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7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49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41.
Fe/C内电解法处理二硝基重氮酚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e/C内电解法处理DDNP废水,研究了该方法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对DDNP废水的处理效果,并考察了pH值、反应时间及铁碳比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e/C内电解法可有效去除DDNP废水中由硝基苯类物质引起的COD、S2-、SS和色度,在最佳酸性实验条件下,COD、S2-、SS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85.65%、91.6%、100%和99.63%。在最佳碱性实验条件下,COD、S2-、SS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90.13%、99.73%、100%和99.63%。  相似文献   
42.
对三峡库区山地城市合流制污水特细砂、管道沉积物、本地土壤等进行矿物成分分析表明,污水中特细砂矿物成分以石英、方解石,长石类为主,并含有少量云母、赤铁矿和石膏等矿物;认为特细砂主要来自周边砂壤质地土壤、风化岩石和地表沉积物;山地城市合流制管网(污水常规收集方式),山涧、边沟和冲沟(污水特殊收集方式)是细砂迁移的途径;生活污水和雨水是细砂迁移的载体;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加速成土母质主要是侏罗系紫色砂质岩、泥岩和石灰岩风化,而山地、丘陵地貌特征和充沛的雨量强化合流雨污水冲刷作用,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因此,对于山地城市合流污水特细砂的治理,需要从合流制管网建设完善、水土流失防治、生活小区统一规划和污水处理厂除砂系统优化等多个方面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43.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作为处理介质,土著嗜酸氧化硫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A.thiooxi-dans)为主要沥滤微生物,采用序批式生物沥滤装置,就投加150~725μm的不同粒径元素硫对沥滤的酸化效果、硫酸根产率和重金属去除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元素硫投配量为3 g/L,曝气强度为1.0 L/(min.L)的条件下,元素硫粒径在165~215μm范围减小时能显著改善污泥酸化速度、提高酸化程度和硫酸根产率。底物元素硫的最佳粒径为165μm,此时沥滤体系pH下降速率为0.85个pH单位/d,硫酸根的产率为454.9 mg/(L.d),沥滤6 d后污泥中高浓度重金属Cu、Zn、Cd的去除率达到70.3%、81.2%、87.8%.  相似文献   
44.
污泥同时浓缩消化新型反应器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污泥厌氧处理的问题,对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反应器进行了开发研究,提出了ICSTD、MISTD和TISTD 3套反应器,反应器由内外2个反应室组成,采用沼气搅拌或机械搅拌。3套反应器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中温条件下,进泥含水率98.3%~99.8%,VS/TS 0.52~0.69时,排泥含水率87.4%~97.3%,VS/TS 0.23~0.51,产气量8.2~76.6 L/d,其浓缩和消化效果优于其他反应器。  相似文献   
45.
餐厨垃圾渗滤液强化城市污泥消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污水厂污泥热值低、C/N比低,厌氧消化效率低的问题,结合餐厨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含量高、C/N比高的特点,研究了城市污泥、餐厨垃圾渗滤液共消化过程.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的添加促进了污泥厌氧消化甲烷气的产生,添加生、熟垃圾渗滤液的消化污泥累计产甲烷量分别为542 mL、2102 mL,是未添加渗滤液(参照样)的污泥消化产气量的1.2倍、4.6倍,甲烷单位产量分别为261(参照样)、675.8、971.0L·kg-1(以VS计);同污泥单独厌氧消化相比,添加生、熟垃圾渗滤液能强化污泥VS/TS的去除,其去除率分别为15.3%和26.3%;通过共消化,污泥上清液的SCOD去除率均高于90%,出水COD也基本一致,并未因垃圾渗滤液的添加而发生大的波动.污泥与餐厨垃圾渗滤液的共消化能够促进有机物的去除,强化甲烷气的产生,实现了污泥与渗滤液的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相似文献   
46.
47.
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分析了全(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对植物的暴露途径;统计了已发表文献中36种植物对19种PFAS的转运、富集特征;系统地阐释了PFAS从环境介质到植物组织内的迁移、积累机制;讨论了PFAS分子结构(如全氟碳链长度、头部官能团)、植物生理特性、环境因素对该富集过程的影响,并提出了未来有关植物富集PFAS可关注的重点和方向,以期能深入认识PFAS在环境介质-植物根际-植物组织内的赋存与迁移转化特征,更好地管控评估PFAS污染场地并制定植物修复方案,为开展生态与健康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近年来,纳米颗粒在生活、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而这些纳米颗粒的应用引起的一系列环境问题越来越被密切关注.纳米材料在使用过后不可避免地会释放到水环境中,不仅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代谢,也会污染水体,影响水源水质.而藻类作为水生食物链的初级生产者,对于纳米颗粒在水环境中的积累和迁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总结了不同种类的纳米颗粒对水环境中不同藻类生长代谢的影响和相关的毒性机制,包括破坏细胞完整性、氧化应激胁迫、破坏光合系统、基因水平异常和有毒物质的释放等.其次,系统总结了纳米颗粒表面特性(如粒径、晶型、表面电荷、亲疏水性、光敏性、表面涂覆、老化和纳米颗粒的均相与非均相等)、水环境影响因素(如自然有机物质、环境胶体、离子强度、pH、硬度、光照和温度等)和藻类胞外聚合物对纳米材料毒性的影响.最后,还综述了水环境中关键污染物和纳米颗粒对藻类的复合毒性.对于纳米颗粒对水环境中藻类生长的毒性作用、影响机制以及复合毒性的系统总结,有利于全面了解纳米颗粒的环境行为和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49.
湿法烟气脱硫中GGH对污染物扩散影响初探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介绍了烟气换热器(GGH)在湿法烟气脱硫工程中的应用情况,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角度,分析探讨了设置或取消GGH情况下烟气污染物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刘彩虹  何强  马军 《中国环境科学》2020,40(4):1531-1536
采用经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MS)修饰的纳米二氧化硅(SiNPs),对正渗透聚酰胺复合膜(TFC)进行抗污染改性.在静电吸附作用下,APTMS-SiNPs可通过表面涂覆的方式接枝在带负电的TFC表面,以提高膜的亲水性和抗污染效能.改性后,大量纳米材料成功接枝在膜表面,膜表面的接触角降低了54%,而膜电位和表面粗糙度无明显变化.采用海藻酸钠作为代表污染物,对原膜和改性膜的动态污染行为进行探究,通过监测污染阶段的通量变化和膜表面滤饼层含量,发现改性膜在膜污染后期表现出优良的抗污染性能,最终通量衰减降低了28%,膜表面滤饼层含量减少了35%.改性膜的抗污染性能主要归因于APTMS-SiNPs带来的膜表面亲水性的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