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42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综合利用卫星遥感、环境监测、气象观测等多源监测数据,结合后向轨迹模式对2015年4月新疆一次黑风暴污染过程进行生成源地、路径与发展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黑风暴过程的不同高度污染物主要随气流来源于新疆本地及其以西的中亚地区,在西南气流的作用下几乎同时进入北疆,沿天山北坡东移并且在乌鲁木齐堆积,继而从南疆盆地东口灌入南疆;同时,选取受此次黑风暴污染物东输影响的4个典型城市(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兰州和北京),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6)模拟分析此次极端黑风暴东输过程中大量沙尘气溶胶对主要气象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此次黑风暴东输过程(4月25~29日)影响的上述4个典型城市的AOD均有所增加,模拟所得污染程度与实际接近.对于沙尘在近地面2m的温度响应,北京市表现最为明显,最高达-1.68℃,乌鲁木齐表现不明显,沙尘过程中的近地面气温相较无沙尘时最高下降0.1℃,呼和浩特和兰州在AOD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响应分别为-0.4℃、-0.8℃.黑风暴期间,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兰州的相对湿度响应最大值分别为-3.3%、-7.3%、-4.7%,而北京地区在29日AOD达最大值时,相对湿度相对于无沙尘时增加了10%左右.  相似文献   
32.
通过采集黄土高原中部沿黄流域57个浅层地下水水样,采用定性(Gibbs模型、Na端元和离子相关关系)和定量(正向演替模型)分析方法探究了该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沿程变化规律和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中部沿黄流域浅层地下水均呈弱碱性;优势阴阳离子分别为HCO3-和Na+;水化学类型以HCO3-Ca-Mg为主,占40%.研究区地下水主要离子自北向南变化趋势有所差异,其中Cl-浓度保持动态稳定,SO42-、HCO3-、Mg2+和Na+浓度沿程增加,而NO3-、Ca2+和K+浓度沿程降低,矿产资源开发是研究区地下水SO42-重要来源,而强烈的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是引起Na+富集的重要因素.研究区地下水溶质来源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以硅酸盐岩石风化为主;大气输入、人类活动和岩石风化对地下水溶质的相对贡献分别为5%±3%、6%±13%和89%±13%.此外,下垫面因素改变、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通过改变地下水补给与排泄等过程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地下水水量和水质.本研究结果将为黄河流域和其他类似地区当前和未来的地下水质量管理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通过模拟A/O污水处理工艺,文章研究了不同的进水氨氮(NH_4~+-N)浓度下,实现亚硝态氮(NO_2~--N)稳定累积的过程和机理,并对其进行反应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器进水NH_4~+-N浓度从40 mg/L开始,100、200、400、600、800 mg/L,最终浓度提高到1 000mg/L的梯度变化下,氨氧化速率的下降比率最高为36.4%、亚硝酸盐氧化速率的的下降比率最高为96.0%,对亚硝酸盐氧化菌活性抑制效果显著。1 000 mg/L进水NH_4~+-N浓度下NO_2~--N累积速率随溶解氧(DO)升高而提高,DO超过4.5 mg/L时NO_2~--N累积速率接近最大值,但结合实际经济效益与工程实践考虑DO取3.0~3.5 mg/L之间实现短程硝化效果最佳。使用莫诺模型拟合氨氧化菌(AOB)动力学行为,进水NH_4~+-N浓度从40 mg/L提高到1 000 mg/L,反应器最大NH_4~+-N比氧化速率由0.23 d~(-1)上升到0.74 d~(-1),AOB利用底物更快。  相似文献   
34.
通过混凝-异相Fenton组合工艺对高有机物含量的垃圾渗沥液纳滤浓缩液进行试验研究.考察不同处理工况对纳滤浓缩液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组合工艺的最优工况,分析最优工况下出水达标的可行性.对组合工艺在反应过程中溶解性有机质及氮污染物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探讨.并分析了组合工艺的药剂投加成本.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COD去除的最优处理工况为:PFS投加量为6g/L,混凝初始pH值为7,PAM投加量为25mg/L、H2O2与COD质量比为10,Fenton反应初始pH值为4,催化剂与COD质量比为16.在最优工况下COD去除率为98.62%.经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可实现达标排放.在反应过程中,混凝单元能够降低异相Fenton单元的处理负荷并保证了组合工艺出水中TN和NH4+-N的达标排放,组合工艺对浓缩液中HA、FA与TON的去除率分别为93.54%、86.80%与83.98%.异相Fenton单元对混凝过程中去除效果稍差的HyI进一步氧化分解而实现COD出水达标,其去除率为86.02%.在...  相似文献   
35.
贵阳市城市道路灰尘重金属铅污染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贵阳市城市道路灰尘重金属铅污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贵阳市各行政区道路灰尘中铅的含量按南明区、乌当区、白云区、花溪区、云岩区、小河区顺序分别为81.19~174.94mg/kg、54.33~177.62mg/kg、59.75~275.93mg/kg、59.45~143.41mg/kg、61.32~106.05mg/kg、57.84~115.53mg/kg,平均含量分别为110.94mg/kg、78.49mg/kg、105.35mg/kg、96.87mg/kg、81.51mg/kg、88.11mg/kg,分别为环境背景值的3.0倍、2.1倍、2.8倍、2.6倍、2.2倍、2.4倍;不同行政区铅含量存在较大差异,铅在空间分布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白云区差异最大,云岩区差异最小。地积累指数及铅污染指数评价表明:贵阳市城市道路灰尘中铅污染总体上处于轻度污染水平,但局部区域处于偏中度至中度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36.
利用Airpak软件采用SIMPLE算法对车间通风方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确定了改进方案,并与原有方案进行速度矢量、温度、空气品质等指标参数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干燥车间采用侧送异下侧回的送风方式控尘效果比较理想,且与实测数据较为一致,也表明利用Airpak软件进行数值模拟优化车间通风方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7.
目前室内装修所造成的最主要的污染物质为甲醛,因此本文选取甲醛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植物熏蒸方法,选用家庭中常见的5种绿色植物对其进行吸收净化对比试验,考察各种植物对甲醛的吸收效果,结果表明:在24h内,普通吊兰对甲醛的吸收能力达98.70%,其次依次为虎尾兰95.45%、芦荟83.77%、瓜叶吊兰75.74%,而绿萝对甲醛的吸收效果最不明显,为56.54%,由此得出植物吸收甲醛的能力为:吊兰>虎尾兰>芦荟>瓜叶吊兰>绿萝。该研究对降低室内甲醛浓度、提高空气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8.
介绍了气泡雾化灭火技术,同时结合前人理论和试验研究,分析了气泡雾化细水雾灭火技术的优势,并从固定式和移动式两个方面分析了气泡雾化细水雾灭火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9.
为保障矿井提升机液压制动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一种基于LabVIEW的提升机液压制动系统在线监测装置,将LabVIEW和可编辑逻辑控制器(PLC)相结合,充分利用LabVIEW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通过检测液压制动系统的状态参数,分析评价设备工况;并利用新型碟簧座传感器,建立制动正压力和应变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液压站和制动器的故障参数,采用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诊断液压制动故障,实现对提升机液压制动系统的安全预警。结果表明:该矿井提升机液压制动系统在线监测装置通过8个功能模块的实时监控,利用液压系统故障树能够系统实时诊断故障,对于保证矿井提升机的安全和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提高矿山生产效率和降低维修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0.
为有效解决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短路引起的越级跳闸问题,从注入信号分散检测单相接地故障原理出发,提出基于信号注入和分散检测相结合的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理论,增加一个零序电流到故障电路中,将理想零序电流提供给故障系统,并利用模拟元件搭建测试系统测试注入信号检测部分,构建测试模型实现电网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并利用井下配电网数字光纤通信式保护器,解决井下供电系统发生故障后的快速、准确动作和故障隔离问题。结果表明:通过注入主频80 Hz,幅值40 mA的信号,信号滤波算法能够滤除工频及其谐波等信号的干扰,在注入信号的频率小范围偏移时,装置能准确检测和提取注入信号以便判断故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