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18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58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石化企业规模大、设备种类繁多且分布广,为规范设备的管理流程、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及设备可靠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性,建立了基于Oracle数据库与RBI和RCM技术的设备预知维护信息平台,并结合RBI及RCM技术信息输入与安全评价方法,实现设备的故障预知及维护规范。该平台与石化的生产运行管理相结合,可实现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在及时排除设备故障隐患的同时,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为改善企业生产安全现状和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2.
从油品静电产生机理及油品静电放电危险性出发,探讨了常用的油品静电安全控制措施,包括接地、控制流速、使用静电消除器和添加抗静电剂。油品电导率决定油品静电荷的消散能力,为此对全国部分地区油品电导率进行了检测分析,并试验研究了油品电导率对油品静电带电特性影响以及电导率随时间的衰减关系。结果表明,油品电导率越低,油品因流动越容易带电;随着油品储存时间的延长,油品的电导率值逐渐降低。为保证油品灌装、销售作业安全,对于需要远距离运输、长周期储存的成品油,在其出厂时可适当提高油品电导率,如电导率达到250 pS/m以上,以降低油品静电引燃风险。  相似文献   
73.
针对大型罐区存在重大火灾燃爆的风险,提出以油罐区重大事故防控环节的"风险评估—危害控制—监测预警—应急管理"为主线,重点研究罐区风险评估与布局规划、雷电监测预警与危害控制、油品管线静电在线监测与联锁控制、罐区安全动态监控与应急管理等技术的策略,建立油罐区本质安全理论和重大事故防范体系,为大型油罐区的安全运行提供技术支撑,提升罐区本质化安全水平,遏制罐区重大燃爆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74.
在石化重点防护区布设雷电预警设备,相临预警点自动组网,实现小区域雷电临近预警,同时可预判雷电运动趋势。根据预警等级执行相应的应急预案,做到及时管控雷电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关键作业,并通过雷电运动趋势提前告知雷电运动下游企业采取必要应急措施,从而防止发生雷击引起的燃爆和人身伤亡事故,促进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5.
介绍了隔振隔声操作室的设计方法;论述了对隔声性能起关键作用的几个设计要点。研制样板的现场应用取得了很好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76.
为减小海面溢油,自主设计吸油单元组装结构,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吸油单元形状对吸油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吸油阵列单元速度场、油组分浓度场分析发现:圆形结构吸油单元表面平滑,运动阻力小,与流体接触面积大,有利于增加吸油效率。采用上下间隔三角阵列方式对吸油单元进行排布,研究不同流速下阵列单元横向间距、纵向间距、分布排数以及入口含油浓度对吸油效率的影响,发现吸油单元的横向间距对吸油效率作用显著,而纵向间距和入口含油浓度对吸油效率影响不大,随吸油单元分布排数的增加,吸油效率趋于稳定。在工程应用范围内,保持阵列单元横向间距为1.5 D,运动速度低于1m/s,阵列单元的吸油效率能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77.
大型罐区油气扩散规律的CFD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ANSYS公司CFX5.7软件模拟罐区油气扩散过程及其浓度分布规律,发现了罐壁、防火堤对油气浓度分布和流动的影响特征,认为使用CFD方法能够数值模拟重气扩散过程中的传热、传质、湍流等复杂物理现象,并且能够考虑复杂地形、建构筑物对流动规律的影响,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8.
79.
涡轮螺旋桨飞机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通用航空领域,其发动机排放对区域大气VOCs浓度会产生重要影响,而我国目前几乎没有针对航空涡轮发动机VOCs排放的观测研究.基于此,本研究于2017年9月9日、14日和15日在北京沙河机场停机坪,利用质子迁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PTR-TOF-MS)对运-12飞机涡轮发动机地面开车过程尾气中16类VOCs的排放开展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3次排放实验中VOCs的相对组成特征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甲醛和异戊二烯是占VOCs总浓度最高的两种物质,占比分别为30%和15%,乙醛、9碳芳香烃、10碳芳香烃和单萜的浓度占比在6%~8%之间,其它10种VOCs每种的占比都低于5%.发动机尾气中的VOCs与甲醛浓度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VOC与甲醛排放量的比值与国外研究结果比较接近的VOCs有甲醇、乙醛和丙酮,比值分别为0.18、0.38和0.16 g·g-1,而芳香烃类物质与甲醛排放量的比值明显高于国外排放实验的结果.因此,未来有必要开展更多的研究以增进对国内航空发动机VOCs排放的认识.  相似文献   
80.
通过对现行防静电服带电电荷量检测相关标准对比分析,发现存在一些操作难点,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建议。试验表明,宜选用尺寸略大、配有腈纶摩擦标准布的自动式滚筒摩擦机作为摩擦装置,选择自动式试验方法。控制试验中试样的耐洗涤程序,洗涤次数为100次,测试环境温湿度据不同行业要求选择,温度的偏差≤±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