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86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难降解混合化工废水预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某化工开发区混合化工废水进行预处理试验研究,分别对铁还原后加中和混凝沉淀以及直接中和混凝沉淀两种预处理方法进行了试验,重点讨论了铁还原工艺的各种影响因素。研究了曝气与不曝气,加炭与不加炭以及不同CODCr、不同pH值对铁还原处理效果的影响,并考察了铁的消耗与废水中铁离子的作用及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32.
高效藻类塘氮磷去除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首先介绍了高效藻类塘的发展历史和特点,其次简述了高效藻类塘的生物特性和物理化学变化规律,并重点论述了高效藻类塘的氮磷去除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最后对高效藻类塘在控制非点源污染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3.
生物化学协同除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聚合硅酸铝和聚合硅酸铁两种混凝剂,比较了将混凝剂直接投加到反应器中和对生物反应器出水再进行混凝沉淀2种工艺的除磷效果,并对2种混凝剂的除磷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于聚合硅酸铝,没有生物协同作用;对于聚合硅酸铁,投加量在40mg/L以下时具有生物协同作用,30mg/L时协同作用最明显;而且聚合硅酸铁的除磷效果好于聚合硅酸铝。  相似文献   
134.
介绍了一种利用Rank氧电极筛选焦化废水功能菌的方法。实验所用焦化废水中含有结构不明的成色有机物,从驯化后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到一组对该物质有效的菌株,利用Rank氧电极测定其对该物质的活性大小,筛选出活性较好的菌种用于废水生化处理的进一步研究。对于结构不明的物质降解,这种方法具有快速、简捷、灵敏度高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功能菌的筛选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5.
生物-生态优化组合工艺试验规模为100 m3/d,通过探索自然启动阶段生物-生态的优化组合模式,提高了启动中组合工艺的处理效能、缩短了处理效能波动时段,实现了向运行阶段的平稳过渡,为工程规模的启动提供了系统依据.研究表明,在启动阶段通过生物-生态优化工况组合,可达到组合工艺COD去除率90%、TN去除率40%~70%、TP去除率90%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36.
利用生物泥浆体系研究了受氯酚污染土壤的修复特性。结果表明,对4-氯酚污染浓度为300mg/kg的土壤,土著微生物基本没有降解活性;投加高效菌可大大加快4-氯酚的降解进程。生物泥浆体系修复氯酚污染土壤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35℃,水土比3:1,投菌量5%。外加碳源和氮源可明显促进4-氯酚的降解,但外加磷源对降解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7.
本试验利用未沉淀的生活污水(COD在432mg/L左右)在7℃~22℃温度下自接种启动容积为5L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层反应器.初始有机容积负荷为1.75kgCOD/m~3·d,水力停留时间为5.9h.运行57天时出现了颗粒污泥,此时污泥负荷为0.33kgCOD/kgVSS·d.106天后反应器达到稳定的处理效果.当温度在20℃左右,HRT为6h,COD去除率达81.2%,出水COD低于100mg/L.培养出的颗粒污泥呈黑色,粒径在0.5mm~3mm之间,比重为1.04, SVI在15左右,有较好的沉降性和产甲烷活性.污泥中产甲烷菌主要是素氏甲烷丝菌.  相似文献   
138.
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何蓉  周琪  张军 《生态环境》2004,13(2):180-181
通过小试装置研究了表面流人工湿地对人工模拟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及相关运行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中的CODcr、TN、TP均有较好的综合净化能力,对各种污染物指标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CODcr 75%、TN75%、TP73%,其中CODcr和TN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分别需3d和4d的表观停留时间,TP要达到二级排放标准则需6d的表观停留时间。而且,湿地植物对TN和TP的去除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9.
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生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廉价的传统废水处理技术的替代技术已被应用于多种废水的处理。目前对湿地系统中水生植物、微生物、基质和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还不完全清楚,文章从微生物生态的角度论述了微生物在人工湿地中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水生植物对微生物的作用,以及目前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0.
几种人工湿地基质对磷素的吸附作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从吸附动力学角度出发,研究了干渣、沸石、页岩陶粒和白云石四种基质对水体中磷素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干渣对磷素的吸附量最大,其次是沸石和页岩陶粒,白云石对磷素的吸附量最小。作用48h后,干渣对磷素的吸附量分别是沸石、页岩陶粒和白云石的3.9倍、6.7倍和11倍。一级动力学方程、Elovich方程和双常数速率方程均能很好地描述人工湿地基质对磷素的等温吸附动力学特征,但从相关系数来看,Elovich方程的描述更为准确。四种基质对磷素的吸附速率依次为:干渣>页岩陶粒>沸石>白云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