关地引起L1210细胞中DNA的股间交联。相反,动物致癌试验表现阴性的突变剂溴乙烷,以及通过各种致癌动物试验均显示阴性的传统常用致突变剂羟胺,在代谢活化以后的同样条件下均不能引起L1210细胞中DNA的股间交联。这证明了双区理论的致癌观点,即致癌剂必须是双官能烷化剂,其同时引起互补碱对的交联将引起癌变。相反,股内单一碱基的变异则可能引起致突变作用。并用APCI/SIM(大气压化学电离/选择离子质谱)证明:1,2-二溴乙烷与DNA碱基对的模型反应,与致突实验一致主要引起G-C对的交联和发生G-C→A-T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