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0篇
安全科学   15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47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低温处理生活污水的复合厌氧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两相厌氧技术与复合厌氧工艺的发展,使得低温(低于20 ℃)厌氧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成为可能.设计了以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和滤层反应器为主体,添加污泥回流装置的两相复合厌氧处理新工艺,在室温(16~18 ℃)下处理生活污水.该两相复合厌氧处理工艺大大缩短了常规两相厌氧工艺的启动时间.在启动40 d后即能使低浓度生活污水的CODCr降低70%以上,SS去除率也能达到75%左右.该工艺的后续处理,建议选用人工湿地生态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92.
将纳米材料作用对象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和细菌3类,总结常见纳米材料如碳纳米管、富勒烯、量子点、二氧化钛、纳米铁材料和纳米铝材料等生物负效应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纳米材料安全性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纳米材料安全性研究还需要加强分子水平上生物致毒效应的研究;应深入研究纳米材料的毒性机制;积极开展纳米毒性消除的化学与物理研究;研究有关纳米材料的危害评价和表征;研究纳米材料在环境和生物链中的迁移过程、持续时间、形态转化和再循环等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3.
多藻浅水体中pH值和溶解氧协同周期性变化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多藻浅水体中,每日900~1500的pH值和溶解氧都呈上升趋势,两者呈协同周期性变化。经相关性回归分析,pH值的变化规律与溶解氧呈非常显著正相关,多藻浅水区pH值和溶解氧的回归关系相关系数r=0.9129>r0.01(70)(r0.01(70)=0.302)。这可能与水体中氧化还原电位和水生植物光合作用伴随的代谢活动有关。这种相关性和协同周期性变化具有一定的生态学意义,并会对水体净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4.
陈苏  孙丽娜  晁雷  孙铁珩 《生态环境》2008,17(2):627-630
土壤中重金属的解吸直接影响重金属在环境中的形态转化和植物有效性.文章以我国东北地区草甸棕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Sn、Hg、Sb、Bi单一及复合污染土壤中Sn、Hg、Sb、Bi的解吸动力学行为的研究,探索污染土壤中重金属Sn、Hg、Sb、Bi的解吸特性与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污染类型的污染土壤中Sn、Hg、Sb、Bi这几种重金属的解吸量随着振荡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重金属Sn、Hg、Sb、Bi的解吸过程可分为快速反应阶段和慢速反应阶段.描述土壤Sn、Hg、Sb、Bi解吸动力学过程的最优模型为Elovich方程,其次为双常数方程,而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不佳.此外,污染土壤中重金属Sn、Hg、Sb、Bi的解吸过程受共存重金属元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
河岸缓冲带对氮磷的截留转化及其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岸缓冲带是河岸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物起到有效的截留转化作用。对河岸缓冲带的定义、生态结构特性和功能,河岸缓冲带对氮和磷的截留转化作用以及河岸缓冲带的生态修复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结果表明:草地和森林类型河岸缓冲带均能有效地控制氮和磷向水体中迁移;河岸缓冲带的宽度、水文特征、土壤性质、季节变化以及人为活动等是影响其截留效率的因素;加强退化河岸缓冲带的恢复重建工程,可以保证河岸生态系统的健康。针对目前研究中的不足,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认为应进行长期的大尺度的野外实践研究,并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建立合理的河岸缓冲带健康指标,为退化河岸缓冲带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
重污染河道钝化底泥对紫花苜蓿生长及重金属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是限制底泥资源化利用的主要因素。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沈阳细河重污染河道底泥与碱性炉渣和锯木屑配比后养分含量变化及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钝化底泥基质中有机质和养分含量较高,能满足植物初期生长所需养分,但相对保肥能力较低。将底泥采用碱性炉煤渣钝化处理后,钝化底泥基质上紫花苜蓿生物量及株高均显著高于纯底泥处理,其中SD4处理(河道底泥∶燃煤炉渣∶锯木屑=1.0∶1.0∶0.5)中的植株长势最好。所有钝化底泥基质上紫花苜蓿地上部和根部重金属含量极显著降低,而且根部重金属含量显著高于地上部含量。与纯底泥对照相比,钝化底泥基质上紫花苜蓿地上部和根部对重金属Cd、Cu、Pb、Zn的富集系数(BCF)和转移系数(TF)均小于1.0。  相似文献   
97.
分散式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基于生态工程技术的低费用、低能耗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生物-地下渗滤).分析了2003-2005年该系统氮、磷去除效果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NH4 -N的去除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每年7-9月去除效果最好,12月和1-3月去除效果最差;温度对磷的去除影响很小;COD、SS、TI、细菌总数、NH4 -N等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9.2%±1.4%、86.8%±1.8%、88.2%±3.4%、98.3%±0.1%、62.8%±3.2%,出水水质符合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 251-89)和沈阳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标准,处理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98.
钾肥对镉的植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采用室外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在镉单一污染及镉、铅复合污染的土壤中,钾肥(K2SO4)的施用及其施用水平对镉的植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可显著(p<0.05)促进小麦干重的增长,缓解重金属镉及镉、铅复合污染对小麦的毒害作用.不同施用水平的钾肥均减少了小麦对镉的吸收,降低了镉的植物有效性.随着钾肥施用水平的增加,小麦植株不同部位(根、茎叶和籽实)镉的浓度先逐渐降低而后上升,小麦植株不同部位的富集系数也呈现先降低而后上升的趋势,并且钾肥在K2水平时对镉的缓解效果最佳.施用钾肥降低了根际、非根际土壤交换态镉的含量,钾肥主要影响了小麦根际、非根际土壤中交换态、碳酸盐态镉的含量,而对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质硫化物态和残渣态镉的影响较小.镉、铅复合处理与镉单一处理相比较,铅可促进小麦对镉的吸收,提高镉的植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
人工湿地塘床系统净化地表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成都市活水公园人工湿地塘床系统对枯水期府河水中的CODcr,BOD5,TN,TP,oil,LAS,Ar-OH,NH3,S^2-等污染物的去除率在85%以上,总大肠菌群的去除率达99.9%以上,其净化效果能够满足净化地表水或污水深度处理的需要。由此可见,人工湿地塘床系统是一种生态滤池。  相似文献   
100.
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3,自引:10,他引:23  
污染物生物修复过程中存在着若干问题,其中包括引入外源微生物的条件与原则,生物修复过程中微生物的适应性机制与影响因素研究;污染物的浓度与生物修复之间的关系;有机污染物降解过程中的次生污染物问题;生物修复的现场放大技术;污染物的淋溶过程;对生物修复技术的生态毒理诊断与评价等.本文旨在提高对生物修复过程中存在的重要科学问题的认识,使生物修复技术的有效利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