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25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海南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和追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南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最小行政区域省份,以及惟一的热带岛屿省份,其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矛盾的资源供求关系、粗放的发展模式等现状,都要求海南必须走发展循环经济和新型工业化道路.本刊在此特别邀请了海南生态省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副处长、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在职博士程春满,以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王如松,共同为读者揭示循环经济作为岛屿省份海南实现跨越式发展必由之路的背景与追求.  相似文献   
72.
面对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与困境,寻找新型的人与自然关系成为人类的共同呼声。时代呼唤生态文化,生态文化是人与环境和谐共处、持续生存、稳定发展的文化。是海南生态省建设的四大内容之一。从体制文化、企业文化、认知文化和心态文化4方面对海南生态文化建设战略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3.
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过程中 ,必须从观念、管理和技术 3个层次上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转型、升级及新兴产业发展 ,大力推进产业生态转型和建立生态产业。结合大量案例 ,论述了发展生态产业的原则和策略 ,主要有 :以市场为导向 ,生态与整体最优 ,竞争、共生、自生、再生相结合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 3原则 ,发挥区域优势 ,加强结构与功能的弹性和自我调节 ,硬件、软件和心件的耦合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74.
根据日照市的产业现状 ,提出了日照市建设生态产业园的初步设想和生态产业园孵化机制  相似文献   
75.
生态城市是一类具有经济高产生态高效的产业、系统负责社会和谐的文化、结构健康生命力强的景观的行政单元.其建设目标是通过规划、设计、管理和建设生态景观、生态产业和生态文化来实现结构耦合的合理、代谢过程的平衡和功能的可持续性.生态城市是以生态经济学、系统工程学为理论基础,通过改变生产方式、消费行为和决策手段,实现在当地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可持续的、健康的人类生态过程.体制整合、科技孵化、企业投资、公众参与和政府引导是生态城市发展的基本方法.清洁生产和生态产业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在搞好技术和管理的同时,怎样在局地和区域生态系统尺度上整合生产、消费和还原功能,建设一类和谐的生态景观,企业的空间和城市尺度应予以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76.
本文运用人类生态学原理,建立了天津城市区生活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基于这一指标体系,采用居民满意度分析方法,剖析了旧城区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天津旧城改造与重建中生活质量调控性规化指标,提出了旧城改造与重建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7.
生态规划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0,自引:1,他引:70  
随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协调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寻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科学界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生态规划是实现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生态规划来协调人与自然及资源利用的关系,可追溯到上世纪末的生态学思想家及区域规划的先驱者的著作及规划实践,并在二次世界大战前得到很大的发展。6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生态规划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McHang及其同事的杰出工作,使生态规划思想与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生态规划的发展在理论上更多地吸取现代生态学的新成果。在方法上广泛运用计算机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从定性向定量分析与模拟方向发展。在实践上,生态规划从单一对象与目标的规划向城市、区域持续发展规划发展。可以预见,生态规划将成为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工具和途径。  相似文献   
78.
圆明园听证会是有史以来我国环保领域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环境问题听证会,也是一次生态知识普及的社会大讲堂。圆明园事件暴露出的最大问题是管理者、决策者、甚至相当一部分专家对生态学不甚了解,没有认识到圆明园防渗膜隔离的不是水,而是生态活力;拆除物理上隔离水与土地的防渗膜容易,但拆除思想上隔离人与自然联系的膜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人认为这是舆论炒作、小题大做,其实,这种舆论有利于生态知识的普及和全民族生态意识的提高,应大炒特炒;这类小题关系到规划管理、体制法规、山形水系、国计民生。  相似文献   
79.
生态文明:生态政区建设的抓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高国民生态素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部署,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体用共荣,纲常相济,这就是生态文明的社会内涵和概念框架,环境活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富强是生态政区建设的前提,社会文明是生态政区建设的灵魂,而生态健康是生态政区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80.
生态政区规划与建设的冷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作者1987年以来与地方决策管理人员一起在生态县、生态市和生态省的理论探索、规划编制、能力建设、人才培养和典型工程示范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分析了当前创建生态政区的8个认识论误区,提出了生态政区建设的内涵、宗旨、机遇和挑战,介绍了包括生态概念规划、生态工程规划和生态管理规划在内的生态政区规划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