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21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41.
氯酚类化合物对淡水发光菌Q67的联合毒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淡水发光菌Q67——青海弧菌Q67(Vibrio qinghaiensis sp.-Q67)为生物材料,分别研究了2-氯酚,2,4-二氯酚和2,3,4-三氯酚及其等剂量、等毒性单位配比混合物的发光抑制毒性,并采用相加指数法和相似性参数法评价了混合物的联合毒性效应. 结果表明:3种氯酚对Q67菌的EC50值分别为99.57,25.19和3.42 mg/L,说明氯酚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急性毒性随着氯原子数目的增加而增大,氯酚的二元和三元混合物的毒性作用明显高于化合物的单一毒性. 2种评价指数均采用评价标准的95%置信区间,避免了由实验误差引起的不准确性. 氯酚混合物对Q67菌的联合毒性效应主要表现为简单的相加作用,只有2-氯酚与2,3,4-三氯酚的组合为弱的协同作用. 氯酚的等剂量和等毒性配比混合物毒性作用的评价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42.
卤代酚对斑马鱼的急性联合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为了探讨卤代酚等毒性二元混合物联合毒性效应和评价其联合毒性效应的最佳方法,依次测定了6种卤代酚对斑马鱼的单一急性毒性和二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其中联合毒性作用类型采用毒性单位法(TU)、相加指数法(AI)和混合毒性指数法(MTI)分别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单一卤代酚的生物毒性随着卤素原子数目在化合物中的增多呈增强趋势;卤代酚等毒性二元混合物的联合作用方式以部分相加和协同作用为主;毒性单位法(TU)和混合毒性指数法(MTI)可以较精确地评价卤代酚联合毒性作用类型.   相似文献   
43.
卤代酚复合污染对鲤科金鱼的生化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卤代酚复合污染对水生生物的联合毒性效应,探究较为可靠的检测方法,根据所选6种卤代酚化学结构的相似程度和48 h LC50值,将其分为3组二元混合物进行急性暴露实验, 毒性单位比为1∶1,每组分2个浓度级别观察金鱼生物学行为的变化,同时检测金鱼肝脏中3种抗氧化酶(SOD,CAT和GSH-Px)活性以及酶活性影响率的变化. 结果表明:3组卤代酚对金鱼肝脏中3种抗氧化酶的酶活性影响率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3种抗氧化酶中仅SOD在1/2LC50剂量暴露组中均表现为明显升高的酶活性激活率或酶活性抑制率,提示SOD较适合作为卤代酚低浓度复合水污染情况监测的生物化学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4.
单歧藻对烷基酚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性及QSBR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单歧藻为主要微生物源,用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8种烷基酚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动力学过程,得到它们在藻中的生物降解速率常数K.采用Mopac软件PM3法及文献资料计算了化合物的多种理化参数,应用SPSS统计软件做回归分析,对1gK进行了结构-生物降解性(QSBR)的研究.结果表明,疏水性参数lgKow,分子量Mw,一级价键连接指数1Xv,二级价键连接指数2Xv,生成热△Hf和分子偶极距μ能够较好地拟合烷基酚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速率,其中2Xv拟合效果最好.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烷基酚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机理,认为空间参数是决定其生物降解的主要因素,化合物的生成热和电性参数μ,Ehomo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45.
中国湖泊水环境基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7,自引:9,他引:28  
中国湖泊污染形势严峻、生态健康效应复杂,亟需适合中国区域特点的水环境基准作为加强污染控制、治理和管理的理论依据,但目前我国湖泊水环境基准的系统研究尚未开展,本文从水环境基准的意义、概念、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对中国湖泊水环境基准研究进行了剖析回顾和展望:首先阐述了开展区域性水环境基准研究的迫切性和科学意义,揭示了"科学确定基准"的内涵;然后详细回顾了国内外湖泊水环境基准的研究历史、现状及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湖泊水环境基准的"三性"原则(科学性、基础性和区域性),指出环境暴露、效应识别和风险评估是基准研究的三个关键环节;最后提出中国湖泊水环境基准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本文强调:阐明中国水环境的演变规律和特征,需要开展水环境污染过程和生态毒理效应研究;建立具有我国区域特点的湖泊水环境基准理论、技术和方法体系是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和解决中国环境管理重大科技需求的重要任务,它既可推动中国毒理学、生物学、生态学及环境与生物地球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又可为湖泊流域的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整体提升我国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的水平和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46.
国外新化学物质管理中的健康效应数据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要介绍了欧盟、美国、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新化学物质管理的相关法规、行政机构设置和审查制度流程,并详细阐述了在化学物质申报制度中对健康效应的数据需求及其测试方法.欧盟、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以眼睛/皮肤刺激、皮肤致敏、急性毒性和基因,染色体毒性等作为最基本的检测指标;日本侧重于持久性、蓄积性和人类,环境毒性的评价,不要求提供急性毒性试验数据;美国较偏重结构活性相关关系(SAn)/定量结构活性相关关系(QSARs)技术预测的健康效应数据,在不能判定物质是否有潜在的健康,环境风险时,才要求提供相应的试验数据;相反,澳大利亚对QSARs采取了较为审慎的态度.结合其他国家和组织的相关经验,为完善我国新化学物质的健康效应数据需求和管理,提出了关于建设已登记物质数据库,QSARs技术,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和毒性(PBT)评估体系和优良实验室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47.
“三门六科”水质基准最少毒性数据需求原则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MTDR(最少毒性数据需求)是水质基准推算中数据应用的重要原则. 以重金属Pb2+、Cd2+、Cu2+、Zn2+、Hg2+、Cr6+为例,在广泛搜集物种毒性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比较分析,初步研究了我国水生生物基准的MTDR. 结果表明:Hg2+、Pb2+和Cu2+基于“三门六科”推导的急性基准值与基于美国“三门八科”MTDR的推算结果相近,分别相差20.5%、25.2%和33.3%;Cd2+、Zn2+和Cr6+的计算结果差别较为明显,表明相对于美国“三门八科”MTDR,在我国生物毒性数据缺乏的情况下,“三门六科”MTDR对于部分污染物基本可行,但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三门六科”包括鲤科、除鲤科外的另一科鱼类(冷水鱼优先)、两栖类、浮游甲壳类、昆虫类和环节动物类.   相似文献   
48.
水质基准方法学中若干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我国正在开展系统的水质基准研究,对发达国家的水质基准理论和技术处于学习和研究阶段. 物种敏感度分布分析、“最少毒性数据需求”以及基准的修正是水质基准推算中的若干关键技术. 以氨氮水生生物基准为例,对这些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提出在我国本土生物毒性数据缺乏的情况下可在种的水平上对水质基准进行推算. 另外,可先利用全部生物的毒性数据进行物种敏感度分析,确定需重点获取的敏感生物类群的毒性数据,再用于基准推算,有望降低推算过程中对毒性数据量的需求. 最后,基于中美生物物种分布的差异,借鉴美国修订国家水质基准的水效应比法,提出利用生物效应比法对美国国家水质基准进行修订以获取我国水质基准.   相似文献   
49.
氯酚类化合物是我国河流中广泛存在的一类优先控制污染物. 利用基于相似作用模式的混合物风险商(RQm)的方法,对我国主要河流中五氯酚、2,4-二氯酚和2,4,6-三氯酚组成的混合物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 结果表明:我国河流中3种氯酚化合物的RQm均小于1. 黄河中3种氯酚化合物的RQm最高为0.377,长江、珠江、淮河和松花江中3种氯酚化合物的RQm分别为0.055、0.039、0.035和0.010,其他河流的RQm均小于0010. 整体上看,我国北部河流3种氯酚化合物的RQm比南部河流高.   相似文献   
50.
辽河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江越  刘征涛  冯流  周俊丽  高富 《环境化学》2012,31(7):1116-1117
广泛分布于环境中的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潜在的毒性、致癌、致诱变作用和生物富集性,可通过食物链进入生态系统,进而影响人体健康.辽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地处40°31'N—45°17'N,116°54'E—125°32'E之间,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工矿业经济区,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