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50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122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232.
采用厌氧 兼氧 好氧工艺处理柠檬酸生产排放的高浓度有机废水 ,处理后废水的BOD5和CODCr去除率达95 %以上 ,出水BOD5平均值为 5 8.5mg/L ,CODCr平均值为 30 4mg/L ,pH =6~ 9,达到排放标准 ,并生产沼气供生产生活使用。  相似文献   
233.
研究了在HAC-NaAC介质中,痕量铬(VI)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罗丹明6G的褪色反应及其动力学条件,建立了催化荧光测定痕量铬(VI)的新方法。催化反应在沸水浴中进行15min,为假零级反应。方法的检出限为2.1×10-9g/mL,线性范围为0.2~2.5μg/25mL。将该法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铬(VI)的测定,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234.
化柯  蒋豫  吴元强  杨楠  刘新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4):1829-1836
为探究藻源可溶有机质(COM)及其生物老化过程对湖泊水体中17β-雌二醇(E2)生物降解的影响特征,通过模拟生物老化,得到5种不同生物活性的COM样品:S0(78%)>S1(67%)>S2(36%)>S3(13%)>S4(1%).结果表明,经过60h的避光培养实验,相同浓度(8mgC/L)的COM样品均提高了微生物群落...  相似文献   
235.
为探究壳聚糖(CTS)缓解小麦幼苗镉(Cd)毒害的机制,通过水培试验,以百农207小麦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壳聚糖对Cd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生理特性、抗氧化能力和Cd积累的影响,并利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幼苗各理化指标与镉积累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相较于CK,10 μmol·L-1和25 μmol·L-1 Cd胁迫显著抑制了小麦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光合作用和生物量的积累,使得幼苗根系变短变粗且侧根减少,同时改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了H2 O2 和丙二醛(MDA)的积累.镉胁迫下,外源壳聚糖使小麦幼苗茎叶和根系镉含量分别降低13.22 %~21.63 %和7.92 %~28.32 %,镉积累量分别降低5.37 %~6.71 %和1.91 %~4.09 %.不同镉水平下,外源壳聚糖使小麦根系和茎叶中H2 O2 含量显著降低了38.21 %~47.46 %和45.81 %~55.73 %,MDA 含量显著降低了37.65 %~48.12 %和29.87 %~32.51 %;根系中SOD和POD 含量分别提高2.78 %~5.61 %和13.81 %~18.33 %.外源壳聚糖可通过提高Cd胁迫下小麦幼苗的光合特征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方式,降低小麦地上部和根部的Cd含量与积累量,减轻细胞膜脂质的过氧化程度,进而缓解Cd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236.
为探究汾河上中游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研究了汾河上中游流域17个采样点位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组成、空间分布、与水质环境因子的关系及其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汾河上中游流域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4门6纲25科,共37(属)种,且不同采样点位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水质环境因子对汾河上中游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大小排序为DOTPCONNH_3-NTNpHBOD_5,不同种类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水质影响因子不同;汾河上中游流域17个采样点中,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最好为"一般"等级,占总采样点位的29%,"较差"等级采样点位占41%,"差"等级采样点位占30%,汾河上中游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综合评价为"较差"等级.  相似文献   
237.
陈珺  常德化 《安全》2018,39(8):47-49
为营建一种适应能力强、管理效能高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模式,本文结合戴明循环法和行为管理学理论,提出了一种以行为安全分数和检控等级指标为基础的PDCA循环式安全管理模式。针对施工现场作业情况,对基层作业人员和管理层人员查出的行为管理问题进行了安全分数计算,对机械设备可靠程度进行了安全等级界定,对不达标的情况进行了及时整改,并以书面的形式反馈到管理计划中,再次进行PDCA循环检测,直至达标为止。该管理模式能够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方面的效能,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238.
云龙湖水质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云龙湖水质进行了调查与评价.在云龙湖东湖、西湖区各设置3个采样点,监测水体中TN、TP、Imn、NH3-N、DO和SD指标;分别使用模糊识别法和湖泊综合营养指数对水体进行水质评价与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云龙湖水质级别为III类,其中TN、TP超标明显,水体呈现中度富营养化;不同功能区水质差异明显,东湖区水质优于西湖...  相似文献   
239.
本研究在汾河流域上、中、下游及其部分支流布设29个采样点,对其水体和表层沉积物多环芳烃(PAHs)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汾河流域水相中丰水期PAHs总量浓度范围是0.530~16.002μg·L~(-1),平均浓度为(2.738±3.078)μg·L~(-1),枯水期PAHs总量浓度范围是0.588~12.916μg·L~(-1),均值为(2.762±3.132)μg·L~(-1)。就空间分布而言,汾河流域整体呈现上游污染较轻,中下游污染严重的特点。PAHs的组成规律显示,丰水期和枯水期PAHs含量均以低环(2~3环)为主,不同采样期低环PAHs所占比例分别为96.5%和90.4%。与其他15个研究地区水体PAHs含量比较,汾河流域水体中PAHs污染程度的国内外对比处于中等到较高程度的污染。丰水期和枯水期水体中PAHs来源于石油源和植物、木材、煤的燃烧,主要受到流域煤化工、燃煤电厂排放污染物的影响。地表水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汾河流域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有13.8%和20.7%的点位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汾河流域沉积相中16种PAHs平均浓度为(3.774±1.987)μg·g-1,其污染主要集中在流域中下游地区。PAHs的组成规律显示,PAHs含量集中在低环(2~3环),约占总量的75%左右。与本研究提到的河流、湖泊及港口沉积物中PAHs含量比较,汾河流域沉积物中PAHs污染程度仍处于中等偏高的污染水平。丰水期沉积相中PAHs以燃烧源和石油源为主,部分来自典型石油类产品的输入。表层沉积物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对于提出的12种PAHs的生态风险的效应区间低值(ERL值)或效应区间中值(ERM值)以及苯并(b)荧蒽(Bb F)和苯并(k)荧蒽(Bk F)这2类没有最低安全值的PAHs化合物来说,汾河上、中、下游流域均有采样点的PAHs可能存在着对生物的潜在生态风险。通过本研究可全面地了解该流域多环芳烃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可能的来源,并且为汾河流域多环芳烃污染的控制和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0.
选取分形理论中的聚集维数和关联维数计算分析了河南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结果显示,河南省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具有分形特征,中心城市的影响力明显,但相对于其他地区首位城市地位有一定差距,大致呈现弱极多核心态势。各城镇之间联系紧密程度一般,通达性有明显提升。总体来说,河南省城镇规模较为均衡,城镇联系不够紧密,城镇体系功能尚未能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