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39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144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过量氮输入对寡营养海水细菌群落代谢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菌在海洋氮循环中起关键作用,而过量氮输入对细菌群落代谢潜力的影响还未被充分阐明.本研究通过构建3组寡营养海水生态微宇宙,包括对照组、一次性输入组(一次性输入硝酸盐使体系中硝氮浓度为1.0 mg·L-1)和连续性输入组(每隔2 d输入一次硝酸盐,使体系中硝氮浓度每次增加0.125 mg·L-1,直至与一次性输入组达到相同水平),利用Biolog-Eco板技术和16S rDNA PICRUSt(Phylogenetic investigation of communities by reconstruction of unobserved states)功能基因预测,研究过量氮输入下细菌群落代谢潜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实验第16 d,氮的连续性输入提高了细菌群落的碳源利用能力,对照和连续性输入组中碳源利用特征随采样时间发生了显著变化.此外,预测到的功能基因家族组成随时间明显变化,并与亚硝酸盐、铵盐、磷酸盐、化学需氧量、溶解氧、pH和总磷密切相关,固氮、异化硝酸盐还原、反硝化、异化硝酸盐还原到铵和同化硝酸盐还原相关基因的相对丰度受到了氮输入的影响,而氮连续输入导致的氮代谢相关基因变化较一次性输入更为普遍.本研究初步揭示了过量氮输入对寡营养海水细菌群落代谢潜力的影响,为探明近岸海域过量氮输入的微生态效应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2.
黑河中游是我国西北干旱区重要的粮食基地,研究其农业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对农户种植决策及推动当地农业发展具有一定参考意义。论文以位于黑河中游地区的张掖市为例,基于统计年鉴和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从地块尺度分析了研究区2001—2014年期间农业结构变化,并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从地块与农户两个层面,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及投入-产出法定量分析农业结构变化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作物种植类型趋于多样化。2001年,研究区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玉米、大麦及"小麦和玉米套作",其种植地块数占所调查总地块数的81%,2014年种植作物种类增多,且蔬菜、马铃薯、油菜等经济作物种植数量较2001年有所上升。2)由种植小麦为主(占总地块数的31%)转变为种植制种玉米为主(占总地块数的38.7%);套作转单作。2001年,共有58个套作种植地块,占调查总地块数的22%,其中"小麦和玉米套作"最多,有47个地块;而在2014年,作物套作地块数锐减为2个,"小麦和玉米套作"全部转换为其他单作,其中51%转为制种玉米;水稻种植消失,主要转为普通玉米。3)地块层面上,种植地区的海拔、灌溉定额、河源来水量对农业结构变化影响非常显著(显著水平达到1%),地下水对农业结构变化影响较为显著(显著水平达到5%)。4)农户层面上,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收益"是影响其种植行为的最关键因素,其次是政策因素(在5%的水平上显著),务农劳动力与劳均耕地面积也有一定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3.
典型背景点降水化学组份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背景降水的三种类型背景点中,海洋型背景降水受海洋大气环流控制,化学组份来源于海洋气溶胶,内陆在海洋相间型背景降水的化学组份主要来源于海洋气溶胶与仙陆大气污染物,内陆型大气背景降水的化学组份则主要来源于杨法和内陆大气传输。  相似文献   
184.
采集微表层水,使用自行研制滚轮式取样器,能有效地采集微表层水50-100μm厚度。调查研究表明,在珠江河口微表层水中的营养盐(PO4-P、SiO3-Si、NO3-N、NO2-N、NH4-N)和有机物(POC、PON、DOC)都有不同程度的富集,其富集系数在1~3左右。测定有机物中DOC占重要组成部分,其中DOC占TOC的70%左右,C:N的比值从微表层到次表层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85.
喀斯特地区红三叶混播草地群落对长期适度放牧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落稳定性的生态学研究一直缺乏动物利用条件下的长时间梯度田间试验,而混播草地的放牧利用年限是生态脆弱的南方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问题之一。用考力代绵羊轮牧,在牧前和牧后草地现存量(干物质,DM,drymatter)分别为1800~2500(草层高15~18cm)和900~1200kg·hm-2(草层高3~5cm)的适度放牧利用条件下,对亚热带最常见的豆科牧草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与禾本科牧草的两两混播草地的群落生产力和持久性开展长期研究。20年的结果表明:适度放牧利用下,群落地上总生物量长期稳定,各组合间差异不显著,总盖度20a后仍高达97%以上;适度放牧有利于牧草的生产力持久性,红三叶、鸭茅(Dactylisglomerata)、多年生黑麦草(Loliumperenne)和黑穗画眉草(Eragrostisnigra)都在群落中长期存在;群落净产量和持久性是尺度依赖的,群落长期净生产力以红三叶 鸭茅的最高(DM产量353.3g·m-2·a-1)(P<0.05),对杂草侵入的抵抗力最强,而前10a红三叶 多年生黑麦草有很高的净生产力(DM产量449.8g·m-2·a-1);物种的生产力受伴生种的影响,前10a红三叶在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和黑穗画眉草组合中的产量高于其它组合(P<0.05);不同的物种侵占力不同,栽培种侵占力最强的是黑穗画眉和鸭茅,非栽培种侵占力最强的是白三叶。  相似文献   
186.
基于GIS的上海浦东新区暴雨内涝灾害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在修正已有的城市高程模型基础上,结合美国水土保持局SCS水文模型、降雨及排水因素,利用GIS栅格空间分析技术模拟了重现期5年、20年、50年、100年、200年、500年6种暴雨内涝灾害情景下的淹没深度和范围,并以街道(镇)为研究单元对上海浦东新区进行了暴雨内涝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5年一遇,全集中在0~0.2m;20年一遇,全集中在0~0.2m和0.2~0.6m;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主要集中于0.2~0.6m,在此区间内淹没面积各占83.7%和70.8%;200年一遇和500年一遇,主要集中在大于0.6m的范围内,在此区间内淹没面积各占60.1%和66.5%。  相似文献   
187.
原子吸收法测定粮食中的铜、锌、铅、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在已知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14种,Bowen把这些元素按作用不同分成数小组,由于这些元素人体所需极微,而铅、镉等元素吸入微量后极易中毒,因此需要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分析方法,据Grosby统计,近年来多用原子吸收法测定粮食中的金属元素。 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农药、化肥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8.
目的 研究不同统计方法下高原和高纬度地区低温极值的特征。方法 利用高原和高寒地区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2010~2020年间的小时温度数据,研究不同严酷月基准条件下两地低温工作极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3种严酷月基准条件下,高原地区低温严酷月相同,工作极值没有发生变化;高纬度地区低温严酷月发生变化,导致工作极值最大差值达到3.2℃。另外,3种条件下高原地区的低温工作极值均高于高纬度地区。结论 装备在典型地区服役过程中的环境工作极值统计应明确严酷月基准条件。  相似文献   
189.
微生物燃料电池构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的研究在近几年获得了快速发展.产电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氧化底物释放电子和质子,电子通过导线传递给阴极,从而在外电路中形成电流,而质子通过质子交换膜进入阴极与电子和氧气结合生成水.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与应用开发涉及到从微生物、电化学到材料学和环境工程等科学领域的交叉,特别是废水处理能与微生物产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使污水、污泥、垃圾等环境污染物的治理有可能成为生物质能源的生产过程,展示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广泛应用前景.本文着重综述微生物燃料电池在构造上的进展,并介绍了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图8参56  相似文献   
190.
为航空刹车系统研制的电子防滑控制盒是改型产品,经C型、S型阶段环境适应性试验暴露出设计薄弱环节,采取改进措施后产品通过了鉴定试验,提高了产品可靠性,并结合碳机轮刹车系统可靠性增长试验进行了验证,取得了初步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