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21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33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周青 《环境教育》2009,(2):39-4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这种必然性,有着深厚的文化根源就是中华传统所蕴含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32.
为探讨酸雨对水稻种子萌发时能量代谢的影响,采用pH=2.0、2.5、3.0、4.0、5.0的模拟酸雨处理水稻(宁粳1号)种子,研究不同强度酸雨胁迫对水稻种子呼吸速率、CAT活性、呼吸商、线粒体蛋白与ATP含量及能荷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AR)连续作用7 d后,随着pH值的降低,酸雨对水稻种子造成的伤害增强,而水稻种子的呼吸作用与能量代谢减弱.酸雨胁迫强度与水稻萌发种子各呼吸指标间呈剂量-效应关系,具体表现为酸雨胁迫强度增大时,呼吸速率下降,线粒体蛋白含量减少,ATP含量降低,能荷呈下降趋势且降幅随AR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增大.研究表明,酸雨胁迫下种子能量代谢受到抑制是抑制种子萌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3.
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多数农业生产区中,酸雨(AR)与Cd污染重叠发生.土壤中Cd元素在AR作用下赋存状态改变,一旦达到伤害阈值即对植物造成伤害,并通过食物链对动物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考察AR和Cd对植物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复合效应是深人理解二者影响光合功能的途径之一.本文以大豆幼苗为试材,初步探讨了Cd与AR对大豆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复合影响,旨为科学评价Cd与AR污染环境中作物生产安全及典型污染物的环境生态效应等提供基础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34.
如何改造提升环境法价值理念是当代中国环境法学者对环境法进行理论反思和实践探索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如果这种"反思"和"探索"不是仅仅从功利性或技术性角度进行的,那么"反思"和"探索"必然包括从人与环境道德角度进行的审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35.
五种常绿树木对铅污染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文章研究了5种常绿树木对铅污染胁迫的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浓度铅胁迫下,5种树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质膜透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及铅富集量等生理生化特性均产生明显变化,但变幅不尽一致。其中,黄杨、海桐、杉木抗铅污染胁迫的能力优于香樟和冬青。  相似文献   
36.
双酚A(BPA)普遍应用在工业制成品中,因需求量递增而产生的环境安全问题引发各方关注.与BPA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工作相比,BPA影响植物生长的机理的研究甚少.光合作用是植物生产的重要生理过程,可通过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探测和分析.基于此,本文利用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研究了BPA对大豆、玉米和水稻幼苗叶绿素荧光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3.0 mg·L-1BPA可降低大豆和玉米初始荧光F0,增加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 v/F m、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对水稻各荧光参数无影响,即3.0 mg·L-1BPA可改善大豆和玉米光合PSⅡ系统,增强光能吸收,提高光合电子传递和光能转化效率;6.0 mg·L-1BPA可增加大豆和水稻的ΦPSⅡ、ETR和qP,降低F0,除增加qN外不影响玉米的其它荧光参数,表明6.0 mg·L-1BPA能改善大豆和水稻光合PSⅡ系统,提高光能转化和电子传递效率;除10 mg·L-1BPA对水稻各荧光参数无显著影响及17.2 mg·L-1BPA增加玉米和水稻的qN外,10 mg·L-1和17.2mg·L-1BPA可增加3种作物F0,抑制其它各荧光参数,即高剂量BPA引起作物光抑制,PSⅡ中心受损,光能转化和电子传递效率降低.此外,对比3种作物荧光参数变幅可知,BPA对大豆各荧光参数的影响玉米水稻.总之,BPA对3种作物叶绿素荧光反应的影响在方式和效果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7.
近年来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的活动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青 《环境教育》2011,(2):47-50
伴随着人类工业化的进程,温室气体的排放不断攀升,全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近年来世界各地因气候异常导致的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应对气候危机已经是追在眉睫、刻不容缓.为此,早在1992年联合国大会就通过了一项公约,规定了各国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义务,希望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使气候系统免遭破坏的水平上.面对全球气...  相似文献   
38.
基体改进技术在劳动卫生监测中的应用冯慧,管斌,周青,王晓玮,梅莉华,邓明镇(安徽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合肥230022)石墨炉原子吸收法(GF-AAS),基于分析技术日趋完善和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有了很大提高,其优良的分析性能,在劳动卫生检...  相似文献   
39.
王丽红  陈惠茹  周青 《生态环境》2013,(11):1819-1824
为了解土壤中铜(Cu)与锌(Zn)对不同乔木抗氧化系统的复合影响及植物生态修复土壤cu和Zn复合污染的生理生化基础,以香樟(Cinnamomumcamphora)、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和榉树(Zelkovaschneideriana)3种乔木为实验材料,采用土培盆栽方法,研究单-Cu2+(75mg·L-1)溶液和单一Zn2+(210mg·L-1)溶液及两者复合溶液污灌对香樟、广玉兰和榉树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Zn2+/t~用下3种乔木MDA含量升高,Cu2+作用下MDA含量降低,Zn2+和Cu2+复合作用下3种乔木MDA含量低于Zn2+作用,即210mg-L。Zn2+对3种乔木生长的毒害作用比75mg·L。Cu2+明显,两者复合作用使Zn2+的伤害作用减轻。随胁迫时间延长,香樟POD和CAT活性增加,MDA含量和Pro含量减少。广玉兰细胞活性氧代谢失衡,POD活性和CAT活性急剧上升,第7天时分别达到1243.89%和300.00%(单一Cu2+’)、149.22%和60.00%(单一Zn2+)、653.96%和170.00%(Cu2+和Zn2+复合作用)。榉树无法承受高浓度Cu2+和Zn2+伤害而死亡。综合考虑,Zn2+对3种乔木伤害严重,Cu2+在诱导POD和CAT活性过程中与zn2+存在拮抗作用,香樟对重金属Cu2+和zn2+的耐性最强。  相似文献   
40.
水稻、小麦和油菜种子萌发POD与CAT对酸雨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王丽红  黄晓华  周青 《环境科学》2005,26(6):123-125
研究了pH 2.5~5.0模拟酸雨对水稻(O.sativa)、小麦(T.aestivum)和油菜(B.chinensis var.oleifera)种子萌发过程中POD、CAT活性影响.静态与动态实验结果表明,酸雨胁迫下,3类种子萌发时CAT与POD活性的变化幅度是水稻(28.8%,31.7%)<小麦(34.7%,48.3%)<油菜(79.3%,50.0%);CAT与POD与CK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的胁迫强度是水稻(pH3.5)>小麦(pH4.0)>油菜(pH5.0),说明保护酶抗酸雨能力是水稻>小麦>油菜.相同胁迫强度下,水稻、小麦和油菜种子CAT变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