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46篇
基础理论   6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中国河流生态水文分区初探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29  
在综合分析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界定了河流生态水分区的内涵.结合我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特点与水水资源状况,确立了河流生态水分区的原则与依据,建立了不同级别分区的指标体系、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叠加分析、专家判断与定性分析等方法,将全国划分为10个一级区、44个二级区和406个三级区.  相似文献   
52.
为评估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淡水恢复工程的重金属生态恢复效果,对研究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As、Cd、Cr、Cu、Pb和Hg)进行监测,并开展了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生态风险评估和溯源分析。结果表明:恢复区表层沉积物中As、Cd、Cr、Cu和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22,0.17,40.78,17.75,18.12 mg/kg, Hg未检出。恢复区重金属的RI值<60,呈低生态风险;Cd的Er值为30~60,是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各类恢复湿地生境潜在风险差异显著,其中南部藨草区风险最低,北部生态岛最高。与未恢复区相比,恢复区内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差异性及聚集效应减弱,且生态风险明显降低,表明恢复工程实施后,湿地水文功能的提升有助于降低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此外,沉积物中As、Cd、Cr、Cu和Pb具有高度同源性,其潜在来源主要是油田开采及工农业活动排放污染物。该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三角洲生态修复及重金属风险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异龙湖湿地功能可持续性评价及PSR模型时滞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理念,构建了异龙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可持续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同时,基于生态系统健康原理和模糊数学提出了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及其可持续性评价方法,研究了20世纪50年代至今异龙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可持续性变化的过程,包括压力、状态、响应和可持续能力4个方面,并使用偏相关分析和时间平移的方法修正了PSR模型的滞后性.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50年代至今,异龙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可持续能力不断下降,目前逐渐趋于平缓;异龙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滞后于压力约1~5a,滞后于响应约1~15a.  相似文献   
54.
云南澜沧江流域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对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云南澜沧江流域1980年、1992年和2000年3期TM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解译数据进行图层代数运算,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及各种土地利用方式的相互转化关系;在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以景观干扰指数和土地利用类型的敏感度指数为评价指标,分析了不同研究时段内不同空间范围的景观生态风险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自1992年以来该流域牛态环境受人类活动干扰增强,耕地、林地、草地三者之间相互转化频率较高;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已导致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发生显著时空差异,中级以上的生态风险主要分布于该流域的中下游,分布范围呈东南向西北方向扩展,风险较高的地区增加幅度较大.受地形、地貌的影响,该区域的景观生态风险各向异性较显著,自相关范围在7.5km之内.澜沧江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有扩大的趋势,应加强中级以上景观生态风险区域的生态保护与建设,以实现澜沧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