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83篇
安全科学   126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54篇
综合类   341篇
基础理论   69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21.
徐海红  雷洋  路聪聪  谢永平 《环境工程》2015,33(11):101-104
采用空冷机组是解决富煤贫水地区发电的有效措施,从多方面深入对比火电机组采用直冷与间冷系统的优势与劣势。经综合比较,间接空冷系统在声环境影响、煤耗及大气环境影响、固体废弃物影响均优于直接空冷系统。在土地资源丰富的北方地区选择间接空冷系统较直冷系统的环保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更优。  相似文献   
622.
矿区家庭灰尘中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西南某矿区周边家庭灰尘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和潜在生态风险,选取西南某矿区周边3个村庄(A村、B村和C村)的家庭作为研究区域,分析了102个家庭灰尘样品中Cd、Cr、Pb、As、Hg 5种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及其分布特征,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RI)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西南某矿区周边3个村庄家庭灰尘中重金属的含量水平从高到底的顺序为:w(Pb)>w(Cr)>w(Cd)>w(As)>w(Hg).Cd、Pb、Hg在不同家庭灰尘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累积,其中Cd的累积程度最为严重,最高累积系数为226.30,其次为Pb和Hg;Cr和As在不同家庭灰尘中累积系数均小于1.分别对3个村庄家庭灰尘中重金属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A村家庭灰尘中Cd和Pb、Cd和As、Cr和Hg、Pb和As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B村家庭灰尘中Cd和Pb、Cd和Hg具有较好的相关性;C村家庭灰尘中各元素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家庭灰尘中Cd、Pb和Hg主要来源于室外环境,包括周边铅锌矿采选和冶炼及汽车尾气排放等.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显示:A村、B村和C村家庭灰尘中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均达到了极强生态危害水平.  相似文献   
623.
利用荧光区域积分结合物料平衡计算及多元直接梯度分析,考察强化除磷-硫自养系统对低COD/TN比市政污水中有机物、氮和磷污染物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在进水COD/TN比为4.5~6.0的条件下,强化除磷-硫自养系统出水中的TN、NH4+-N和TP浓度分别降至1.31、1.11和0.23mg/L,其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6.3%、96.0%和86.9%.强化除磷-硫自养系统对荧光区域Ⅰ~Ⅴ标准积分体积的去除率分别为73.7%、64.3%、50.6%、61.3%和28.1%.物料平衡计算表明,非曝气区对荧光区域Ⅰ、Ⅱ和Ⅳ的物质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好氧区对荧光区域Ⅰ、Ⅱ和Ⅲ的物质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多元直接梯度分析表明,磷的释放过程可能与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荧光区中的有机物相关,而自养的硝化反应、吸磷过程和有机物的去除可在好氧区达到统一.  相似文献   
624.
为探究湛江近海域海洋沉积物中类二噁英多氯联苯(dioxin-like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Dl PCBs)的生物学毒性效应,选取湛江近海域2个地点(近工业区TS和近生活区JSW)采集沉积物样品,制备近海域沉积物Dl PCBs提取物,将斑马鱼胚胎暴露于不同浓度的Dl PCBs提取物,测定斑马鱼胚胎7-乙氧基异吩恶唑脱乙基酶(ethoxyresorufin-O-deethylase,EROD)活性和cyp1a m RNA相对表达量。结果发现,JSW采样点Dl PCBs提取物染毒组EROD酶活性变化与TS采样点Dl PCBs提取物一致,在各染毒浓度下,斑马鱼仔鱼EROD酶活性为对照组的1.1~1.8倍。TS和JSW采样点不同浓度Dl PCBs提取物暴露斑马鱼胚胎96 h后,使斑马鱼仔鱼cyp1a m RNA相对表达量是对照组的3.36~19.45倍。说明一定浓度的近海沉积物Dl PCBs能诱导斑马鱼仔鱼EROD酶活性和cyp1a m RNA表达量升高,且呈现浓度-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625.
尘/土以及含阻燃剂产品的皮肤接触是四溴双酚A(TBBPA)重要的人体暴露途径。为研究TBBPA经皮肤亚慢性暴露毒性效应,选择无特定病原菌级别(SPF级)Wistar雄性大鼠作为受试生物,分别设空白对照组(K)、溶剂对照组(Z),以及20mg·kg~(-1)(A)、60 mg·kg~(-1)(B)、200 mg·kg~(-1)(C)、600 mg·kg~(-1)(D)共4个不同剂量的TBBPA暴露组,采用皮肤接触的方式连续暴露90 d。暴露期间观察大鼠状态并称重,于第91天解剖大鼠,分离主要脏器称重计算脏器系数,并对暴露皮肤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研究发现,经皮肤暴露TBBPA后,90 d暴露期间不同实验组Wistar大鼠在表观形态、行动、进食方面无差异,TBBPA暴露导致大鼠体重略微降低,但各处理组间大鼠体重无显著差异;90 d暴露后不同剂量组间大鼠的器官脏器系数没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不同剂量组大鼠皮肤暴露区域均有一定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及部分组织胶原间隙增宽。研究结果表明,TBBP A 90 d亚慢性皮肤暴露对Wistar大鼠无明显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626.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复合式接触氧化-过滤沉淀工艺在医院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对接触氧化进行了改进,把原有接触氧化池分成若干单元池,通过控制曝气量,营造好氧、缺氧环境,以完成脱碳和硝化反硝化脱氮过程,并辅以过滤沉淀技术。工程实践证明,用该工艺处理完全能够达到相关排放标准的要求,是一种适宜于医院污水处理的经济、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627.
试验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研究华北平原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eaus)-夏玉米(Zea mays Linneaus)轮作体系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农田氨挥发和N2O排放。结果表明:冬小麦季和夏玉米季的氨挥发速率与N2O排放通量呈现出季节性动态变化,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均在施肥后第2~3天出现峰值。玉米季氨挥发量和N2O排放量均高于小麦季,分别占整个轮作周期气态损失的53.5%~68.9%和54.7%~82.3%。轮作体系中氨挥发净损失量(以N计)为4.28~31.31 kg.hm-2,占施氮量的3.17%~5.80%;N2O净排放损失量(以N计)为50.95~1051.03 g.hm-2,占施氮量的比例为0.04%~0.23%。因此,施氮量是影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气态损失重要因素,且夏玉米季是控制控制气态损失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628.
泛比电阻电除尘器伏安特性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粉尘比电阻是影响电除尘器收尘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扩展电除尘器对粉尘比电阻的适应范围,提高对泛比电阻粉尘的收尘效率,提出一种具有辅助电极和交错平板收尘极的新型电除尘器,并对其伏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泛比电阻电除尘器的收尘场强比普通的线-板式电除尘器高,而且更均匀,辅助电极对电晕电流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29.
本文主要阐述了逆温的概念、成因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以及大庆市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30.
利用美洲商陆修复锰尾渣污染土壤对后茬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法研究用锰超富集植物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修复锰尾渣污染土壤对后茬植物大豆(Glycine max)和绿豆(Phaseolus radiatus)的影响.经美洲商陆修复锰尾渣污染土壤后,后茬植物大豆和绿豆的镉、铅、锌和锰含量降低,污染土壤的毒性减弱,有利于这2种植物生长.经美洲商陆修复2~3 a,可显著减弱污染土壤对大豆的毒性.由此可见,在经美洲商陆修复的污染土壤上栽培大豆,可以增加含氮量,促进其他植物生长,从而维持锰尾渣污染区植被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