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96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01.
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空气—乙炔还原型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的锶,在试样中加入硝酸镧溶液(10%)、氯化钠及氯化钾消除酸对测定水中锶的干扰和共存离子的干扰并抑制了电离干扰,提高了灵敏度,线性范围0.05-5.00mg/L,最低检出限浓度为0.01mg/L,回收率为90-104%。  相似文献   
102.
分析了平板环坯内外径尺寸对拉深翻孔成形性质的影响。通过对应力曲线的比较 ,对变形过程的具体实现步骤分 4种情况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03.
气相色谱法测定水质苯系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指出了气相色谱法测定水质苯系物存在的不足,提出用3%有机皂土-34+2.5%邻苯二甲酸二壬酯混合涂渍的101坦体(60目-80目)不锈钢色谱柱分离苯系物,可在19min内分离水样中7种苯系物,对二甲苯与间二甲苯等难分离物质对可完全分离,改进后的样品前处理顶空装置操作简单、安全、可连续自动振荡,并且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样品。  相似文献   
104.
脆弱喀斯特生态环境在人口压力和不合理经济活动作用下日益恶化, 土地石漠化已成为喀斯特地区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直接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存与发展。在对老街村进行实地踏勘和采样的基础上, 调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地形坡度、表土层厚度、岩石裸露程度是引起该区土地景观分异的主导因素, 其方差累积贡献率达81.224%。在此基础上, 以地貌面、土壤类型、裸石景观特点为主导标志,并结合灌草分布, 以GPS为定位手段, 借助GIS平台, 完成老街村土地类型单元调查和制图; 并利用多因子得分的几何平均数综合评价石漠化土地适宜性, 评价结果与实际吻合较好, 为土地生态设计和生态修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5.
肖婷玉  束韫  李慧  王涵  李俊宏  严沁  张文杰  姜华 《环境科学》2024,45(3):1265-1273
为量化评估太原市“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减污降碳协同效益,使用京津冀温室气体-空气污染相互作用与协同模型(GAINS-JJJ),模拟评估13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减排潜力,CO2的协同减排效益.2025年政策情景下一次PM2.5、PM10、SO2、NOx、VOCs和NH3分别减排1.8(5%,相对于基准情景减排比例,下同)、2.5(2%)、3.7(16%)、20.0(27%)、13.6(15%)和0.0 kt(0%),CO2减排9.0 Mt(13%),CH4排放增加203.3 kt(相对于基准情景增加25%).SO2、NOx与VOCs减排主要发生在电力、工业燃烧与溶剂使用部门,CO2减排主要发生在工业燃烧部门,CH4排放量增加是由于煤矿开采活动水平升高.限制“双高”行业的能源消耗,严禁新增产能以及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提升措施的CO2协同减排效益最高.VOCs具有优异协同减碳效益.建议太原市进一步推进终端电气化政策,同时需加大提升电力行业清洁能源比重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  相似文献   
106.
北京地区暖温带森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规律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研究利用静态箱法在北京市东灵山暖温带森林生长期选择3种不同类型的森林(阔叶混交林、辽东栎林和油松林)的土壤进行了温室气体(CH4、CO2和N2O)排放规律的野外原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暖温带主要代表森林类型的土壤作为CH4的汇吸收大气中的CH4,同时作为CO2和N2O的源向大气排放.观测结果显示:不同的森林土壤类型其温室气体排放通量、范围各不相同,阔叶混交林土壤CH4、CO2和N2O通量范围分别是:42~103μg/(m2·h),15~344mg/(m2·h)和-61~101μg/(m2·h);辽东栎林土壤3种气体通量范围分别是:13~182 μg/(m2·h),23~380mg/(m2·h)和-15~183 μg/(m2·h);油松林土壤3种气体通量范围分别是:12~128 μg/(m2·h),15~292mg/(m2·h) 和 -94~153 μg/(m2·h).观测期内阔叶混交林土壤CH4、CO2和N2O平均通量分别是:-66 μg/(m2·h),145mg/(m2·h)和22 μg/(m2·h);辽东栎林土壤3种气体平均通量分别是:-67 μg/(m2·h),146mg/(m2·h)和45μg/(m2·h);油松林土壤3种气体平均通量分别是:-79 μg/(m2·h),150mg/(m2·h)和31μg/(m2·h).本研究估算了不同类型的森林土壤不同的温室气体生长期内的排放总量,阔叶混交林土壤CH4、CO2和N2O排放总量分别是:-5.34kg/(hm2·a),13.9Mg/(hm2·a) 和2.58kg/(hm2·a); 辽东栎林土壤3种气体排放总量分别是:-6.20kg/(hm2·a), 14.07Mg/(hm2·a)和4.19kg/(hm2·a); 油松林土壤3种气体排放总量分别是-6.85kg/(hm2·a), 15.71Mg/(hm2·a)和4.30kg/(hm2·a).  相似文献   
107.
土壤中硝酸盐在非均匀电动力学作用下的迁移与转化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罗启仕  王慧  张锡辉  钱易 《环境科学》2004,25(2):98-103
以传统的均匀电动力学方法为对照,研究了用非均匀电动力学方法控制土壤中硝酸盐迁移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外加电压梯度为1.0 V/cm时,受试土壤中NO3-在非均电动力学作用下的电迁移速率为13.5~20.0cm/d,并且迁移速率大小与NO3-浓度和场强分布有关;与均匀电动力学相比,非均电动力学方法更有利于土壤中NO3-向阳极区迁移,而且该方法对土壤性质影响更小,电能消耗更低;切换非均电动力学极性能促使土壤中NO3-转化为NO2-,并进一步降低系统的能耗,但不利于土壤中NO3-相对富集.  相似文献   
108.
H2O超声过程中H2O2生成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0kHz超声清洗槽式声化学反应器,以纯水为空化液体,研究了超声过程中H2O2生成动力学.分别探讨了空化气体种类(Ar,O2)及组成与流量、空化液体体积与反应器形状对H2O2生成速率及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过程中H2O2的生成可采用零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来进行描述.在此频率下和考察范围内,采用Ar作为空化气体比O2更有利于H2O2的生成.当混合气体组成为Ar:O2=70:30(V/V)时,H2O2的生成速率最快.随着空化气体流量的增加,H2O2产率增加,随后降低.增加空化液体的体积,H2O2的生成速率降低.与锥形瓶相比,圆底烧瓶中H2O2的产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9.
中国加入WTO与绿色贸易(非关税)壁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以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新阶段为背景,阐述了绿色贸易壁垒的起因特征,其内容包括环境税、市场准入、环境技术标准、环境标专和绿色消费意识。基于此,指出目前急街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加快ISO 14000和环境标志认证、环境经济政策的研究和制定以及人才培养,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和高效农业。  相似文献   
110.
引入了目前环境价值评估领域运用广泛的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武进港小流域水环境治理工程居民的支付/受偿意愿(WTP/WAP)进行调查研究。305份有效调查问卷的结果表明:(1)64%的受访者有支付意愿,用中位值法和平均支付意愿法计算得出武进区居民的支付意愿为40~555元/年,武进区2010年人口为1003万余人,居民的总支付意愿范围是4 012~5 56665万元/年,支付意愿与受教育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各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无相关关系;(2)62%的受访者有受偿意愿,平均受偿意愿为3462元/年,约为支付意愿的63倍,受偿意愿与受教育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与职业存在负的弱相关性。对造成WTP与WTA巨大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综合考虑评估结果,对武进港流域的水环境改善提出建议,促进决策者更好的平衡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水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