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基础理论   3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经DNA改组的植酸酶纯化和酶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DNA改组的重组植酸酶通过有机膜超滤、DEAE -SepharoseF .F离子交换层析两步纯化 ,其纯度可达90 %左右 .SDS -PAGE分析表明 ,重组植酸酶的分子量Mr 约为 85 0 0 0 .酶学实验结果表明 :该酶反应最适pH为 4 .5 ,最适温度为 4 0℃ ,Km为 0 .11mmolL-1,Vmax为 96 4mmolL-1min-1,植酸酶活性不依赖任何金属离子的存在 .向酶液中分别添加MgSO4、阿拉伯糖、果糖、半乳糖、乳糖、海藻糖、蔗糖及葡萄糖 (10 0 g/L)后 ,植酸酶在 90℃处理 10min的活性比对照增加了 1~ 3倍 ,说明这些物质为酶保护剂 ;在 37℃下以植酸钠为底物的SDS对酶活性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金属离子如Cu2 ,Zn2 ,K 以及EDTA对酶活性具有较弱抑制作用 ;金属离子如Mn2 ,Mg2 、Fe2 、Ba2 、Ca2 、Co2 低浓度时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 ,当Mg2 浓度增加到 10mmolL-1时 ,则对酶活性起抑制效应 .图 4表 4参 19  相似文献   
23.
分析了炼化装置控制系统安全防护需求,采用3层分布式架构的工控系统网络安全整体防护技术路线,设计了工控系统网络安全纵深防御策略并进行了实践应用,有效防止了病毒和非法操作入侵,提高了炼化装置工控系统网络安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4.
基于济南市201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规律,运用In Vest模型估算了济南市生态系统碳储量,分析了济南市碳储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20年济南市济南市碳储量约为1.94亿t,较2010年减少0.14亿t,主要受城市化发展部分土地利用类型由耕地转移为城镇用地。辖区内碳储量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且呈下降趋势;林草地等生态绿地碳储量呈增长趋势,说明济南市在增绿护绿上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25.
通过对玻璃纤维滤筒的预处理,在等速采样情况下达到完全捕捉烟气中的总氟。  相似文献   
26.
徐沛  周凤  孙军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Z1):211-212
污染物的计算通常采用实测、物料衡算和经验计算3种方法,根据多年实践,应用实例对3种方法的合理选择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7.
产品安全问题与消费者的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监管部门的监管方式是通过直接从市场上购买某类产品或其重要部件,采用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发掘产品存在的安全风险。为降低样本量,采用了产品安全事故先验信息分析方法,并给出了获取先验信息的重要途径。其次,在抽样方案设计过程中,将产品抽样检测分成多个阶段,利用分批购买-分批检测的方法,动态调整样品分配,提高了发现产品安全风险的效率。最后,利用消费者协会提供的电视机投诉数据,对以上多阶段目的抽样方案进行了示例说明。  相似文献   
28.
数字水准仪DiNi11/12原理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数字水准仪的原理、特点,着重分析了对台站跨断层观测精度影响较大的几个因素,并结合台站工作实际提出了减弱这些影响的措施,实测结果表明: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29.
中纬度平流层臭氧深度侵入是造成对流层至近地面臭氧浓度突增的原因之一。筛选春夏季臭氧浓度升高时段的高分辨率大气再分析数据ERA5,以位涡值的下沉趋势分析了对流层顶折叠位置及变化过程;以AIRS数据反演了臭氧浓度、一氧化碳浓度和相对湿度的垂直廓线,并估计了其分布及相关性;以近地表污染物浓度变化、HYSPLIT模型后向轨迹分析结果证实了臭氧侵入气团的运移轨迹和局地效应;通过激光雷达监测结果观测臭氧垂直浓度分布,确定了臭氧浓度最大值所处高度,判定了受影响近地点的浓度升高时刻;以边界层高度变化、气象条件分析结果及当地与周边城市地面监测数据的逐小时变化情况等综合信息,进行了区域确认和近地面影响判定。通过以上数值综合分析,对城市地区受平流层臭氧深度侵入影响的过程和具体时间进行了详细再现,可为排除非人为排放因素导致的近地表臭氧浓度增加提供回溯分析,为臭氧污染防控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0.
张桂成  孙军 《环境化学》2023,(3):918-930
近十几年来,在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多重压力下,渤海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并导致了海水富营养化加剧、赤潮频发、低氧增多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灾害,备受科研工作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传统污染物(包括营养盐、重金属、有机氯农药、多环芳烃和多氯联苯)和新污染物(包括阻燃剂、抗生素、全氟烷基化合物和微塑料)在渤海中的污染现状及其在海洋生物中的潜在生态风险状况;同时也介绍了渤海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特点;最后结合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旨在为打赢“十四五”期间渤海重点海域攻坚战提供参考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