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
皂素废水处理工程的设计与调试运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内电解UASB厌氧好氧深度处理组合工艺处理皂素生产废水的工程实例,废水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结合工程实际,对整个系统的调试运行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白腐菌对焦化废水中喹啉的降解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用白腐菌BP降解喹啉,研究了白腐菌在不同培养基中对喹啉的降解过程和机理,以及喹啉的降解与白腐菌漆酶活力、生物量比增长速率、培养基pH值的关系。结果显示秸秆滤出液培养基中生长的白腐菌对喹啉具有最高的去除率89%;喹啉的相对去除率与白腐菌漆酶活力、生物量比增长速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白腐菌BP最适pH为6~7;2-羟基喹啉是喹啉降解过程中首先出现的中间产物。  相似文献   
13.
从2003年3月到2004年2月,在水力负荷为600mm/d的条件下研究了人工湿地中试系统(medium scale plot,MSP)基质中藻类的组成.结果表明,栅藻、小球藻、盘星藻、空星藻、纤维藻、舟行藻、小环藻、平裂藻和颤藻属的一些种类在下行池基质各层不同季节均有出现,下行池表层藻类较丰;上行池基质中不同季节的藻类组成中念珠藻和鱼腥藻均为固氮种类,菱板藻、舟行藻和卵形藻属的一些种类在上行池表层出现较多,上行池藻类组成较下行池少.本实验探讨了在人工湿地基质中存在的藻类组成,为湿地除藻机理和评估系统的稳定性提供参考.图1表2参10  相似文献   
14.
针对潮白河(顺义段)以再生水为唯一补水水源的特点,于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对该河段水体中两类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酯、烷基酚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再生水补水的潮白河顺义段水体中共检出邻苯二甲酸酯和烷基酚类化合物各5种。该河段水体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质量浓度水平低于国内其他地区河流,烷基酚类化合物的质量浓度水平与天然补给河流相当。河道上游邻苯二甲酸酯污染水平高于下游,夏季低于春、秋两季;河道上游烷基酚污染水平高于下游,春季低于夏、秋两季。2010年至2011年,该河段水体中内分泌干扰物污染质量浓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水动力条件对藻类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晓辉  李其军 《生态环境》2010,19(7):1732-1738
水动力过程是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状态和水华爆发的重要因素,水动力因素对藻类影响的研究对于富营养化水体藻类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归纳分析近年来关于流速、流态对藻类生长和种类变化的研究报道;就水动力条件对藻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等详细地进行了文献综述。水动力条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分为流速和流态两个方面,不论是单一藻种还是混合藻类,低流速、小扰动有利于藻类的生长和聚集,流速增大则导致Chla浓度先递增后递减,不同藻类的临界流速并不相同;藻类生长随着湍流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受到抑制,抑制作用与水流流态(层流、过渡流、湍流)无明显相关关系,水体流态的变化造成水流剪应力的变化,藻类种类的差异导致其对水流剪应力的响应变化。水动力条件变化引起的藻类种群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水体混合加剧导致优势种群的转换。水动力条件对藻类影响的作用原理主要是引起了光强的改变、细胞长度的变化、营养盐运送及捕食行为变化等。综观当前的研究成果,水动力能否真正阻止藻类细胞的生长或聚集,影响藻类生长或种类变化的扰动的最低水平以及水动力对藻类影响的作用机理是这一领域未来研究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6.
<正>严禁12周岁以下孩子骑共享单车记者在街头也曾发现,时不时会有孩子骑着共享单车上路,有的是两三人结伴而行,有的是父母在一旁陪同,把单车当成了玩具。在道路交通状况复杂的情况下,孩子骑行共享单车极易引发交通事故,特别是有些孩子喜欢骑车在马路上追逐嬉闹,更是存在极大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2009年9月,在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实验基地采用室内实验方式,研究了三角帆蚌在北京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滤水效率,对比水体上层和底层2种放养方式对水体净化效果差异。结果表明:三角帆蚌平均滤水率为(31.63±6.67)mL/(min.kg);上层放养方式对水体透明度改善效果显著,叶绿素a在48 h即显著降低,且维持在较低水平。三角帆蚌有利于富营养化水体净化,实际应用中应采用水体上层放养方式。  相似文献   
18.
2004年3月~11月对人工湿地循环处理的养殖水体中浮游动物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不同的处理方式和放养类型对水体中浮游动物的影响及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养殖水体经人工湿地处理后,水质改善,对浮游动物去除率在60%以上,几乎没有影响到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循环水量最大的1号塘浮游甲壳动物隆腺溞占优势,密度较其他塘低,而生物量则高;放养类型相同的循环塘3号塘和静态塘4号塘,浮游动物种类基本相同,但种类数3号塘明显多于4号塘;辛普森多样性指数显示:1号塘>2号塘>3号塘>4号塘,说明循环塘水质好于静态塘.图4表5参21  相似文献   
19.
浮桥河水库的营养状况与水质调控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浮桥河水库总磷含量、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和浮游动物的生物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上、中、下游水体的总磷含量分别为0.072 mg/L、0.066 mg/L 和0.044 mg/L;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分别为9.28 mg/L、6.51 mg/L和3.37 mg/L.夏季和秋季上游部分区域伴有大面积的“水华”,优势种类主要为微囊藻.浮游植物水柱日生产量分别为2.80 g O\-2/m\+2.d、 2. 78 g O\-2/m\+2.d 和2.36 g O\-2/m\+2.d;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分别为2.52 mg/L、1.25 mg/ L和1 .22 mg /L.浮桥河水库有富营养化的趋势且上游已经富营养化.导致富营养化的原因主要是外源营养物输入量的增加、大库鲢鳙放养比例失调、上游滤食性网箱放养结构的不合理和食鱼性鱼类的过度捕捞.建议在保持现有鳙放养量的前提下增大大库鲢的放养量和网箱内鲢鱼种的放养量、减少食鱼性鱼类的捕捞量、减少外源营养物的输入以控制水库的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